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隆万盛世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1108战争就是赌博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在苏禄国国王巴克尔表现出对夷人扩张的担忧后,邓子龙摆摆手笑道:“巴克尔国王不必心忧,我大明皇帝陛下也不会让藩属国受到夷人欺凌的。 这吕宋本就是我大明藩属,朝廷还派过总督帮助其发展。 夷人说占领就占领,哪里那么便宜,等此事罢,消息传回,朝廷一定会有个说法的。” 邓子龙预先铺垫,免得大明驻军吕宋让苏禄国又担心,把大明和夷人一样看待。 同时,也是为了按巴克尔的心,让他不用再为夷人紧张。 到时候近在咫尺的吕宋就驻扎了大明的军队,还怕夷人对苏禄国用强吗? 巴克尔倒是对大明没有戒心,想想也是,要是大明有巨大的对外扩张野心,那当初郑和船队抵达南洋的时候,就已经把这周围所有的岛屿纳入大明的领土了。 也就是当初大明占领安南的时候,让周边几个小国紧张了一下。 不过当初大明占据安南也是事出有因,大明册封的安南国主被反贼杀绝,已经没有合适的继承人。 而且,那伙反贼不光杀死了大明册封的安南新任国王,还连带护送的明军都被他们杀死。 在这种情况下,永乐皇帝才选择直接出兵接管安南,实在是那里戾气太重,需要儒家思想好好教育下。 只是没想到,当地百姓反弹如此激烈,最后明军也只能选择撤退。 总的来说,因为大明中后期对南洋诸国都是不闻不问的态度,所以也让他们觉得大明没有野心,也都比较放心。 否则,当初哪里还有人敢觊觎大明旧港宣慰司。 “邓将军,你的意思是,上国有意干预吕宋的事儿? 我听说吕宋前国王被夷人杀死后,他的家人也都没有活下来的。” 巴克尔似乎听懂了邓子龙话里的意思,惊讶问道。 “一切还要朝廷做主,不过主要还是看吕宋百姓是怎么选择的。 当初大明也不是不想为百姓做事,可安南之事,巴克尔国王应该知道,当地百姓不愿臣服,所以我大明只能退出。 到现在,大明虽然还是册封了安南国主,但之后百余年都不愿意参与南洋之事。 所以,朝廷对于吕宋现在的情况,到底是会选择插手还是放任不管,我也不是很清楚。” 邓子龙回答的很是委婉,虽然他知道实情,但也绝对不可能在这里告诉巴克尔。 “吕宋夷人势大,大明可不能不管啊。 今日夷人可以霸占吕宋,来日就可以对我苏禄国及其他番邦出手。 还请邓将军一定要把南洋的实情禀报大明皇帝陛下,请他为南洋百姓安宁生活着想,一定要出兵维持南洋和平。” 巴克尔听出来大明似乎在安南之事后,就对南洋失去了信心。 也难怪这么多年都不闻不问这里的情况,连个船队都不派过来看看。 “巴克尔国王若是有心,不如写一份奏疏吧,我安排人送回京城去,希望陛下能够考虑到实情,出手帮助南洋,保障这里的和平安宁。” 邓子龙话说到这里,忽然心头一动,于是接着又说道:"巴克尔国王不妨也联系下南洋其他国主,看看他们的态度。 若是他们和你一样,不妨一起上奏,或许影响更大一些。" “嗯,我知道了。” 巴克尔听到邓子龙的话,脑海里也快速把周边几个国王想了一遍。 南洋诸国其实还是比较多的,只不过其中大致分为两类,一类就是如同吕宋、苏禄一样的岛国,还有就是如安南、暹罗这样的大陆国家。 苏禄平时联系多一些的,也就是吕宋、文莱、巴章和亚齐几个岛国,还有新兴的万丹,其中巴章帝国和万丹帝国都是原来淡目王国的领土。 只是淡目王国在葡萄牙人进攻下丢失淡马锡以后,由盛转衰的速度太快,王国很快就分裂了。 现在看来,也只有联系文莱苏丹,看看他的态度。 于巴章和亚齐,还是算了,听说亚齐一直都对淡马锡虎视眈眈,而巴章国内部似乎贵族势力强大,隐隐有威胁王国统治的迹象,估计是没心思顾忌夷人。 巴克尔的这些想法,自然没有告诉邓子龙,他只打算回去后派人联系下文莱苏丹,把情况和他说说,反正自己是打算把大明拉进南洋来,最起码能保证苏禄国的安全。 等从邓子龙军营出来,回到自己营地,巴克尔就写信,派出身边侍者送到文莱去,而吕宋岛上,明军和西班牙军队对玳瑁城的进攻依旧还在持续。 “大人,撒韦拉的意思,我们还是要每天派出军队佯装攻城,消耗林凤的火器储备。 他们现在被围在城里,得不到物资补给,想来他们那点火药很快就会用完。 到时候,我们就可以把大炮推到城下,轰垮他们的城墙。” 王望高进入军帐,把夷人那边传递过来的消息进行禀报。 虽然玳瑁城的火炮数量少一些,但是炮手确实技术高超,凭借着城墙高出地面的优势,他们的火炮总能准确的击中明军和西班牙人的火炮。 大明损失的那门火炮,就是被玳瑁城上海盗炮手打出的炮弹直接击中明军火炮炮管上,让大炮炮管弯曲而报废。 而那发炮弹,还直接带走了两名推炮明军的生命。 见识到他们的炮击技术以后,明军和西班牙人都放弃了推近火炮直接轰击城墙的计划。 这年头,铸造一门大炮还是挺复杂的,自然不会凭白无故损失大炮。 “嗯,那就派出小队士兵,带来那些身手矫捷的当地人冲一冲,一旦遭遇对方炮击就撤退。 分成几队,反复出击,吸引他们发炮。 确实,我可不相信林凤手里还有很多的火药。 就算还有许多,我们也要想办法废掉他储存的火药,到时候那些火炮也就没了作用。” 邓子龙点点头,就作出了安排。 接下来数日时间里,玳瑁城下炮声隆隆,明军和西班牙人不断组织小股军队带着看似是炸药包一样的东西往玳瑁城下冲锋,做出打算用大量炸药炸垮城墙的架势,吸引城楼上的海盗不断发炮阻止他们接近。 在玳瑁城上打响火炮以后,城下的明军和西班牙军队也向城头开炮还击,三方就这样每天不停的向对方发射炮弹。 不过不管怎么说,林凤被包围在玳瑁城里,还是最吃亏的一方。 不多的火炮被分散重点布置在南北城墙,东西两面也少量布置几门火炮以备万全,这也导致南北两面的火炮因为发射过于频繁,时常出现炮管过热而不敢发炮的情况。 这就只能从旁边炮位推炮过来替换,保持炮击的持续性。 但这样也造成城里海盗们不仅提心吊胆过日子,还劳累的不行,士气愈发低迷起来。 陷入拉锯的战事,总体来说对联军还是有利的,至少因为胜利在望,士气并没有受到太大影响。 虽然每天都有伤亡出现,但炮弹打到城墙上,杀伤力虽然弱些,但只要打到人身上那怕只是擦伤,也几乎就要了这个人的命。 而在城外的联军,多少还能找到一些金疮药活命。 双方就这样对耗着,耗到一方彻底丧气为止。 “大人,大人,城里有情况。” 这天,邓子龙从海岸边回到大营中刚坐下,外面负责前沿的王望高就跑进营帐,手里还拿着一支没有箭头的羽箭。 “城里什么情况?” 邓子龙开口问道。 “大人,这是今天进攻退回来时,军卒交上来的,说是有人向他们射了一箭。” 王望高把羽箭送到邓子龙面前,和寻常羽箭相比,这支箭除了没有箭头,箭杆上还绑着一截竹筒,显然是送信的羽箭。 “城里射出来的?” 邓子龙看到羽箭,立即伸手接过,取消箭杆上的竹筒打开,从里面倒出信纸,仔细观看起上面的内容。 而一旁的王望高也是双眼火热的看向那张纸,急切想要知道信上的内容。 他们在吕宋也呆腻了,连续炮战,虽然不会有安全上的担忧,但心情总归是不好。 其实,现在明军军营里,除了那些受伤士卒,大部分人多多少少产生了归乡的心思。 这趟出来的时间已经太久了,他们想要回家。 邓子龙手里这封信,可能就是决定他们还要在此地呆多久的重要情报。 “大人,是不是城里想要投降?” 在邓子龙收回视线后,王望高就走到他身旁,小声询问道。 “你看看吧。” 邓子龙把信交给王望高,让他自己看。 王望高新来看完,脸上喜色再也遮不住,不由对邓子龙说道:“大人,若是林逢春、吴大成这些人愿意开城门投降,这仗也就算赢了。” “说是这么说,可要是他们诈降呢?” 邓子龙开口一句话,却让王望高火热的心瞬间熄灭。 诈降,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也是频繁出现的一个计谋,还真不得不防。 “那大人,我们该怎么做?不理不睬吗?” 王望高因为失望情绪略有些低落,但更多的还是感到惋惜。 对于信中那几个人请求朝廷赦免他们罪行,其实和邓、王二人都没什么关系。 在战场上,大可答应下来,回去向文官大人们说一声就行了。 至于朝廷最终是否赦免他们,可就和两人无关了。 可是骗骗他们容易,可要是几个人投降是假的,那他们攻进去就成了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邓子龙接回信纸,看着上面几个人的名字说道:“林逢春和许应美我倒是知道,是林凤身边得力干将,那颜祐谦及吴大成又是什么人?” “这两人也是林凤海盗集团里的头目,手下都有不少人。” 王望高急忙答道,“信里这四个人,估摸着他们控制的人马没有一千也相差不远。” “这么说,他们控制了林凤四分之一甚至更多的人马?” 邓子龙听到写信的四个人在城里掌管这么多的人手,心里也是微惊。 不管这么说,要是他们是真心投降的话,攻破玳瑁城貌似就没什么阻碍了。 手里拿着那封投诚书信,邓子龙此时感觉它重若千斤。 是的,他的一个念头,可能就事关无数人的生死。 虽然明军和西班牙人组成的联军都把攻占玳瑁城作为共同目标,可是大明要在吕宋立足,拥有一座城池是必不可少的。 这些天的攻防战,邓子龙已经看中玳瑁城。 虽然林凤建城比较仓促,但是城池该有的防御设施却是还算齐备,战后只需要简单修复即可。 所以,抢在西班牙人前面进城,占领这座城,就是邓子龙的愿望。 如果有了内应,拿下玳瑁城应该就不难了。 可是,他们如果是诈降该怎么办? 无疑,这对于邓子龙来说,就是一场豪赌。 “大人,你看,我们接下来该怎么做才好?” 王望高依旧站在那里,等着邓子龙的决策。 “我写封信,你今晚按照信上所说,四更天往那段城墙射进去,然后这几天你就注意下,看他们会不会回信。 如果收到回信,马上来我这里。 也给手下人说一声,发现有类似信箭带回来。” 邓子龙吩咐道。 说完,他就回到自己位置上,先磨墨,然后拿出一张信纸开始快速书写起来。 不管林逢春、颜祐谦这些人是不是真心投降,这个机会都必须抓住。 现在攻打玳瑁城遇到挫折,长期围困虽然可以减少代价,但也绝非良策。 关键就是他必须抢在西班牙人前面占领玳瑁城,并以此地为明军根基,和马尼拉城分庭抗礼。 彭加丝兰海湾其实也算一处良港,虽然没有马尼拉湾好,但也差的不多,可以作为南海水师在吕宋的基地。 而北面还有一些小海湾,也是可以作为军港码头,停泊战船之用。 林凤在这里唯一欠缺的,其实就是时间。 玳瑁城的防御设施没有全部完成,海湾的防御设施自然就没有重视。 这也是海盗的习性,他们习惯了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的战术,最多就是在海湾外面安排一些监视哨所,却从没有想过建立炮台,加强海湾的防御。 等明军彻底在这里立足,明军最先修建的绝对不是玳瑁城,而是保护海湾里军港的炮台。 之前联合舰队进入海湾肆无忌惮炮击海盗船只,若是林凤有炮台,哪怕最简易的炮台,损失也不会那么巨大。 邓子龙在信上没说太多,只是要他们拿出诚意,也即是何时以何种方式献城。 对于赦免,他只表示会上报此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