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七十年代生活日常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42章 吃到明年二月去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杨风买报纸的时候随口问了一下报纸的售卖情况。 新青年报在今年的受欢迎程度明显提升了不少。 这事儿给杨风的启发不小,自己按照历史中的发展去推测终归不够准确,跟着这些有权威性敢往前走的单位行动才最靠谱。 于是除了平时订阅主流报纸之外,杨风又多了个习惯,那就是经过报亭的时候会驻足一会儿,买最近的杂志和其他的报纸看看。 在没有手机的年代里,杨风早已习惯每天大量的阅读。 不论是快速阅读能力还是精读能力在日积月累的训练中都达到了一个恐怖的水平。 报纸杂志在家里各自有一个柜子,都摞到天花板上了。 持续学习能让大脑保持思考,如今的三十和前世的三十比是截然不同的状态。 不管怎么说81年还是走进了尾声。 年前十五天,杨风就停掉了所有的工作,认认真真地准备过年。 主要是她感觉韩闻墨有些学魔怔了。 每天安静得过了头。 开始休息以后,就带着他满城地逛。 自由市场多了好多东西,市场开放了,整个生活都天翻地覆了。 买鞭炮烟花都比以前多了很多选择。 令人惊喜地是,还有从东北运过来的海货。 厂里对皮子呢料的需求大,辽北那边有心维护关系,临近年节家里也收到了辽北那边寄过来的山珍和海味。 但没有市场里这么新鲜的。 杨风带着韩闻墨买了半个手臂大的龙虾和两筐螃蟹。 回去给各家都送了一点,然后给韩境元打电话,让他别加班了,回来吃大餐。 今天逛这个市场明天逛那个,逛完回家不是炸丸子就是卤肉吃。 还买了一个猪头,没有处理经验,烧了一院子烟,引来了好几个老师过来看。 最后还是在一个有经验的老师指导下褪得毛,抬去人家家里用大锅煮的。 用了人家的锅,不还人情不好意思,于是杨风就切了好几盘子肉给端过去。 他们家每天都是肉香四溢的,过年嘛,大家也都理解,可唯独你们家最香是怎么回事。 一时之间上门来打听她们家是如何置办年货的人也不少。 杨风这一说才知道自己这段时间究竟买了多少东西。 要知道她们家就三口人,光各类的肉就有二百多斤,有单独的瘦肉肥肉五花肉,还有牛排猪排,还有一整只掏空内脏的羊。 更不用说其他的像水果海鲜酒水糖果之类的东西了。 其他东西好买,主要是肉不好买,遇到了不买都觉得亏。 用上了单位证明,还有老韩的特供,加上家里攒起来的肉票,越买越多。 杨风后知后觉地发现自己这是前段时间压力太大导致得报复性消费。 她大大方方地给人看,上门来问的也不会说什么酸话。 就算没有杨风家有钱,可,能住这儿的,有哪家是置办不起年货的? 大家只是没有她们母子二人能逛,找不着买东西的地方。 等人走了杨风就不要脸地质问韩闻墨:“这也买太多了,你怎么都不拦拦我?” 韩闻墨好脾气地说:“我馋到了,下次一定记得提醒你。” 他哪儿没拦着啊?只是每次买东西的时候他妈总是有诸多理由。 什么羊要买整只的,羊头羊腿羊排都可以分着吃,可以烤羊腿烤小羊排,也可以炖辣子羊肉。 见了牛肉又说平时牛肉不好买,这么好品相的也少见,买了就是赚了。 看到猪肉就更不用说了,炸丸子,包饺子,红烧肉,小炒肉…… 本来韩闻墨就能吃,他妈报菜名介绍味道都不用思考的,能轻易说得他口水直流,这还怎么拦? “那我们今天做什么?” 韩闻墨想了想:“该炸的都炸了吗?” “嗯,好像还没有炸鸡蛋,但是我们今年的年货超标了,你认为还有必要炸吗?” 韩闻墨从小独立,他不是远庖厨的君子,他对于家里的事情十分了解。 略微算了一下就惊恐地阻止:“别了,就现在的咱们得吃到明年二月去。” “那好吧,那吃什么?” 门口传来一阵响动,是韩境元回来了。 他开了门,站在门帘子外脱掉大衣和帽子,抖掉上面的落雪,嘴里还问道:“在讨论什么?” 杨风催他:“赶紧进来,冻死了,在讨论做什么吃的。” 韩境元眼神亮晶晶地进来,随手把衣服和帽子都挂起来,快步走到餐桌旁加入了讨论。 “我认为今天可以开一瓶酒你觉得怎么样?” 韩闻墨在一旁无奈地反驳:“我觉得不怎么样。” 韩境元没什么愧疚心地说:“哦,抱歉,忘了你妈不允许你喝酒。” 韩闻墨告诉自己,你是一个有修养的人,强忍住没翻白眼。 他扭头就跟杨风提议:“我们吃烤小羊排吧。” 韩境元嘶了一口气:“不孝。” 他这两天上火,嘴里起了一个燎泡。 杨风两者都没有采纳,“猪肉炖粉条怎么样?得把那几个猪蹄儿都做了,汤水正好炖粉条,可以再蒸个梨。” 掌厨的是老大,问他们意见总是回答一些不靠谱的,最后还是自己做决定。 这可能是大多数家庭都会出现的情况吧。 他们家比较好的就是谁都不固执,很好商量,一说开始,全家一起行动,让漫长的备菜时间大大缩减。 吃货的行动力在吃这一件事上那是没的说的。 韩境元和韩闻墨都在家的情况下,只要杨风一做饭,一些前期处理很快就完成了。 而冻了一院子的年货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以解决。 杨风这边的人情有十几家,韩境元那边的也有十几家。 再加上邻里邻居,很快一大半就送出去了。 关系一般的送肉,关系好一点的杨风就自己做,买了十几个砂锅,送的成品。 还往萧书景家跑了一趟,带着安梅那份儿给老太太也送了好些。 杨风说安梅特意给她打电话让她来看望的。 平时安梅跟这边联系得也很不错,所以老太太一听她这么说就高兴了,从给韩闻墨的红包上就能看得出来。 杨风不是在意这点钱的人,但她也挺高兴的。 老太太重视她,就是重视安梅,只有真心喜欢,才会爱屋及乌地对待她的好朋友。 年过完一家没有吃胖基因的都胖了两斤。 唯一遗憾的就是这么多好吃的沈妈杨爸都吃不着。 杨风给沈妈打电话抱怨,沈妈听了一耳朵就打断了。 她加班的时候也不觉得累,就想着一定要把事干成。 可闺女嘴一张,那不带重样的菜说出来可真诱人。 人就经不起对比。 她不爱跟杨风聊这个,就找韩闻墨聊。 杨风也没光馋着沈女士,她一早就把炸物给她寄回去了一大包,天冷能放住。 过完年杨风本来还想再休息15天,凑满一个月的。 没想到事情一件接着一件。 初三罗芳就给家里打了个电话,问她知不知道厂里要搬迁的消息。 军工厂从大山里搬出来不是一件小事,但也不是什么能大张旗鼓的事情。 杨风这里还不知道,韩境元那儿也是隐隐听说了,消息还没确定下来,所以他就没跟杨风说。 工厂变迁涉及到的是多少人的前途命运。 他们那座军工厂又是周边规模最大的。 总容纳人量甚至超过了3万。 业务调整不是一件小事,但变革就是总有人要有调动。 一时之间,厂里人心惶惶,都在想各自的办法,去打听前路。 杨风对于不清楚的事情也不敢下什么定论。. 她对于罗芳的试探,话里隐约的请求也没有答应下来。 这不是她能做决定的事情,她也不知道会不会对韩境元那边造成什么影响。 所以只能安罗芳的心。 告诉她自己会去打听的,如果有消息的话一定转达她。 这些年来,因为杨风当年主动给那边寄回去了很多高考的学习资料,那边也有意维持关系,所以双方一直互有往来,逢年过节都会互相寄一些东西,关系维持得不错。 罗芳电话里没说什么,但也能听得出来情绪不太好。 没那么满意。 杨风也没办法,越是往上,很多事情就不能靠着情谊去做。 时间隔得太久,这些人应该是都忘了她原来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了。 当年共事的时候,除了领导硬塞的人,可没人敢求到她面前来,要个工作岗位。 都知道她不发脾气但绝对不好惹。 隔了时间和距离,她留下的印象就只有温和好说话了。 尤其是她日子过得好了以后,往回寄的东西里有很多那边没有的“稀罕物”。 好的布料衣服也寄回去过。 这些事情模糊了她做事的风格,让人对她有了期待。 而没有满足对方的期待后,就会变本加厉的恼羞成怒,这都是人之常情。 杨风这边把罗芳的心思猜得七七八八,她也没有生气。 罗芳的层次不允许她有更高明的见解。 一边工作一边养五个孩子长大,还没个人帮扶。 生活早已把她折磨得无法进步了。 罗芳这边挂了电话,脸色不好看起来,她又是在隔壁办公室打的电话,也不好跟人吐槽,就臭着脸回去了。 她走了以后身后的人不可避免地嗡嗡嗡小声讨论起来。 “哎,你说她刚刚是不是给金市那边的人打电话?” “应该是,要不是那边有人她也不能这么得意。” “是啊,这几年她因为在京市那边有关系。那家里好东西就没断过。咱们这边买个海带能难死,人家当菜吃呢。” “所以她刚刚这是怎么了,闹掰了?” 一个年纪稍微大点的意味深长的说:“怎么可能瞧着吧,过两天又来打电话了。” 罗芳工作了一早上,那股气怎么都顺不下来。 中午回去就跟家里男人发脾气。 她男人级别还没有她高。 对于调任本就没抱什么想法,也不觉得自己能安排到什么好岗位上去。 所以就劝她:“人家也没有办法,天高皇帝远的,本来现在都不是一个系统上的,能使上什么劲儿?还不如维持现在的关系也挺好的。” 他不顺着罗芳说,罗芳就更生气了。 语气一时激烈起来。 “还不是你不行,你要是能有点出息,人家也不至于这么看不起我们。” 男人不知道话是怎么拐到这的,“这话怎么说的?人家也没有看不起,这事儿本来就不简单。” 罗芳听不进去,还大发了一通脾气。 要是杨风在这儿估计能猜得出来,她这大概率是更年期到了。 但是这会儿的人都没有更年期这个概念。 罗芳每天在家里心气儿不顺,其他人除了沉默寡言也没什么好办法应对她的脾气。 罗芳跟男人说不通,又找赵甜甜说了一气。 赵甜甜没有她那么理直气壮,没好意思找杨风打听。 这会儿听她的意思不怎么明朗,也就歇了心思。 倒过来劝罗芳,时间还早,谁也说不准,这件事一概由上面拍板,还不知道新政策呢,找人也没用。 杨风这一头呢,也找韩境元打听了。 韩境元级别高,这些事情在他这儿都是透明的。 只是他的确也说出不出什么结果。 做决定的人太多了。 这些军工厂也不是一个地方有,散落在全国各地的有那么多。 当年都是全国顶尖的人才工人军人调过去支援的。 可以说军工厂背后的几十万人是一股庞大的力量。 改制以后,大佬们想更进一步,当地政府也想留住人才发展本地工业。 现在还在讨论呢,没那么快下定论,也得找几个地方试试看。 形势这么复杂,杨风更不敢说什么了。 只能给罗芳去个电话,告诉她没什么确切的消息。 安慰的话她也没多说。 说多了难免会让人觉得炫耀,觉得你自己日子过好了,就可以轻飘飘地安慰人了。 当时她来上学,韩境元调离重要项目的时候可没什么人看好。 当然也没人会想起当时的心情。 三月份的时候杨风又收到一个巨大的包裹。 是罗芳寄来的。 她冷静下来也意识到人家还乐意帮她打听消息,这已经是很珍贵的情谊了。 这都是后话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