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巨寇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五十四章:诚信经营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等到时机成熟,相对应的统一制服等也会提上日程,还会下发对应其警衔徽章。 这一套制度只适应于前期,相应的警衔、待遇、编制,等到这一套体系运行后根据利弊,进行改制、加俸、增减编制等,以及让警衔制度融入大同政务官员制度。 并且,等到治下步入正轨,相应职务的最低年龄要求也会加以限制。 当然,这可能是后期的事,就目前而言,大同治下一张白纸,连正副所人选都还没着落,哪来闲情逸致考虑后面的事。 以上,就是胡昱冥思苦想数日,制定出的巡警制度。 巡警关乎一地治安稳定,不用心可不行。 后面的相关制度也是是照搬,只是称谓、制度上有轻微改动。 等村镇有了巡警、农兵、村官等体系,政务院颁发的文件也能传达到基层单位,如此,大同就能牢牢掌控村镇一级单位。 翌日,巡警入驻第二天,巡警队队长(巡警体系还未执行)带着二十人小队跟在知县身后,向着城东商贩聚集的区域而去。 巡警队清一色的黑色制服,威慑力很足,路人纷纷避让开,远远打量着这支队伍。 其中不乏认识许承德的,这位大同知县他们印象深刻,这可是一位杀人不眨眼的主儿,虽然不少百姓拿了大同给的好处,可惧怕依然在,退避三舍观望着。 杀人、抄家、判刑、分家。其中牵扯人数近千人规模,谁还敢正眼瞧? 许承德这两天也很激动,对于当上一县知县,这可是一县父母官,他以前是不敢想象的,如今当了知县,能不激动嘛。 新官上任三把火,这点他还是晓得该怎么做。 当然,在大同,仗着官身大摆阵仗不存在,起码现在不存在。就如许承德这般,一路步行前往,但保卫工作不能少。 在大同城内,连大同总长平日都靠步行,除了出城前往偏远地区会骑马前往,到现在为止,可是连轿子都没置办过一顶,下属自然没人敢破例,坏这一规矩。 上行下效,底下的人也学会该如何做官,起码在昌邑这一亩三分地清楚该怎么做。 许承德也没官威,与身后的巡警队长说笑而行,遇上百姓还会微笑点头回应,让路途上遇到的百姓微微惊讶知县做派。 路人都在寻思,难道这大同与明朝真不一样? 疑问一旦产生,就会试着深入。 有大胆的,竟然不惧怕许承德身后二十余人长枪队,远远跟着身后。 很快,许承德到了第一站。 张家粮铺。 碰巧,这时张家粮铺内,走出一个穿着麻衣、布鞋的汉子,迎面撞上知县一行。 汉子被这大阵仗吓了一跳,随即赶忙跪地行礼道:“小民见过县尊。” “快起快起!”许承德连忙伸手扶起面前汉子,一脸和蔼说道,“切记,在大同治下,百姓不用跪官,也是大同律法所不容许的,老乡可要记住了。” “诶,小民记住了。”汉子一时间受宠若惊,忙不迭点头回应着。 许承德看向汉子手中麻袋,问道:“可是刚买的粮食?” 汉子回答道:“刚买的,可比前日便宜快一两银子,只用了一钱八分就买了一大斗麦子。” 闻言,许承德点头微笑道:“如此甚好。” 大同除了抑制粮价,粮铺所使用的斗也进行了严格规范,以前粮铺都是使用小斗,一斗比大斗足足少了一升多的量,更有缺德冒烟的,往粮里掺沙子。 大同雷厉风行,先通知一次,通知过后不整改,从重处罚。如今大同刚拿下昌邑,他们也知道顶风作案会面临什么后果,罚款是小,严重些可能从此关门歇业,更严重些,被送去砖窑厂劳改也有可能。 另外,胡昱也让了利,大同治下商贩凭着县衙办理的营业牌,到大同城采办物资,一律比外商便宜,连拿到友商牌的外商也比不了,一石小麦只需要一两六钱(不可转卖外商,只允许在治下贩卖),一石粮有两钱的利润可赚,甚至还减免大半商税。 这种优厚待遇下,如果还敢打歪心思,抓到不重罚你都说得过去? 所以,大同治下,胡昱时常提醒商人们,应该讲无尖不商,而不是无奸不商。 小插曲后,许承德进了粮铺。 粮铺掌柜笑脸相迎道:“小民见过县尊。” 许承德点头示意,随即抓起一把糙米,问道:“这米作价多少?” 一旁掌柜躬身回答道:“回县尊,这米一斗作价一钱八分。”顿了顿,掌柜着重强调,“还是今年东家从松江府刚进的新米。” 昌邑虽然三大粮商被处理,但小商家得以豁免,毕竟奸商真要都给处理掉的话,怕是整座城的运作都要乱套,留着有用。 许承德笑而不语,看向身旁的巡警队队长说:“量一下,看看足不足数。” 他这也算是抢了人家市场监管的工作。 巡警队队长拿出两个标准量斗,开始检查。 这两个斗量麦子、米,刚好容纳足斗的量。 麦子、糙米测量后,足斗。 一旁瞪着大眼的掌柜悬着的心终于放松,生怕这伙人将从前官府对付田里泥腿子那一套转用到自家店铺上来。 显而易见,他这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大同衙门岂会干那些见不得光的龌龊勾当? 许承德看向掌柜笑道:“不错,商人就该如此,给他挂上。” 随即一面县衙认证,并且盖有印章的‘诚信经营"四字牌子挂到了张家粮铺店门口。 对此,县衙掌柜笑靥如花,别提那个开心,一篇遵纪守法的感言便有感而发。 随后,许承德带着人在商贩聚集区转悠一圈,期间抽查了几家,特殊时期没人敢胡来,都照着大同制定下的规矩照办。 而城内歇业那几家商铺,许承德也带人前往走访,又打听关于那几家商铺主人身份。 如此说起来,这几家商铺已经被县衙一行人登记在册,可能就等着一个犯糊涂的机会,在光明正大教他们大同规矩。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