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重生83,从养猪开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12章撬行年年有,今年特别多!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熊贵清开着吉普车上了路。 现在还没有交警。 管理交通的是交通监理站。 在北安城里也只设置两个交通岗。 一个在交通路与头道街交叉口,另一個在中央路与头道街的交叉口。 头道街熊贵清也不去啊。 他开着吉普车拐上交通路,一路往北,到了八道街转盘道附近,找了家加电瓶水的,先把电瓶处理好,然后在出城口的加油站加油。 这会的汽油是70号。 熊贵清把吉普车加满,这才放心的往家开。 路过二井子局高中,他隔着车窗往外看了看,心里特别得意。 有车就是好啊! 吉普车虽然不是熊贵清理想中的交通工具,可在84年已经是很先进的了。 在六七十年代,吉普车是县长的专属座驾。 也就是到了八十年代,各国营单位才算普及了。 他之所以能够买到二手车,还是因为出现了桑塔纳。 82年到84年,沪海开始组装桑塔纳,一些单位开始逐步更新车辆。 当然,更大规模的更新是在85年后,因为85年第一条桑塔纳生产线才建成。 熊贵清算是捡着便宜了。 吉普车的软顶在颠簸下一颤一颤的,车外的噪音还很大,通过结合部还有冷风进来,可熊贵清还得很得意! 这年头个人有的,在南北河农场他算是头一份。 四个车轮在冰雪路面上抓起了雪尘,在车后拉起了一道雪雾。 他已经挂上了三档,这是最高档位了。 前面路面有些坑洼,他赶紧收油,放慢速度,换二档。 一路开的时快时慢。 偶尔从他身边飞驰而过一辆大解放,咣当咣当大箱板的声响让他胆战心惊。 这会儿的司机开车真是猛,他心里还有点怕。 你想,连交警都没有的年代,真出点啥事就是倒霉催的。 终于到了回家的路口。 他一路向北。 穿过十四队,来到了进入场区的高岗上。 一下坡可就到三分场办公室了。 他可不敢让人知道自己买了车,那真是厕所里打灯笼—找屎(死)。 他嘎吱一脚刹车,把车停下,赶紧把自己拾捣一下,一挥手,吉普车就消失了。 而他书包里多了些钞票。 看看四周,寂静无声,也没有外人,他舒了口气。 走吧。 从这走到家至少也得几十分钟。 可他真是没办法。 买了车都不敢拿出来,生怕被别人发现。 当他气喘吁吁的回到家,老妈正在做饭。 “办好了?” “嗯,办好了。” 熊贵清把存折交到老妈的手里。 余秀华满脸笑容,回身去翻她的小手绢去了。 晚饭很丰盛。 爷俩也喝了点酒。 熊贵清的心情也好,陪着老爸喝了点。 说起明年的发展,熊贵清还是不敢太吹牛逼,只说先把这窝猪卖了再说。 老爸却提起了主任家的电视,说咱们过年是不是也能看上。 按熊贵清现在的财力,买个电视轻松。 可他嫌来看电视的人太多,闹心。 重要的是家太小,根本就不够住啊! 就这么个小屋,来看电视的人超过五个都没地方坐。 再说了,这不是耽误事吗? 他真实的心里是担心,饲养员总惦记着看电视,影响干活效率。 “爸,咱家应该先考虑换个大房子,电视那玩意没啥意思。” 老爸点点头,突然像是想起来了什么,说道:“对了,分场有通知,让需要房子的赶紧申请。” “咦,啥情况啊?” “这不是猪号那趟房子嘛,分场改造了一下,据说分出了十几家呢,没房子都可以申请。” “咱家四口人住这么点面积是有点小了,倒是可以申请一间,贵清也大了,婚房也得准备了。” 感情老爸想的是熊贵清的房子。 前世,猪号解散后,这里变成了十几户人家。 由于它的跨度大,建造的质量好,很受职工家属的喜欢。 “恐怕不行,我问过主任了,他说没我的份。” 其实,熊贵清看上的房子,是另外一栋。 就在办公室的东侧,隔着一条马路。 这里有一个大广场。 在广场的北侧是一个大栋房子,以前是工人俱乐部,里面开会演出放电影,样样都行。 后来俱乐部不用了,做过一段时间知青宿舍和食堂。 去年黄了的食堂就在这栋房子的东半边。 因为房子高大,多年来年久失修,个别地方还漏雨,分场也没资金修缮,就是修完也没啥用,就那么扔着。 前世,熊贵清到离开农场,去外地打工的时候,这栋破房子还扔着呢。 这栋房子,把它改造一下,就是现成的乡间别墅。 重要的一点,它坐落在整个分场的中心位置。 房子的四面都有道路,有绿化带。 南边,隔着马路就是晒场。 西边,隔条马路就是分场办公室,重要的是,在马路边还有一个公共厕所。 东边北边,隔条马路是职工住户。 西边是办公室和锅炉房,一根十几米高的烟囱就竖立在那里。 锅炉房后面是一个篮球场,过马路就是供销社和机电井。 这就是这栋俱乐部周围的分布。 如今,俱乐部房前广场变成了堆沙场, 每天都有车辆拉沙子来,堆在广场上。 以前,在俱乐部前面的广场上有知青宿舍,后来扒了。 为啥这栋房子没人敢想呢? 因为一个字“大”。 东西长100米,南北宽40米,高度有15米。 俱乐部里靠西边是一个弧形大舞台,有十几米的进深。 这里也是会议主席台。 也是分场文艺活动的舞台,还是挂电影幕布的地方。 中间的部分是一个阶梯型的观影区,有成排的铸铁座椅。 后半部是一个平面,这是以前是放映区和办公室。 后来改造成了宿舍和食堂。 由于常年无人管理和维护,俱乐部的座椅残破不堪,地面也变得坑坑洼洼,屋顶漏水,窗子破碎,飞鸟筑巢。 这里也成了孩子们的乐园。 经常跑进去躲迷藏。 熊贵清看重它的是地理位置和尚算完好的建筑结构。 当初建造这个俱乐部的时候,使用的还是富拉尔基红砖,质量没的说。 地基打得好,上下圈梁都是上好的钢筋水泥,结实的像军事工事。 这么多年没有了,虽然漏雨,可还是结实的很。 只要有钱修缮改造,这就是妥妥的大别墅。 哪怕改造出来当办公室也是好的! 熊贵清暗中盯着这个没人关注的俱乐部,他在等待时机,但凡有机会,他准备拿下。 可俗话说得好,天有不测风云。 熊长禄去了趟办公室,带回来的全是不好的消息。 一个是,熊家的住房申请被驳回。 王福林的原话是,“老熊啊,你家就别掺乎了,这边好几家等着结婚呢!” 第二个消息是,分场的电工那德寿要承包俱乐部。 具体情况不明。 我去! 我想要你来抢?! 熊贵清一开始还有些上火,可仔细一琢磨他就乐了。 也好,先让这些人吃点苦头,没人要了自己再出马。 他可是知道的。 前世,也是这个电工承包俱乐部,结果一年就不干了。 为啥? 维修费高不说,这电费就出不起。 他还是电工,他都用不起可想而知,费用得多大! 室外的气温已经零下二十多度了。 出门五分钟,脚上的翻毛大头鞋就冻硬了。 熊贵清感觉脚底下有一块钢板,不会回弯了。 他嘎吱嘎吱的踩着积雪往俱乐部去。 方向也是去办公室的方向。 远远就见一块满是高低起伏的沙场,坐落着一座高大宽阔的红砖建筑。 屋顶上落满了积雪。 静悄悄的,没有一人。 熊贵清从俱乐部的大门前走过,还往里张望了一下,就去了办公室。 他跟王福林打听。 “主任,我听说俱乐部被人承包了?” “啊。咋的?你感兴趣?” 熊贵清赶紧摇头。 王福林眼中露出的失望的神色。 “俱乐部这么荒废太可惜了,应该利用起来啊!” “可这维护成本太高,一般人还真不敢干。” 熊贵清的话让王福林笑了。 “呵呵,就你小子心眼多。” “我们是鼓励广大职工来尝试的,只要有人用,分场少收或者不收租金都行,只要能修缮起来。” “不是电工要承包吗?” “人家也不傻,你能看到的问题,他也能看到。” 王福林咂咂嘴,像是自言自语,“就让他试试吧,万一成了呢!” 熊贵清虽然很眼热,可他不是拿过来经营,而是想改成别墅,当成自己的家。 这是他前世不敢想的事。 现在的职工住房都是单位统一分配,还没有卖给职工个人。 每家的格局大小基本都差不多,三十多平,有单独的厨房,一大间卧室客厅餐厅三合一。 这就不错了。 谁家会要几千平方的家? 就算后来房改了,也没人要这个俱乐部,没人买得起! 房改的时候,是按照半价卖给职工的。 熊贵清记得,自家就是50一平买的。 一般人家就是1500块。 可你算算这个俱乐部,得多少钱? 就算年久失修,给你半价的半价,25一平,4000平方,这也要10万块! 谁家有10万? 有10万进城里,能买4-5套房子了。 熊贵清想要这栋房子,可让他出10万,他也不干。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