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贞观无太子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卷五 第824章 驱逐大明!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对于他们这些人来说,能不得罪人,自然还是不得罪的人。 毕竟,百年后是个什么光景,谁又知道呢? 不说给自家孩子留下多丰厚的遗产,但总不能给自家埋下祸根不是? “你这说的都是屁话……”张士贵闻言,也是没好气地说道,“就那些小王八蛋,什么德行你还不知道? 想让他们束手就擒,你在想什么? 那群兔崽子要是真听劝,梁建方岂会被气得鼻子不是鼻子的。 陛下这是给我们出了个难题啊……” “何止是难题额……”说到这个,众人皆是摇头无语。 可就在这时候,梁建方却是突然说道:“陛下突然让我们对长明军下手,难不成之前陛下遇刺,真和大明有关?” “休得胡言!”一听梁建方这么说,李孝恭顿时怒喝了一声,“陛下不过是让我们遏制一下在我大唐境内的别国军队罢了。” 他这话虽然说得义正言辞,但他自己心里都没底。 什么境内别国的军队? 你直接报李承乾的身份证号得了。 整个大唐,境内的别国军队除了长明军,找不出第二支。 真要有第二支,呵呵,他们这些人,有一个算一个估计都得拿块豆腐撞死得了。 “梁将军还需慎言。”张士贵闻言也是连忙说道,“陛下遇刺到现在都没个定论,可不敢乱讲。” “确实。”薛万均也是笑道,“从暹罗传来的消息,该是暹罗余孽谋害陛下,这些家伙,该死!” 开什么玩笑,甭管这事儿跟李承乾有没有关系,就现在的情况来看,都只能将屎盆子扣在暹罗的头上。 换句话说,不管是谁做的,哪怕就是冤枉,那也只能去冤枉暹罗。 对外作战的基本目的,都是将内部矛盾转移向外,哪有朝内的? “哎,现在的问题不是这个,关键还在长明军身上。”一直没怎么说话的李道宗,这会儿倒是站了出来,说道,“陛下的旨意,我们自然要完成,但那群混账要是不听劝,一个不好,就是一场动荡…… 关键是,他们还真就有这样的能力!” 说到最后,李道宗都是一脸的无奈。 他倒不是因为自家儿子在长明军,这对他来说,其实倒也还好。 不说他,众人就没几个担心自家后辈的。 凭他们如今的地位,保住自己后辈这并不难。 难的是,那群兔崽子如今未必会听他们的。 儿大不由娘,说的就是这么个道理了。 “要不回去后,各自都和自家那些后辈谈谈?”薛万均也是有些无奈地说道。 “谈谈?”张士贵没好气地说道,“这事儿是谈谈就能解决的? 真要这么简单,我们坐在这里干啥? 各家将自己的孩子领回去,一顿家法不就得了? 关键是,人家现在有了自己的从政方向,未必就会听我们这些老家伙的。 更恼火的是,像房遗爱那家伙,他家老子如今在暹罗,你指望房遗直去说服他? 可能么? 还有长孙冲那小王八蛋,人家如今贵为大明礼部尚书,单就官职而言,比我们在座绝大多数的人还高。 人家可谓是前途一片光明,你让他放弃当下的一切,重头再来,人家会干? 说到底,陛下还是想当然了啊……” “这不行那不行,那就平推了他长明军!”梁建方见众人半晌都商议不出一个有效的方案,顿时就一脸不耐烦地说道,“他长明军也不过就万余人,在我大唐的地界,还能玩出花来不成? 诸位要是不愿意得罪人,那老夫亲自带兵就是! 一群小王八蛋,还反了天了不成! 说破大天,也不过是一群小辈借着大唐的威,才有的今天,还真以为自己做出了多大个成就。 想当初,我等随陛下南征北战的时候,还没有他们呢!” 听他这么说,众人倒也没有多言。 大家都清楚,这家伙之前在长明军手上吃过亏,对长明军的怨气还是很重的。 加之这家伙从军多少年了,在战场上那也是杀进敌军大营七进七出的主,如今也不过是左武卫大将军,结果那群兔崽子,不过是在西北瞎折腾几年,如今所处的位置,比他还高。 他心里没怨气才有鬼了。 不过他这么说,众人倒是在心中窃喜。 这是好事儿啊,谁都不愿意去做那个出头鸟,他愿意做,谁会拒绝? 让他去试探一下,大家何乐而不为? 见众人都没说话,梁建方也便站起身说道:“既然都没人反对,那老夫这就去准备,要是那群混小子冥顽不灵,那就别怪老夫不客气了。” 说完,梁建方见众人还是没有说话,当下转身就走,没有丝毫的拖泥带水。 见他走后,众人面面相觑。 “这老家伙,还是一如既往,做事儿从来不考虑后果。”与其私交甚好的张士贵,顿时笑道。 众人闻言,一个个也不说话。 梁建方做事儿不考虑后果? 呵呵,这话也就张士贵说得出来。 当然,也没人点破他就是。 “梁将军此番怕是要碰钉子了。”李孝恭思量了片刻,这才说道,“诸位想必都清楚长明军是何等的难缠,也不能让梁将军一个人孤军奋斗不是? 再说了,陛下这旨意,可不单单是下给梁将军的,也是下给我们所有人的。” “王爷说得在理,这不是梁将军一个人的事儿。”张士贵顿时说道,“这样,老夫这就回去准备准备。” “那老夫也不闲着了。”薛万均见状,也是起身说道。 随着他们两人的表态,众人也是纷纷起身,不多时,整个房间就剩下李孝恭和李道宗两兄弟了。 “都是一群人精啊。”等众人都走后,李道宗这才感慨了一句。 “我大唐,何时出过傻子?”李孝恭闻言,笑道,“先这么着吧,总归是试探一下长明军的反应。 而且,那些小家伙,我们确实失去了左右他们的能力。 如此一来,多多少少也能看出一些端倪。” 有些话,李孝恭并没有说,但李道宗也清楚,更能明白。 至于最先急匆匆离开的梁建方,这会儿回到自己的府邸之时,倒也没有了之前脸上的愤慨和怨气,相反,这会儿他倒是一副春风得意的模样。 正悠闲的喝着茶水。 谁敢想象,之前那个吹鼻子瞪眼的莽夫,这会儿竟跟个文人骚客一般。 “将军,事情成了?”坐在下首的左武卫将军见自家主帅这模样,当即就搓着手问道。 梁建方放下茶碗,这才说道:“老夫一早就说过,这事儿只要我们去做,就没有不成的道理。 那些老狐狸,打的什么主意,真当老夫不知道? 让大家都将心放在肚子里,这就去安排,一切按照原先准备的去做。” 这会儿的梁建方,身上一点儿戾气都没有了。 不过想来也正常。 能在大唐朝堂厮混了这么多年的老狐狸,真要是个什么都不懂的混不吝,早就混不下去了。 还能让他坐到左武卫大将军的位置? “有将军这句话,那就妥了。”麾下闻言,更是激动地站了起来,笑得那叫一个灿烂,“那末将这就去请诸位小公爷。” 说着,这家伙见梁建方点了点头,没有任何迟疑的就转身离去。 至于梁建方,这会儿脸上也是露出了一丝笑意。 他可不傻。 之前之所以竭力将这差事儿给揽下来,可不是因为他莽,而是他从中看到了自己的机会。 在大唐朝堂上,蹉跎了这么多年,要说为大唐立下了汗马功劳,那是一点儿不为过。 可这么多年下来,他就跟李广难封一样,愣是拿不下一个爵位。 此番,倒是他最好的机会。 毫不夸张地说,这事儿只要做好了,不说国公,一个县公总该是跑不了的。 而就在当夜,长孙冲等人正在看着报纸,大放厥词的时候,有仆役来报。 “左武卫的副将求见。” 一听这话,房遗爱等人顿时兴致缺缺,之前他们和左武卫做过一场,双方的关系有点儿紧张,这会儿听到是他们来人了,众人也就起身对着长孙冲说道,“你们聊吧,我们先走了。” 对于左武卫的这些家伙,他们倒是没什么好感。 原因也简单,仅仅是因为之前和左武卫做过一场,仅此而已。 其他的原因,还真没有。 年轻人嘛,就是这么率真。 “那个,左武卫的副将也想见见诸位小公爷。”都没等长孙冲发话,那仆役继续说道。 一听这话,旁人还好,房遗爱顿时就来精神了,说道:“咋的,这左武卫是非和我长明军杠上了不成? 真当我长明军好欺? 来,本将军倒要看看,到底是左武卫的哪位将军,这般悍勇。” 房遗爱就是如此,一张嘴跟个没把门的一样,说话那个臭也是极为罕见。 程处亮他们虽然没说话,但也看得出来,这些家伙也是极为不爽。 不多时,左武卫的副将便被请了进来。 “末将左武卫杨千烨,见过诸位小公爷。”杨千烨一进来,便拱手施礼。 来之前,将军就交代过,对于这些人,起码得尊重还是要有的。 当然,就算自家将军没交代,他也不会太过放肆。 开什么玩笑,这些家伙的名头,他都听了多少年了。 谁没事儿愿意招惹他们啊? “原来是杨将军。”长孙冲闻言,也是笑道,“不知杨将军深夜造访,可是有什么要事儿?” 对于杨千烨深夜造访,哪怕是长孙冲也有些纳闷。 要知道左武卫可是陛下的亲兵,他们深夜前来,谁不迷糊? 这要是传到陛下耳朵里,还指不定会怎么想呢。 “是这样的。”杨千烨没有任何犹豫,直接说道,“长明军驻扎长安也有些时日了,虽然我们知道这事出有因,但总的来说,这还是不合规矩的,这一点儿,想必诸位小公爷都明白。” 一听杨千烨这么说,众人倒是一愣。 这家伙想说什么? 还是长孙冲第一个反应过来,当即问道:“不知道杨将军这话是什么意思?” “倒不是本将军的意思。”杨千烨闻言,连忙笑道,“本将军虽然忝为左武卫副将,但也不过是人微言轻罢了。 这是朝堂上诸多将军的意思。 我大唐,怎么说,也是一个独立且自主的帝国,让一支军队长期驻扎在我大唐都城,不管从哪方面,都说不过去不是? 诸位将军的意思是,如果可以,长明军是不是应该……” 后面的话他没说,当然,也不能说。 这种事儿,让他们去猜多好,何必要给出一个绝对肯定的答案? “哼!”房遗爱闻言,顿时冷哼了一声,“大唐这是要下逐客令了? 好歹我们也当初也是受邀而来,如今大唐这般行径,是几个意思?” 他可不是什么好相予的人,一听这话,就差骂娘了。 要不是被李景仁拉着,他都想动手了。 这是在赶人啊,他房遗爱长这么大,什么时候受过这种鸟气? “小公爷这话可就说错了。”杨千烨连忙说道,“不管是哪一国,也没有让他国军队长期驻扎的道理的不是? 而且还是驻扎在其都城。 换句话来说,若是我大唐派遣一支军队,长期驻扎在日月山,大明可能满意? 唐明本就是邦交,将心比心,这事儿也得有个度不是?” 梁建方之所以会派杨千烨来,那就是杨千烨是他左武卫里,嘴皮子最为利索的。 和这群小王八斗,嘴皮子差点儿,都斗不过去。 果不其然,房遗爱一时语塞。 换做是他,他自然不愿意任何派大军驻扎在日月山,这决计是他不能接受的。 可如今,大唐拿这个说事,他又蛋疼了。 长明军此番之所以会随使团出使大唐,说是护送使团,实则却是在大唐埋下一颗钉子。 尤其是当这颗钉子埋在长安的时候,不管天下如何突变,他们都有能力去改变很多东西。 换句话来说,哪怕此番李二真的驾崩了,他们也不怕,李恪想登临大宝,那得看看他们同意不同意。 别看他们只有一万余人,在关键时候,这一万兵马便能成大事。 可如今,大唐要驱逐他们,这就让他们为难了。 不能走……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