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七十年代生活日常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88章 一家三口一起看她的第一场秀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1984年一月,尚元大楼新装修完善。 杨风一直有扶持传统手工艺人的想法。 每一个现代人都会对逐渐失传的技艺而感到痛心。 她地方都准备好了,却凑不到东西。 这个年代的绝大多数存活下来的手工艺人都是有两把刷子的,他们不愁吃喝,却害怕自己教会徒弟饿死师父,也不爱太多地宣传,都是靠熟客养活自个儿。 用他们的话来说就是圈子里谁不知道谁呀。看書菈 之前她还跟传统技艺传承协会的人打过不少交道呢。 做手工风筝的和银匠现在还有合作。 可协会后头进来的人怎么谈都没有。 有一位做琴的,做一把能卖三四千,客户大多都是港城和对岸的,只有一个徒弟,供不应求,哪儿有什么多余的货摆在尚元大楼。 此路不通换路走。 之前尚元大楼里就有娱乐区,杨风将娱乐区和演出场馆放在了同一层楼。 分别搭建喜剧舞台,口技舞台,皮影戏舞台。 隔音都做了多重处理。 这些表演艺术家可比那些手工艺者好请多了,而且还能请到不止一位。 而且杨风舍得花钱,装修又豪横又典雅,还为众人重做了更精美的道具服装。 艺术家们在新场地排练了几次就更加坚定了合作的决心。 杨风为防止工厂早期跳槽的情况,注册了一家新公司,专门为了签约这些人。 工资都是按照底薪加提成的方式,也就是说票卖的更多,他们就越赚。 前三个月也不用担心他们担心人流量,会有公司操心。 等这一层楼彻底准备好,杨风第一时间邀请了她在京市所有的人脉。 包括付纪宇,姜为民兄弟,荣安,褚老师,还有近一年合作过的单位领导。 这些人工作都不轻松,很难凑到一天。 杨风也不需要他们一起来。 只说什么有时间都欢迎。 她给演出投放了广告,也在楼底张贴了巨幅彩色海报。 名气先打出去了一些。 这些事情对杨风来说都很简单。 她真正倾注心血的还是那些天价礼服。 前一年看似在上层的影响下,风尚旗下所有的业务都在飞速增长,利润也翻了几番。 可是资产却并没有增加太多,每个月要往礼服制作中投入的都是一个巨额的数字。 两年多的时间,在那个安静的园子里,刺绣师从最初的两位到现在的好几百人,诞生了九十九件堪称艺术的礼服。 很多人以为杨风费那么大的力气,还不赚国家的钱,是为了提高尚衣和华裳的影响力,毕竟这一年来两个品牌的成长也有目共睹。 实际上杨风最终的目的,还是为了减少风尚高级定制发展的阻碍。 能拿到全国最顶尖的原材料背后的意义太重大了。 园子里现在有全国颜色品质最全的丝线仓库。 之前差点让严旭栽了的珍珠也解决了。 有一件礼服胸前缀着的甚至是颗颗饱满的海珠。 南地云锦厂专门同意用半年的时间生产杨风定制的布料。 在生产力还没有全面提升的年代,每一匹传统手工布料的价值都是更加昂贵,也更有意义的。 可以说这些礼服的诞生并不比任何一个国外品牌的付出差。 好的品牌是要会讲故事的。 这更是杨风的强项。 她记录了每一件礼服的诞生过程,其中的工艺之复杂,难题之繁多,都被她写进了制作记录里。 整个尚元顶楼被打造成了一个巨大的展览馆。 封闭了所有的窗户,吊灯用的是最高瓦数的白灯。 能保证在打开灯时整个室内亮如白昼。 市面上做不了两米多高的玻璃,杨风定做了许多玻璃尽可能地拼接在一块,为每一件衣服都做了小房间一样的外罩。 尚元的安保也增加了几倍,二十四小时不间断巡逻。 杨风邀请了韩境元和韩闻墨一起看她的第一场秀。 这是属于杨风的浪漫。 也许未来她还会站上更高的舞台,有更多的创作,但这一批服装永远都是她最珍贵的记忆,她希望能分享给丈夫与孩子。 一家三口在尚元顶楼待了很久。 韩境元觉得妻子真的很了不起。 他见过国外的繁华,也见过国人的努力,能将努力变成实际地比肩的只有他妻子一人。 韩闻墨也有些明白这一年多为什么妈妈陪伴他的时间越来越少了。 将近一百件的作品同时呈现在眼前的震撼太强烈了。 他牵着杨风:“妈妈,我也会像你和爸爸一样的。” 杨风心情也有些不能控制,她湿了眼眶。 第一次告诉儿子:“当你有了一个很远大的追求,不知不觉你就会做很多事,变成很厉害的人。” 回去之后,韩闻墨更加努力地开始学起语言。 他想去看看,爸爸妈妈都想实现的远大追求是什么。 我们为什么距离那么遥远。 做父母的也发现了儿子的变化。 院子里韩闻墨开春种的菜也因为没人管长得不好了,杨风征求过他的意见之后找了专业的人清理掉,种上了玫瑰。 家里请了一个人专门照顾他的生活。 一次开会时,杨风告诉了荣安制作完成的消息。 请他和博物馆馆长一同见证。 荣安是知道杨风对这一批服装的重视的,也知道她是想利用这次打开国门的机会让品牌走出国门。 但他始终想象不来衣服能有多大的影响力。 因此他建议杨风多请一些人,他也会请一些人来。 杨风知道他的好意,越多的人认可礼服的文化价值,那被展示的机会就越多。 她回去请了自己的老师,还有同校的美术老师,艺术家,以及戏曲大师,舞蹈家祁钰等等。 荣安请的人更高端,纺织工业部的,文化部的,还有对外。 大佬们在一个夜晚低调地抵达尚元顶楼。 长廊上悬挂着礼服的巨幅照片,实木玻璃框裱起来挂在两旁,墙面漆成了深色,脚下是红地毯,仿佛行走在故宫的红墙黑瓦之中。 经过长廊,两扇巨门缓缓打开,各种大型礼服映入眼帘。 奢华得仿佛回到了一百多年前的贵族生活。 这让简朴了许多年的老人有些不适,眉头紧锁。 也让专业人士们移不开眼,纷纷凑近了看。 恨不得取出来看看细节和工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