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极品老妇太凶猛,踩前夫,打逆子!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百零四章 上了县志的女子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李长欢……李长喜,听上去像是兄妹啊!”王栋梁一愣,“二叔,回去我就让人调查李长喜。” 这时候,一个小喽啰听到了,小声说:“李家铺子老板李长福送李长喜过来读书的。” 从名字就能听出来,这是兄弟。 李家铺子,卖蜂窝煤的,又卖毛线,去年赚了几十万两银子,在蓝山县无人不知。 王夫子咬牙,“栋梁,你给你爹惹祸了。你说你这孩子,平时虽说顽劣,但也没想着找人麻烦,你怎么跟李长喜有这么大的过节呢?” 王栋梁眉头微皱,仔细想了想,除了李长喜没考上秀才回到县学,不跟他一起玩耍了,并没有大过节。 突然想到孙有才,王栋梁暗暗咬牙,“二叔,孙有才说李长喜骂我蠢货,考了三次都没考上秀才,不想跟我这样的蠢货为伍。” 王夫子一听这话,气不打一处来,“孙有才说的,你就信?你没亲自听到,怎么能作数?” “万一孙有才跟李长喜有过节,孙有才动动嘴,你就冲过去打架,最后你和李长喜被赶出县学,人家孙有才一点事儿都没有。” 王栋梁傻眼了,结结巴巴,“不会吧?有才兄,跟我甚好!” 王夫子翻白眼,大哥怎么养了这个蠢货,“朋友之间背后捅刀子的事情,难道少啊?” “行了,你给我老老实实地,放学之后,老老实实回家,我去跟大哥商量该怎么办。” 王栋梁不敢反驳,“是,二叔。” 王夫子告假,花钱找人打听。 这一打听,王夫子跺脚,想骂人。 此时也顾不得等侄子下课,直接向王家粮铺走去。 王家在县城有不少铺子,其中三家最赚钱,一家卖粮食,一家卖皮货,一家卖首饰。 在粮店没找到大哥,又去了皮货店,终于找到了大哥。 王来运看到二弟过来,连忙问:“二弟,你不在县学教书,你来这里作甚?” “大哥,不好了,栋梁被孙有才当枪使……”王来运把今天发生的事情,跟大哥说了一遍。 王来运一听这话,气得跺脚,“这个蠢货,老子辛辛苦苦赚钱,都被他这样糟蹋了。” “孙家的那个小比崽子,也不是个好东西。幸亏不是孙典史的亲生儿子,只是个侄子。这要是正儿八经的孙家少爷,还不得上天?” 王夫子点头,“就是,那个孙有才不是好东西。不过这件事情,咱们也算是因祸得福,早点知道,咱们也能早点跟公孙家和李家道歉,总比打过之后再道歉强多了。” “再说了,现在认清孙有才的真面目,以后栋梁也能少被孙有才坑。” 听到这话,王来运点了点头,“二弟,你说的是。这孙有才是孙典史的侄子,咱们也惹不起。” “我去县学,好好看着栋梁。等他下学,直接带回家,别去找孙有才的麻烦。” “毕竟咱们做生意的,就算看不上孙有才,但咱们得罪不起孙典史。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以后有的是机会。” 王夫子点头,“我知道了,大哥。咱们对付不了孙典史,但李家不怕。您去赔礼道歉的时候,简单说明一下,李家那边就了解什么情况了。” 王来运眼睛一亮,称赞:“不愧是二弟,会读书。咱们家里可都要靠你了,我这个儿子估计不太行,家里还有个老二老三,还有你家的两个小子,都给我好好培养。” “我就不相信,咱们家五个男娃,就不能出来一个?” 王夫子也暗暗用劲儿,他不会做生意,但大哥会做,这些年给他不少支持。 “大哥,我晓得了。我资质一般,勤学苦读只能考上个举人,连续进京四次,都没考上,让大哥失望了。” 王来运摇头,拍拍兄弟的后背,“说什么呢?别人不知道,我还不知道你呢?早上起得比鸡早,晚上睡得比狗晚。那么勤奋,考不上,也是时运不济,也可能是天资不到位,不怨你自己。” “如果栋梁和下面的孩子,能有你这么努力,我都能笑掉大牙,很满意了。” 听到大哥的鼓励,王夫子笑了,心里也少受了一些,“多谢大哥,咱们兄弟分头行事,别耽搁时间了。” “好!”王来运点头,“你赶紧回书院,回头咱们再给吴学政送点东西。” “嗯!”王夫子应下,躬身离开。 对于这个大哥,王夫子十分敬重。 兄弟二人当年逃难流落到蓝山县,是大哥做工养活他,慢慢积攒家业,又供他读书,才攒了这一大摊子家业。 都说一代比一代强,怎么变强呢? 当然不是坐吃山空,而是不断努力。 他的科举之路到头了,所以转回头,好好培养家里的小辈。 本来以为王栋梁是个可造之才,可现在看来,有点笨,而且性格冲动易怒,人家稍微挑唆,就上当。 只能好好管教王栋梁,下面的四个男丁可得好好培养。 不仅如此,还得继续生孩子,总能生到有出息的。 王夫子回去之后,仔细盯着王栋梁,不让他再有差池。 好在王栋梁脸色难看,但并没有意气用事地去找孙有才麻烦。 王夫子松了口气,这个侄子还没蠢到底,去找孙有才,看来还有药可救。 且说李小月跟着公孙廉去见吴学政。 吴学政见到公孙廉,赶紧上前行礼。 他只是个举人,虽然当年考得举子名次靠前,但也比不上进士。 再说了,公孙廉是蓝山县的实权人物,要不然也不会有“流水的县令,铁打的公孙家”这样的说法。 “公孙先生,今日过来,有何要事?” 公孙廉笑笑,“吴大人,这是我的朋友李小月,她的儿子李长喜,这次秀才未中,在县学读书,她特来看望,还请吴学政严加管教。” 吴学政听到“李小月”这个名字,顿时微微一愣,“可是去年纺车和织机的改良者?” 李小月行了个万福,“吴大人,正是我,让您见笑了。” “李娘子巧思,吴某佩服,愧不敢当为李娘子的礼。”这次换成吴学政给李小月行礼,“该是吴某给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