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重生83,从养猪开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34章春播进行时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熊家这边大张旗鼓的开工建设,就连老潘都积极参与了进来。 跟着他来的,不仅有钳工房的师傅徒弟,还有专业电焊工。 史老二也跟着来一起设计这个饲料间。 这回的大锅增加到了二十口。 分成两排,每排十口大锅。 锅台相连。 第一口锅的烟火从第一个灶台一直通到第十個锅台,然后再从这里连接烟囱出去。 这就需要加高烟囱,增加内外空气的压力差,增加抽力。 烟囱越高抽力越大。 当然另一排也是这样。 只是他们走的烟囱是同一个而已。 这个烟囱是个关键,需要史老二来设计建造。 他计算了一下,说道:“这烟囱得12米。出口直径一米才行。” “再增加一两米也行,抽力大点好烧。” “行。” 史老二知道熊家不在乎钱,他也就放心往好了弄。 时间一晃就来到了4月中旬。 今年天气回暖的快,大田地里的地温也达到了适宜的温度。 春播开始了。 首先播种的是两种作物,一个是油菜,一个小麦。 这两种作物播种不需要起垄,整地结束后,直接由播种机把种子化肥播下去即可。 分场的领导亲自在一线指挥。 家属区一下子人就少了。 于慧勇他们车组在播种,何献超在运送着种子化肥。 家属们则进了晒场,拌种拌肥,装袋装车。 而以前大田队的人则负责在田里站播种机。 虽然四月的春风很强劲,播种的时候烟囱四起,就跟在战场上一般,可谁都知道,一年之计在于春,忍着。 好在播种的时候,没有下雨,否则播种就更遭罪了。 原本熊家工地上几十人的小工,一下子少了一大半,只剩下五六人在干活。 对于这事,熊贵清和史老二都有心理准备。 等吧,只有过了五月十号以后,人手才能多起来。 没办法到五一能把小麦播完,五一后开始播黄豆,怎么也得到十号之后。 同时,种土豆的,种甜菜的都是五一后开始。 熊家的饲料地在春播前于慧勇就整完了。 这几天,他又找了其他的拖拉机,开始起垄。 这些饲料地,他要全部种上玉米。 种子已经从管局种子公司买回来了。 之所以提前起垄,是为了更好的去除土垄中的水分。 种地这玩意,水大了不行,水少了也不行。 种玉米必须要起垄种植。 早起垄就是要让垄沟里的水分早点蒸发,使土垄两侧的泥土干爽适度。 而土垄中的水分由于被土包裹,则能保留下来,等到撒种后能更好发芽出苗。 你说矛盾不? 这就是神奇的农业。 熊家这几天,也在忙碌。 熊长禄带着王兴初和于洪刚把空置的猪舍进行了全面的打扫。 用水进行了彻底的清洗。 把猪舍的门窗都打开,连续两天通风,而后又喷洒高锰酸钾溶液进行杀毒。 又用生石灰洒在猪圈各处,包括室外的广场上也进行了消杀。 熊贵清虽然知道因为系统的原因,这个猪舍里是不会有病毒的,可是外面的泥土里一定有。 这会儿市面上已经出现了一种消毒神器——84消毒液。 熊贵清觉得至少自家要消消毒。 因为,这会从沪海传出来的“甲肝”有向全国流行的趋势。 前几天,分场的卫生所已经挨家挨户的通知了,要求购买消毒液。 熊贵清去卫生所买了一箱84消毒液。 这是给新房准备的。 至于现在的家里,熊贵清让老妈把家里的东西拾捣好,把豆包也赶到院子里,他就拿出一瓶兑上一脸盆的清水,在房间里泼撒。 刺鼻的味道很大,直打鼻子,可他不得不这么做。 豆包死活要进来,结果一伸头就缩了回去,这味道对它伤害很大。 至于猪舍里,熊贵清可不敢这么干,明天就要去抓猪了,还是别瞎折腾。 当天下午,熊长禄去找了车,定好了去北安抓猪的时候。 第二天一早,熊长禄和王兴初就去抓猪,家里留下于洪刚,准备猪食。 熊贵清则去找老潘了。 只要机务队没有需要他出马的事,他就跟着史老二一起研究二合一灶台。 经过这些天的研究,他已经用自来水管做出了热水管,每个灶坑里都有一盘围绕灶坑壁的水管。 水管之间焊接而成,经过了试水实验,低压下没有任何问题。 而史老二带着一个小工亲自盘灶。把这些热水管盘进灶里。 这也是体现了两人的配合程度。 老妈余秀华忙的事却是五一的订婚宴。 她不仅要去其他人家购买山货,还得要买些鸡鸭鹅这些活禽。 重要的是,还要去请以前食堂的大师傅来帮忙。 虽然食堂解散了,可是师傅还住在分场,这么重要的事,熊家自己的家常菜就拿不出手了。 熊贵清刚从盘灶现场回来,就遇到刚进屋的老妈。 “妈,你拿的啥啊?” “蘑菇呗!对了,你毛大爷家说有一斤黑木耳,你去拿来。” “哎。” 熊贵清赶紧去毛家。 老毛家就在于家的隔壁,也是住在这十几年的老邻居了。 老头军人出身,还是党员,一身正气。 就是个子矮小,长得黑瘦。 老头马上要退休了。 现在晒场打更。 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保安。 见熊贵清来了,老头一脸笑容。 “贵清啊,有事?” “毛大爷,你家有木耳是吧?我五一不是订婚嘛,备两个菜。” “行,我给你拿去。” 老头进屋没一会儿,就拎着个军绿色的书包出来了。 熊贵清打开一看,里面装的正是干燥的黑木耳。 野生木耳个头不大,晒干之后就更小了。 正面黑,反面灰白。 闻着一股木耳的香味。 “毛大爷,这有多少啊?” “没多少,斤八的吧,够了吧?” “够了。” 熊贵清摸出15块钱来。 “大爷,把钱拿着,多了少了就这些吧。” 现在的干木耳,市价15一斤。 “哎哟,你个傻小子,快把钱收起来。这是我上山采的,也没花钱,咋能要你的钱呢?就当大爷给你订婚添个菜!” “那咋行啊?这钱你得拿着。” 爷俩在院子里你推我让了一阵,余秀华过来了。 她也让老头把钱拿着。 这可不是小钱。 老头说啥都不要。 熊贵清也不再啰嗦,把钱送进屋里,放在柜子上,出来就走。 老毛头眨眨眼,也无可奈何。 熊贵清娘俩回到家,把木耳用袋子腾出来,把空书包还回去。 中午对付了一口,熊贵清等着老爸他们回来。 也就下午两点钟,熊长禄他们回来了。 一车小猪吱哇乱叫。 大解放倒着进了广场,把车屁股对着猪舍的大门。 熊贵清赶紧跑过去帮忙。 当他们把小猪崽放进猪圈里,小猪的脑袋上就出现了或绿或黄的色条。 面板上的小地图一个个的小绿点次第出现。 豆包也哇哇叫着,在过道里来回的巡视,它又进入了工作状态。 于洪刚推车猪食进来了,挨个槽子里放食物。 小猪们哼哼唧唧的适应这新家,对槽子里的美味也很好奇。 猪舍里的流程一如既往。 小猪喂了,把门窗关闭,室内的温度逐渐升了起来。 天色渐暗,何献超和于慧勇都拿着东西来了。 何献超拎着半袋子干蘑菇。 熊贵清一看,不是榛蘑,而是元蘑。 于慧勇拎着晒干的黄花菜。 这两样在市场的价格都不便宜。 熊贵清也不客气,直接收了。 你看,毛大爷家的木耳熊贵清给钱,自己哥们送来的东西反而不给钱,这就是不同的人际关系用了不同的处理方法。 邻居关系虽然好,但是需要长期处,所谓亲兄弟明算账,邻居就要算清楚,否则容易闹矛盾。 至于哥们相处之道,如果斤斤计较,就没法相处了。 像送点东西啥的,就不能用钱说话。 这就是人情。 两人送来东西,坐下聊了会天就走了。 白天播种太累,根本就没心思在这喝酒吃饭。 熊贵清把他俩送走,去喊老潘和史老二来吃饭。 这两人是给他干活的,他得照顾好。 尤其是老潘,这是未来老丈人,能不顾忌人家的感受吗? 而且这段时间,老潘确实很累。 “潘叔,来,吃饭了。” “哎。” 如今,老潘在熊家吃饭也习惯了。 熊贵清把两人让进屋,打水洗了手,坐过来吃饭。 老潘和熊家聊起了订婚的事。 “我是没啥意见,就是吃个饭,意思一下就得了。” “这个我们心里有数。” 不为别的,就为潘春梅这孩子懂事,勤快,这一点她就喜欢。 再说了,大儿子订婚,不能马虎。 以前家里没条件就不说了,现在有条件了,适当的给女方买点东西也是应该的。 见余秀华主动这么提,老潘心里滑爽。 这说明熊家重视春梅,这是好事。 “行,就按你们说的办。” 史老二作为唯一的旁观者,心里就是佩服。 别人家孩子订婚都是能躲就躲,婆家哪会主动买东西啊?! 可熊家不一样,主动说要给未来儿媳妇儿买东西。 就听余秀华说道:“贵清啊,你找个时间去北安一趟,带着春梅去挑挑,别委屈了孩子。” “哎,我明天就去。” 老潘太满意了,他得意想着,要是倪桂花在这,一定能乐开了花!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