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三桂一边行走于堂中,看到众将神色心腹,这才将自己观点说出,道:“之所以不能投效建奴,是因当今天下,昔日大明文官武将归附了大顺之人不少,而诸如唐总兵、白广恩等辈都曾在辽东与吾等共事,李自成占了半壁江山,已是众望所归,颇有统一天下之势,那建奴终究据守辽东,侵吞天下太难,此乃其一。”
诸将听得此言之后,皆是齐声答道:“平西伯所言极是,那建奴有何能耐能做天下共主?就是李自成做了皇帝,也好过那多尔衮。”
吴三桂没有搭理,又自顾自的接续说道:“其次,大顺李自成虽是草莽出身,但大明太祖皇帝陛下同样是一介布衣,如何做不得皇帝?我汉人做了皇帝,总好过多尔衮一介奴婢做了吾等之主吧。”
吴三桂说出此言后,众将皆是齐声符合,自古以来,汉人中心思想便深入人心,如今虽然打仗打不过多尔衮,但要他们服多尔衮还是很难的。
吴三桂又再说道:“其三,吾等辽东官兵,多年与建奴对峙,而从未和大顺军征战,并无多大恩怨,即使吾等投了建奴,那建奴还能容得下吾等不成?且不说吾等虽有亲属降了建奴,但那都是无奈之举,吾等父母亲属如今皆在京师,还是先行保住他们身家性命才行。”
黎玉田又说道:“听闻吾等亲属不少人参与夺门叛乱,就怕那永乐皇帝借机杀人。”
众人听得此言之后,又再度陷入了沉思之中,那位永乐皇帝要是真的,恐怕还真要大开杀戒。
吴三桂却是轻笑一声,说道:“万无可能,只要吾等有兵在手一天,家小自然无恙。”
唐通看到这一干人等讲得激烈,这才弱弱的说道:“诸位兄弟,你等坐山观虎斗,那在下又如何回禀那李自成?”
吴三桂轻笑一声,对唐通说道:“你且回禀李贼,就说吾等虽有投效之心,但如今家小还在京师,不敢擅自投诚,就盼大顺永昌皇帝能打下京师,吾等自然拱手而降,绝不拖延。”
吴三桂此言一出,就连老狐狸黎玉田都是拍手叫绝,说道:“平西伯此言甚是,如此一来,就能断了那李贼念想。”
唐通也是点了点头,从这些人说话来看,已经确定要作壁上观,虽然没有说动吴三桂等人,但好歹得到了他们不参战的承诺。
唐通见得如此,当下也就不再停留,向着吴三桂等人拱了拱手,说道:“那在下就先行回去了,请诸位兄弟静待佳音。”
众人听得如此,皆是纷纷起身,说道:“多谢唐总兵。”
唐通也不久留,当即便出了堂中,直奔宣府而去。
......
却说开平一带风雨飘摇、各方人马暗潮涌动之时,朱棣却已带着亲兵赶回了京师之内。
是时,朱瞻基率文武百官,出城门十里而迎,以奉天子大胜而归。
只见骄阳长空之下,京师外围一片荒芒景象。
那明军十万京营在朱棣的率领之下,排列成整齐的队列,缓缓向着京师靠近。
而其中宝纛、龙旗之下,朱棣一身戎装,不假声色,行走于中军之内。
四方锦衣卫力士各持利刃相拥,颇有几分威武模样。
朱棣一行人很快便来至了京师城外,一眼就看到了在城外恭候的朱瞻基等人,只不过这时因为朝中文武被抓了七七八八,也就剩不下多少大臣了,只有几个侍郎、给事中之类的小官在范景文的带领之下,守候在道路两旁。
看到明军身影之后,朱瞻基当即拜伏于地,高声呼道:“参见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其余文武也都纷纷拜伏于地,三呼万岁。
朱棣骑着烈马,来到京师之外,便看到了这番场景,也是暗暗皱了皱眉头,也不和朱瞻基多说,径直入了京城。
而范景文等文臣武将,则是个個冷汗直流,就怕这位爷一会到京师就会大开杀戒,但看到朱棣头也不回的进了京城,这才放下了心来。
朱棣一路来到了皇城奉天殿之中,而群臣文武也都各立左右。
朱棣冷冷的看了群臣一眼,又想起姚广孝对自己说的话,于是强压住了心中不爽,说道:“朕御驾亲征在外,诸位守卫京师,自有大功在身。”
范景文等人听得此言,还以为是朱棣又要大开杀戒,于是纷纷拜伏于地,浑身颤抖的说道:“臣等身在京师,却不知叛逆之徒起兵谋反,故而差点晾下大祸,还请陛下责罚。”
朱瞻基也是拜伏于地,高声说道:“臣奉命监国,却使得京师动乱,还请陛下责罚。”
朱棣眉头微皱,眼珠转了一转,非但没有大发雷霆,反而话锋一转,说道:“此事朕也知晓了,断不是诸位过错,众卿不必惶恐。”
朱棣的这番言语,在忠臣耳中听来,却还以为是朱棣大开杀戒的前奏,于是心中更为惶恐,自是两腿战战,不敢多言。
唯有姚广孝听得这番言语,知道这是陛下要和自己唱双簧了,于是出班说道:“启禀陛下,所谓天无二日人无二主,此乃国本之争,非是寻常叛逆,还望陛下下令彻查此事,以免后人再犯!”
姚广孝此言在忠臣耳中仿佛炸了一声,就连姚广孝查抄他们在顺天各地的田地都忘记了,心中只想着如何保存自己的性命,于是纷纷说道:“吾等实在不知此事,还望陛下明查。”
朱棣却是冷笑一声,要说倪元璐、吴襄二人叛乱之事,这些人浑然不知,他是万万不能相信的,但就像姚广孝昔日所说,要是真的再大开杀戒,就怕会沦为李自成一样的下场。
要是死心眼的崇祯皇帝遇上这种事,肯定不会绕过这些人,但朱棣可不一样,在朱棣的心中从来只有实用主义,要是哪一天天下平静,这才清算之时。
朱棣想到此处,又佯装大度的说道:“依朕来看,倪元璐、吴襄二人行此事非但不是叛逆,反而是忠贞之举。”
众臣听到这番言语,也是看傻了眼,纷纷顾不上礼仪,抬头看向坐在御座上的朱棣,不知这位爷因何换了性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