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羡之看张居正若有所思,便赶紧解释道:“老师,小的并非替陆王心学辩解,也非袒护何心隐,只是小的认为,有其道理,每一种学问都有其存在的意义,并不是完全没有用武之地。比如陆王心家,虽然立场极端,但却能够看出人的主观能动,发现人的创造力,这已经是很大的进展了。”
“我忽然发现,你比何心隐更可怕。”张居正忽然开口。
“大人,您觉得我可怕吗?”
陈羡之讪讪一笑,为自己辩解,“如果一个人有能力,有头脑,知道的东西多,那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他的坏心思。我是个正直的人。”
随即,他继续道:“你也知道,我对政事并没有太大的兴趣,要不然,我也不会当上一个小小的少保,所以,我跟你说这些,就是想让你别犯错误。”
“你上了三十二顶轿子,陛下一定会知道的,我还想让你告诉陛下,这样陛下就不会怪罪你了。不过我觉得您应该用更大的胸襟来看待这件事,而不是赶尽杀绝。”
“私塾和官塾可不一样,里面的学员大多是少年读书人,少年人哪一个不是有些目中无人,目中无人?“所以,我想让他们慢慢的成长,慢慢的成熟,慢慢的改正自己的错误。”
“我对老师说,只有乱才能安,天下大乱才能安,然而老师多年变法,天下大变,天下大变,天下大变,便要安稳,莫要轻易试探百姓的底线,特别是少年学子。”
陈羡之一番发自内心的话语,总算安抚住了张居正的心神。
事实上,他从“天地”出来后,决定去见张居正的时候,心中就一直有一个信念,那就是要真诚,要温柔,要耐心。
他知道张居正今日心情不好,一是心里憋着一口气,二是故意找茬。
张敬修一路走来,担心两人闹出什么幺蛾子,尽管被老爹训斥了两次,却也不敢离开,就在外面等着,一有机会,就会闯进来劝架。但出乎意料的是,这一次,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
陈羡之一出来,张敬修就冲到了他的面前,对他竖起了大拇指,脸上挂着猴子般的笑容。
陈羡之嘴角勾起一抹淡淡的弧度,压低声音,“等你回去,看你爹扒了你的皮!”
既然来到了紫禁城,李彩凤和朱翊钧自然是要见一面的,于是陈羡之离开了总管办公室,向张敬修告辞之后,便直奔乾清殿而去。
现在李彩凤已经住进了慈宁宫,她觉得自己这个时候应该不在家,正好可以看看没有母亲的朱翊钧是怎么做的。
张居正如今正是如日中天之时,对朱翊钧的态度,也是不屑一顾,不然也不会如此大张旗鼓。最重要的是,他还以为这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没必要多做说明。
但陈羡之不同。
自从在午门上观看行刑的那一日,他便对这位朱翊钧另眼相看,认为这位朱翊钧多疑,敏感,贪婪的人,极有可能就是自己最初印象中的那样。
所以,一边要尽量避免,一边要注意。
李彩凤虽不在乾清宫中,却过着铁板一块的日子,住在西暖阁中的朱翊钧,正在批改奏章。但他的脸色却有些难看,一只手撑着下巴,另一只手拿着一份文件,一脸的茫然。
一眼就能看出他在想其他事情。
冯保也没来,孤身一人。
看到陈羡之忽然出现,朱翊钧顿时双眼放光,仿佛找到了新世界一般,一跃而起,欣喜地道:“好厉害,我刚刚还在惦记着你。”
陈羡之打了个招呼,打趣道:“陛下可还惦记着将来的王妃?”
“这次没有。”朱翊钧摇了摇头,然后饶有兴致地问道,“你知道今日是何日吗?”
他竟然没有询问自己为何要入宫,似乎有些过于激动了。
这是哪一天?
陈羡之脑海中思绪急转,似乎并没有特殊的一天,既没有祭祀,也没有例朝,似乎并没有特殊的一天……
“大人,今日城中有个市集,据说人山人海,很是热闹。”朱翊钧急不可耐地说道。
这是要去玩吗?
陈羡之问道:“你的任务完成了,奏折也看完了吗?”
“该查的都查过了,这也不是什么要紧的事情,有张公子在,我也不用担心,没事。”
“陛下要出宫?”
“嗯。”朱翊钧点了点头,道:“自从跟你一起去了一趟风筝铺,就一直没出过皇宫。”
“你母亲不会答应的。”
“这就是我看到你的原因,这是一个绝佳的机会!快到午饭的时候了,我和你一起去慈宁宫,吃完午饭,我们打个盹,再一起去看集市。有老师在,母亲肯定不会说什么的。”朱翊钧说得慷慨激昂。
“你是不是又在利用我当挡箭牌?”陈羡之没有立刻回答。
“大人,这三个多月来,我一直在宫中无所事事,您也不懂,多没意思啊。”朱翊钧一脸可怜相,放低姿态,恳请道。
这一刻,哪里还有半点君王的样子,活脱脱一个小屁孩的模样。
陈羡之心头一软,开口道:“皇帝的日子,也不过如此。可以,但我不能担保,你母亲会不会答应。”
朱翊钧喜笑颜开,胸有成竹地说道:“有你陪着,那是肯定的,娘一定会答应的。”
说罢,她站了起来,一把抓住陈羡之,甚至没有跟身边的人打个招呼,就直奔慈宁宫而去。
两人走了过去。
李彩凤正背书着《四十二章经》,一听到“陛下召见陈少保”的消息,顿时大喜,站了起来,向陈少保行礼。
李彩凤与朱翊钧不同,她只是想要看个好戏,并没有询问陈羡之来京的目的。她一看到陈羡之,还没来得及让他入席,就迫不及待地问道:“你今日为何会在这里?怎么了?”
朱翊钧恍然大悟,连忙道:“是啊,大人,您来京做什么?”
三人落座。
宫人奉上茶水,退到一边去了。
陈羡之老老实实回答:“我刚刚从张大人那里回来,正在和他谈一些事情,他打算开始对我们的教育进行一次全面的改革。
然后,他把自己的看法,跟李彩凤和朱翊钧说了一遍,唯独没说三十二顶轿子的事。
“应该是这样。”李彩凤闻言,给出了这样的结论。
朱翊钧道:“张老师怎么看?”
所以,陈羡之将自己和张居正的不同之处讲了一遍,但没有丝毫夸张,反而有意淡化,只是表明张居正偏向程朱,而自己则想要接受陆王心学,至于“查禁”之事,则只字未提,更谈不上“谋杀”。
由于有关的折子还没有送到,而且还要去参加一次庙会,朱翊钧就显得有些心不在焉,也没有多说什么,只是说等张居正把折子送到他那里,他会好好考虑的。
说完,她又看了看陈羡之,示意他尽快找到合适的时机,把今天的事情告诉他!
陈羡之看向李彩凤,而李彩凤正好也在看着他,两人四目相接,不由微微一笑。
朱翊钧性子急躁,目光锐利,见此情形,嘴角露出一丝笑容。不过,这一次的笑容,却带着不同的意味。
一时间,三人都没有说话。
陈羡之抢先道:“敢问今日何日?我在来皇宫的路上,看到很多人都往棋盘街和福泰街跑。”
“大人,今日有集市。”朱翊钧立刻说道。
“赶集?”陈羡之一副刚刚听说的样子,“这里可有什么字画古董之类的?”
“那是自然,王医生需要什么,我们这里都有。”
李彩凤挑了挑眉,问道:“钧儿,你知道什么?”
朱翊钧这才反应过来,赶紧说道:“母亲,这件事,我也是从口中得知的。”
“我们要不要过去看看?”陈羡之开口道,“好不容易来了一趟,正好我也打算去弄点书法来点缀下屋子。”
朱翊钧不敢多说什么,看向母亲,希望她能同意。
李彩凤笑眯眯的道:“还需要易容吗?”
“当然,如果被人认出来,那就麻烦了。”
蓝绝道:“钧儿,怎么样?”
朱翊钧听着母亲温柔的声音,嘴角始终带着甜美的笑意,连忙道:“我也想出去转转,看看城内的坊市是什么样子的。”
“好。”
“母亲,要不您也去吧?把你的同伴也叫来。”
“我?”李彩凤迟疑了一下,忍不住看了陈羡之一眼。
陈羡之轻轻颔首。
“好吧!”李彩凤点了点头,“我这就让人给你准备午饭。”
“母亲,我也是这么想的。”朱翊钧激动道,可话一出口,却是立刻意识到这样做不对,很可能会露出马脚。
果然,李彩凤露出了一丝笑容:“原来如此,难道你是因为要去赶集,所以带着我家公子一起去了?”
“母亲,自然没有,你不信可以去找老师。”朱翊钧见母亲没有怪罪自己,便随口胡诌起来。
事实上,陈羡之,李彩凤,朱翊钧,冯保,都不止一次的化装出宫门。他陪她去了一趟花城,陪她去了一趟卜易居,也陪她去了一趟。
但这还是他第一次去集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