练武场中。
魏全苦练“十二桥手”。
什么叫“桥手”?
所谓的“桥”,就是指人的双臂。
而“桥手”一词,就是说在敌方攻击的时候,自己能巧妙的利用自身和对方之间的距离,以双臂作为“桥梁”,阻挡对方的攻势,在阻挡的当时,也能够同时做出反击。
铁线武馆的“十二桥手”虽然只是拳法基础,但却要求把自己的双臂练得像铜铁那样坚硬,这样在实战的时候,当对方一拳打过来,只要一个桥手,就能够把对方的手臂折断。
魏全还差火候。
“魏全,你这“钢桥”还是不对。”
阎闯大步上前,指点魏全:“什么叫“钢桥”?刚者,硬也。将力逼在掌臂间,令手坚硬入铁,即为刚桥。刚桥之势,手高而不底。”
十二桥手——
刚、柔、逼、直、分、定、串、提、留、运、制、订!
每一支都有名堂。
阎闯嘴上指点,手上比划,给魏全演练的同时又在他身上敲敲打打,改正魏全的姿势以及发力。
被大师兄指点,魏全今日又有不同体会。
以往,师父也好,大师兄也罢,又或是俞锦鹏、金玉堂,讲解时,他总有些迷糊,不能完全领悟。
蔡良私下说他这是榆木脑袋,不适合习武。
魏全不服气,习武更加用功,但收效的确不大,进度缓慢,以至于让他一度怀疑自己。
可今日不同。
也许是三年习武,“十二桥手”火候已足。
又或是大师兄指点到位、讲解清晰明了。
总之。
魏全颇有一种茅塞顿开的感觉,此前任凭怎么教都想不通的种种关窍,这会儿全都明悟。
这感觉,太酸爽!
“大师兄!”
“我悟了!”
魏全欣喜若狂,十二桥手,至此通透!
……
【《教学相长》(等级一):你的讲解会让听讲者提升50%的理解效率,并且,听讲者的理解跟思考将反馈给你,你将获得相应“心得”。】
(提升下一等级,需要消耗10000心得。)
……
指点魏全,这么讲解,《教学相长》自行触发,于魏全而言,他能提升50%的理解效率,不要小看这一点,多了50%,原先不理解的这时就能理解,原先听不懂的这会儿就能听懂。
再加上魏全自身三年苦修、积累,这50%就相当于是个厚积薄发的阀门,一打开,立时彻悟。
魏全狂喜。
阎闯也喜。
《教学相长》触发,不但魏全有好处,阎闯也有,在指点的同时就从魏全身上有关于“十二桥手”的点点滴滴的理解跟思考反馈给他——
【你的“十二桥手”获得提升,熟练度+1】
【你的“十二桥手”获得提升,熟练度+2】
【十二桥手(五境融会贯通):42100】
(武学掌握等级分为:一境初学乍练、二境初窥门径、三境登堂入室、四境略有小成、五境融会贯通、六境炉火纯青、七境出神入化、八境登峰造极、九境返璞归真)
……
同时,又有超出“十二桥手”的部分感悟以“心得”的形式反馈——
【心得+1】
“指点、讲解、示范的过程中,我有思考,魏全也有,我自己的,再加上魏全反馈的,使我对“十二桥手”的理解再次加深。”
“但重点还是“心得”!”
【心得:每1点可提升一刻钟的习武专注力,可大幅度提升修炼进度。】
(当前每日获取上限:10)
“每日上限10点。”
“1点心得专注15分钟。”
“也就是说,一天最多两个半小时。”
对读书而言,或许不够。
但对习武来说,两个半小时的绝对专注,还是够用的。
阎闯默默研究,对《教学相长》的了解加深。
这一边。
魏全满脸兴奋:“大师兄,我现在感觉已经将“十二桥手”完全练透,是不是可以开始练“虎形拳”跟“鹤形拳”?”
“十二桥手”是基础。
“虎形拳”、“鹤形拳”是进阶。
铁线武馆的学徒,练拳进度都是如此。
“再稳固两天,就开始练“虎形拳”。”阎闯笑着点头。武馆中能再多一个习练“虎形拳”、“鹤形拳”的弟子,这当然是好事。
刚好。
俞锦鹏的进度也在这里。
“你在一旁先看。”
阎闯带着魏全来到正在琢磨“虎形拳”的俞锦鹏身旁。
俞锦鹏年24,入门11年,也算元老。但他的习武天份甚至比阎闯还差些,十三岁习武,十一载苦修,如今还在“虎形拳”、“鹤形拳”这一阶段徘徊,迟迟不得圆满,难以进修“工字伏虎拳”。
他很刻苦。
可就是收效甚微。
“魏全。”
“虎是山中食肉类动物,它身长大,扑食勇猛,下定决心,毫无顾虑。该拳即取它这一本能特长,象形取意,演练而成拳,作为强身制敌之用,命名为“虎形拳”。”
“虎身形巨,气大雄浑,一起一扑,能于寻丈之外猎取其目标之物。尤其一双虎爪更具惊人力量。是以《虎形拳》讲究刚烈威猛,马步沉实。”
“练习这套拳法的时候,你要多想想“十二桥手”中的技巧,同时马步也是关键。”
“为什么师父规定,要在“马步桩功”与“十二桥手”全都扎实之后才能修习“虎形拳”?就是因为,练好“铜桥铁马”,才能更好的习练跟领悟“虎形拳”。”
阎闯带着魏全,从最基础的开始讲解,同时兼顾俞锦鹏:“锦鹏,你根基扎实,但“虎形拳”重形也重意,你在招式上已经纯熟,但意境上,火候欠佳。”
阎闯习武二十载,“虎形拳”滚瓜烂熟,以往给俞锦鹏包括武馆中原先的那些弟子讲解的次数也不少,讲解的深度广度都足够,但具体到那些弟子,能听懂多少,就因人而异了。
例如俞锦鹏。
他就是愚钝,阎闯掰开揉碎,他也听不懂,阎闯渐渐也就放弃,任由俞锦鹏自行琢磨。
俞锦鹏也自知自家情况,黯然神伤,更加刻苦。
而今日,阎闯又来指点,俞锦鹏有些诧异:“大师兄——”
“练《虎形拳》以一双“虎爪”占最重要地位。”
阎闯不跟俞锦鹏闲话,他一边讲述,一边演示:““虎爪”是将五指分张,然后各自往掌心勾曲有如爪状。使用“虎爪”必须气沉丹田,力贯指尖;不出则已,一出务必制敌伤人,五指抓向对方仿似以钢钓伤敌。且一旦发力,最好能配合一声“吼”叫,由丹田突然发于喉部,此为“虎啸”之声,但用以配将气力贯透双臂,更用以增加威势,使敌人闻而栗,因此丧失战意。”
“吼!”
阎闯虎爪运起,一爪抓向魏全,一爪攻向俞锦鹏。
俞锦鹏知道大师兄这是要来指点,他心下惊喜,有一种又被重视的感觉,当即运爪去挡。
“桩步熟练纯习,做到气沉丹田,强若不倒之翁。”
““虎形拳”手型上多用爪,讲究手指的功力,多短打硬功,上盘以封门户为主,先守后攻,动作紧凑。”
“下盘步型步法以稳健著称,要站桩步,“马步桩功”就是基础了。”
阎闯武功超出俞锦鹏许多,能一边给俞锦鹏喂招,一边给魏全讲解:“你俞师兄稳扎稳打,“马步桩功”与“十二桥手”苦练十一年,因此根基扎实。你注意看他的马步跟桥手,已经有炼入己身的趋势。在“马步桩功”的基础上,再去习练“虎形拳”的“虎桩”,就能事半功倍。”
俞锦鹏在“虎形拳”上有所欠缺,缺的不是基础,而是意境。
三战、四门、五基、八卦、坎卦、三十六手及一百零八式,俞锦鹏全都纯熟,但就因为心境上差了些,使得俞锦鹏的“虎形拳”空有其表而无其神,以至于在“虎桩”的静桩上造诣不浅,可在“动桩”上,又差了许多。
阎闯喂招,一通指点。
《教学相长》带有“理解效率+50%”的效果,这一番讲解,魏全听的清楚明了,俞锦鹏更是通透。
习武十一年。
习练“虎形拳”三载。
他从未有过这一刻的酣畅淋漓——
“以形为拳,以意为神,以气催力,发劲时怒目强项,虎视眈眈,有怒虎出林,两爪拔山之势。”
俞锦鹏忽的福至心灵,一腿有如一只伸出一条尾巴的老虎之状猛击阎闯,此为“虎形拳”中名招“虎尾脚”,此腿法属阴险的招式,如使用者在危险关头突然使出这一招数的话,往往有反败为胜的特殊效果。
虎打堆身之劲,发于臀尾。
能在对战中使出这一式,代表着俞锦鹏的“虎形拳”造诣又上一层。
“提督贯顶肝气调舒,登足颠步掌爪齐扑;肘起掌翻后臀坠碡,脚先手后六合一体。”
俞锦鹏口中发出猛虎咆,额头满是细汗,却精神昂扬,两眼虎视眈眈望向阎闯,惊喜道:“大师兄,我悟了!”
俞锦鹏!
虎形拳!
八年筑基,三年积累,一朝顿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