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四合院:重生飞扬年代,大医精诚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66章 中医泰斗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第166章中医泰斗 施今墨是中医临床家、教育家,一生研制了七百余种中成药的炮制方法,使用中医、中药治愈了不知道多少疑难杂症,在国内享有很高的声誉。 孔伯华是京城医学院的缔造者之一,建国后任卫生部顾问,中华医学会中西医交流会副主任,著作很多。 两人都是民国时期京城四大名医之一。 如今。 四大名医也只剩下他们两个了。 两人已经是花甲之龄,即便是年岁没有刘御医大也差不了多少。 还有一个是从同仁堂制药厂那边聘请过来的老师傅,也是六七十岁的年纪。 同仁堂那边现在制药的师傅都是他的徒子徒孙。 要说起滴丸的制作,他是最有发言权的。 还有就是刘御医了。 这几个都是当时中医方面的泰山北斗。 刘御医将那一百多个御医药方誊写出来以后就被转移到药物研究所这边来了。 文津街的安保措施是顶级的。 文津街一号就是北海公园南门还和故宫、中南海等一些紧要地方联着,再加上中科院也是重点儿保护的对象。 所以。 刘御医在药物研究所是绝对安全的。 他来到药物研究所以后就开始整理脑海中的其他医书。 一个偶然的机会刘御医发现药物研究所的同志正在研究一个叫“速效救心丸”的中成药,屡受挫败,毫无头绪。 要是这个药方是别人献出的也就罢了,可这个药方偏偏是李平安给的。 李平安在没有其他人帮忙的情况下在实验室制备了青霉素,发现了白玉米培养基,改变了青霉素制备工艺。 还拿出了“平安止血散”和“止痛灵”两种药品的制备方法。 要说他是拿一个根本就不知道真假的药方糊弄人,估计是没人相信的。 刘御医和李平安也是有交集的,两人打过交道。 他相信李平安不会是无中生有。 所以。 刘御医也加入了对速效救心丸的研发当中。 写书之余再为药品研发做点儿事情。 施今墨和孔伯华是这项研究的主持者。 刘师傅负责解决做中成药时所有的技术问题。 四人一商量决定将李平安叫过来仔细询问一下这个中成药的底细究竟如何。 能不能救人? 他是从哪里听到这个方子的? “刘御医、各位前辈!”李平安说道:“我这个方子是听我一个同学说的,可惜解方以后他们家就举家南迁了,至于迁到了哪里不得而知,你们要问有没有药效,能不能速效,我可以明确的告诉你们,有的,我就见过这种药物救人,真的能迅速起效而且将人给救下来了!” 后世的他是见过速效救心丸救人过程的。 的确是有效。 这一点不用怀疑。 李平安想了很久了。 他早就为速效救心丸想了一个出处。 这种药是同学家传的,他只是知道一个大概,太具体的不知道。 川穹总碱3.3毫克。 冰片0.7毫克。 乙二醇6000大概30毫克。 他始终认为这个方子是最接近事实的。 只是可惜。 这个年代没有能够测量川穹总碱的设备。 就是他后世的记忆当中也没有川穹的成分含量,不知道碱性物质在普通川穹里的含量。 而且这个乙二醇6000究竟是怎么来的他也不知道。 甚至不知道这个时代究竟有没有乙二醇6000这种东西。 所以。 他选择什么都不说,只告诉他们药丸的大小和里面可能有川穹和冰片。 “速效救心丸是我那同学的家传,要不是有一次那小子喝多了说漏嘴说出这么多的东西,我还真是一点儿都不知道这里面有这两种药材,还可能只有这两种药材!”李平安说道。 他将速效救心丸的大小也说了出来,算是给他们一点儿参考吧! 李平安说话的时候,刘师傅龙飞凤舞的将他说的话都记了下来。 以后。 李平安的话可都是要作为参考的,研制药品的时候用的着。 施今墨几人沉思的时候李平安的目光落在了林巧稚的身上。 今年。 林老五十二岁了。 她的面容有些苍老。 事实上。 进入这间屋子的时候李平安根本就没认出施今墨和孔伯华。 就算是刘御医给他介绍了两人他也不认识。 后世的李平安是学习西医的,根本就不知道两人是谁。 前身的记忆里也没有两人。 以他的身份根本不可能认识施今墨和孔伯华这种层次的人。 只是。 他却认出了林巧稚。 后世。 李平安在医院轮转的时候也在妇产科待过,可是里就有一尊林医生的面部雕塑。 为了更好的研究医术。 林医生一生未婚。 民国时初生婴儿的死亡率很高的,即便是到了建国初期死亡率依旧是高达百分之二十。 林医生创造了脐带血治疗新生儿溶血病的方法。 她医生亲手接生了五万多个婴儿。 甚至。 在弥留之际还想着接生孩子的事情。 经过她们这一代妇产科医生的努力,国内初生婴儿死亡率才降了下来。 此时京城就有很多人是林医生节省的。 不过李家姐弟都不是。 李平静是产婆到家里接生的。 李平安出生的时候家里的情况好了一点儿,他是在道济医院产房出生的。 李平安看向林巧稚的目光当中充满了敬意。 偶尔。 刘御医一抬头看见他的目光落在了了林医生的身上。 林医生坐在距离他们很远的一张桌子上抄写着什么,时而皱眉、时而沉思。 刘御医介绍道:“她是协和医院的林医生,林医生是来抄写方子的,我誊写的那些清朝御医药方大多数都是治疗妇科疾病的,所以林主任就过来誊写,她们协和医院的任务就是负责检验这些药方的具体药性!” 他的话李平安是很理解的。 太医是专门为王公贵族们看病的。 清代皇帝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哪个女人不想给皇帝生个孩子将来母凭子贵? 所以治愈自己身体或者是讨好皇帝的需求也是五花八门。 有需求太医们当然是要照做的。 所以各种各样的药物就被研制出来。 可能是林医生也感觉到李平安在注意她,将钢笔停下来抬头看了李平安一眼,微笑着。 然后。 她又开始埋头书写药方了。 “我知道的东西都说了,剩下的就要看你们了!”李平安说道:“我留下来也不会帮到伱们,我先走了!” 他又对刘御医说道:“姜山姜老中医让我给你问好,他很想见你呢!” 刘御医点点头说道:“我知道,可是我怕自己是回不了那个大杂院儿了,我的东西都带过来了,短时间内是不会再回去了!” 刘御医其实也没有什么紧要的东西。 他的衣物都带过来了。 家里的没多少贵重物品。 而且。 他从京城饭店搬到药物研究所的时候还有人帮着他到家里运了一次东西,屋子里的桌椅板凳都运过来了。 至于说医书? 他的房间里根本就没有什么医书。 他脑子里记载的医书可不少,担心记混了。 刘御医已经多少年没看过别的医书了。 “我知道了,姜山那小子资质不行,我该教他的都教给他了,至于其他的。”刘御医思索着说道:“不是我不肯教他,就算是我想教,他也学不会!” 李平安有些羡慕了。 虽说他是西医,可是以多不压身,对中医、尤其是高深莫测的中医他都是有些羡慕的! “小子,你别羡慕他!”刘御医说道:“以后你要是有空的话就多来这里陪陪老头子吧,也许,我还能教你点儿的东西呢,论资质,你应该比姜山好上很多,我倒是想将我一肚子的医术都传给你,也算是有个传人吧!” “真的吗?”李平安大喜,说道:“我还能来这里吗?” “当然了!”孔伯华说道:“凭借你发明产黄青霉菌白玉米培养基、界定其生产条件的功劳,就算是要求到这里上班继续研究药物都行,你当然是可以到这里来的!” 如果说这里有人听说过、了解李平安,那肯定是孔伯华了。 孔伯华和卫生部联系紧密,有些事情他还是知道的。 闻听此言。 施今墨多看了李平安一眼。 就连林医生书写的速度也停了下来,顿了顿,不过很快就恢复常态,继续书写。 倒是刘御医。 他一直对西医没有什么研究,没有听出孔伯华言语中的具体意思,没什么反应。 李平安从中科院那边出来,骑着自行车离开了。 他没有去六院。 反正今天没有手术安排,到六院也是闲着。 请过假了。 不如到扎钢厂医务室将刘御医的消息告诉姜山,让他别惦记刘御医了,老人家没事儿。 等到了医务室才发现杨厂长和娄振华都在,好像是陪着一个叫托里的苏国人来看病,据说是伤风感冒,体温还略微有点儿升高。 李平安是第一次见到杨厂长,不由得多看了一眼。 杨厂长年龄应该和娄振华差不多,应该没有四十岁。 娄振华见李平安过来,急忙给杨厂长介绍了一下,说是李平安是帮着父亲前来给患者治病的。 杨厂长点点头,他和李平安彼此问候了一下。 托里四十多岁了,应该比李林大一些,他一边流鼻涕一边用俄语和刘启交流什么。 李林小声的和儿子介绍着情况。 原来。 托里的病因、病情都很明确,只是在治疗方法上医务室的几人有了分歧。 李林和姜山两个中医主张用中药治疗,用荆防败毒散再加小柴胡汤,若是嫌熬药麻烦可以使用板蓝根冲剂和小柴胡颗粒。 刘启则坚持认为应该用西药,主张用青霉素再加上止痛灵镇痛解热。 “我听说这个托里是苏国那边派遣过来是机械制造方面的专家,很重要的!”李林继续小声说道:“我听说他也会说汉语,却不知道为什么不说汉语要和刘启用俄语交流!” 完了。 李平安意识到刘启这家伙可能要搞什么猫腻,估计是要背着李林、姜山甚至是杨厂长、娄振华和刘启说什么话。 也许。 他很快就要选择用西药进行治疗了。 果然。 没一会儿的功夫。 托里就大声对李林、姜山等人说道:“我还是觉得自己应该示使用西药治病,就用刘医生的治疗方案吧!” 刘启得意的笑笑,还特意看了李平安一眼。 青霉素。 止痛灵。 这两种药物都好弄。 青霉素就不说了。 止痛灵这种药物被京城药厂那边生产以后就交给惠仁堂进行销售。 六院药房和惠仁堂关系还不错,再加上李平安的推荐,医院早就用上这种药了。 两种药都很对症。 再加上托里人高马大,抵抗力肯定也不弱。 吃了药以后好很快就会好起来的。 到时候救治苏国专家的功劳就是自己的。 果然。 刘启和托里鬼鬼祟祟的用俄语交流了一番,终于让他相信治病还是用西医的好,托里的体质和华夏人不同,用中药的时候把握不住,可别病没有治好还要在惹出什么新的麻烦。 托里用蹩脚的汉语说道:“我,我听刘启刘医生的,他用俄语通俗易懂的分析了我的病情,用的药物也很精准,我相信他能治好我的病!” 李林和姜山叹息了一声没有多说话。 再他们看来。 中医也好。 西医也罢。 能救人就行。 既然苏国专家不相信自己,那就让刘启使用西药救治吧! 刘启得意洋洋的开了药方,周玲给托里拿了药,交代了吃药的方法。 托里和杨厂长离开了。 娄振华却没有走。 此时, 工人们都在上班。 居然也没有家属过来看病。 医务室门诊室一下子安静了起来。 李林开口问道:“平安,你来这里有什么事儿吗?” “我找姜伯伯有点儿事儿!”李平安说道:“我是过来告诉他我见到刘御医了,不过他很可能以后不会再去大杂院了!” 姜山答应一声说道:“我知道了!” 内心之中很是落寞。 其实。 他是拿刘御医当师傅看待的。 这么多年一直在照顾刘御医。 冷不丁的他老人家就这么住进了药物研究所不回来了。 姜山能好受吗? 老中医默默的做到一张桌子上开始整理病例。 扎钢厂工人虽然都是一些小病,但是太杂太乱。 每次有病人来看病的时候李林和姜山都会将病人的病例记录下来,有空两人就坐下来一起讨论。 娄振华对李平安说道:“平安,你先出来一下,我有点儿事儿问你!” 两人从门诊室出来,娄振华开口说道:“再有一个月我妻子就要进行生产了,不知道你有没有好的医院推荐,我知道你们医院以前是妇婴专科医院,可是现在米国人都离开了,其他医生技术还行吗?实话说吧,我不缺钱,多花一点儿钱没关系,你告诉我,现在哪家医院的妇产科是京城最好的,我妻子准备生产的时候我带他过去!” 哪家医院的妇产科最好? 当然是协和医院啊! 六院许妙音许医生的水平也不错。 可要是和林医生相比。 无论是在经验和技术上都是有所欠缺的。 李平安直接说道:“如果要找妇产科最好的大夫,那就去协和医院吧,林医生可能是国内最好的妇科大夫了!” “谢谢告知!”娄振华说道:“我知道了,我先到协和医院给我妻子再检查检查,等快到预产期的时候我再带她过去生产!” 李平安重新回到门诊室和父亲说道:“爸,我先回去了!” 李林点了点头。 他从门诊室再次出去的时候娄振华已经失去了踪影。 很显然。 他已经离开。 李平安骑着自行车回了六院。 还没有到医生办公室他就发现秦淮江夫妻两个又过来送药材了。 秦淮茹和大嫂陈慧在说话,两人都没有帮助秦淮江搬运药材。 走近了。 秦淮茹对丈夫说道:“平安,我嫂子也怀孕了呢,刚刚同仁堂的大夫给她号脉了,说是我嫂子怀孕两个月了!” 说来也巧。 同仁堂公私合营以后和惠仁堂联系紧密了许多。 秦淮河夫妻负责给六院送货。 他们早就和梅姨商量好了,还要给六院送一些同仁堂的中成药。 先到同仁堂那边取过来,等到六院将钱款付了以后再给同仁堂。 当陈慧在同仁堂制药厂搬运中成药的时候孕吐了,正好被一个老中医看见。 中医免费帮她把了把脉说是陈慧有喜了。 她有了两个月的身孕。 秦淮江高兴。 几乎什么活儿都不让妻子做。 往后基本上都是两个人的活儿他一个人做。 让妻子歇着就是。 刚刚从西打磨厂街同仁堂制药厂那边到六院的时候陈慧就是坐着三轮车过来的。 “那太好了!”李平安说道:“你们两个先聊着,我去帮大哥将药材卸下来!” 说完。 李平安就离开了。 “淮茹,你说的那个什么排卵期真的管用!”陈慧小声说道:“我按照你说的时间和淮江行房,果然没多久就怀孕了,这回真的要感谢你,你帮了我的大忙了!” “这些可都是李大哥教给我的!”秦淮茹心中自豪的想道:“平安真是什么都懂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