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寻幽探异实录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177章 基因端粒体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蒋小华见鼎羽看着自己,举了举手说道: “我没有问题,胖哥也说了,你这理论基本上已经能够自圆其说。” “接下来你是不是准备讨论具体原理?我对这部分比较感兴趣。” 鼎羽点点头,让罗莉将自己最近研究的资料投屏,继续说道: “根源其实还是在这个"青铜壶"上。” “我最近一直在研究这个壶上的那半幅"女娲伏羲图"。” “按照常理来说,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任何设备装置,一般都会有个"说明书",功能越多越复杂的设备,就越需要有个"说明书"。” “你想说这幅图就是"炼妖壶"的使用说明?” 蒋小华不由的挪了挪身体凑近了观察桌子上的青铜壶,说道: “如果这是说明书,那咱们的麻烦就大了。” “缺少另一半,即使有什么信息隐藏在里面,也很难完整解读出来。” 鼎羽也是一脸郁闷的说道:“这也是我发愁的地方。” “不过从这半幅图还是能看出一些东西的。” “这图跟新疆出土的那些"女娲伏羲图"区别不是特别大。” “我对比研究了很长时间,发现除了女娲手持的东西不同,在这幅图外围标注的那些"日月星辰"也有明显区别。” 鼎羽说着将青铜壶上的半幅图和出土的唐代、汉代的女娲伏羲图放在屏幕上对比。 “我找专业人士求证过,后期这些图上统一的都是女娲伏羲手持"规、矩"。” “青铜壶上的这个女娲手持的是远古的计时工具"圭尺",根据推测另外一半的伏羲手上应该拿的是个日晷。” “目前业内有一种比较"玄幻"的说法,认为伏羲女娲图代表着DNA。” “结合上面的推论,对于这幅图我有个很有意思的想法。” 蒋小华蹭一下从沙发上蹦了起来,大声惊呼道:“端粒体!是端粒体!” “卧槽,沃日,我尼玛!”嘴里不断的重复着没意义的脏话。 这突如其来的动作把鼎羽吓一跳,胖子连忙一把按住满地乱蹦的蒋小华:“淡定,淡定!” “就算在那上面发现地球人都是外星人的后代都不奇怪,你这么激动干啥。不就是发现个端粒体么。” “你不懂!你不懂!”蒋小华被胖子按在沙发上,嘴里还是不停的嘀咕着。 鼎羽怕他本来的人格分裂受刺激变得更严重,给胖子使了个眼色。 站在蒋小华身后的胖子嘿嘿一笑,直接一个裸绞,两秒钟都不到,蒋小华就翻白眼晕了过去。 罗莉瞪了胖子一眼,见状连忙过去轻轻拍了拍蒋小华的脸:“华哥,没事吧?!” “没事,我有谱,过几分钟就醒。”胖子大大咧咧的说。 果然也就是一两分钟,蒋小华悠悠转醒。 醒过来就像没看见罗莉一样,又扑在桌子上,死死的盯着青铜壶上的图案,旁若无人的念叨: “端粒体,绝对是端粒体。” “这也太神奇了。” “这是三千年还是五千年前的东西?” 鼎羽打了个响指,喊道:“哎,说你呢!” “看这儿!别瞎激动了。” “多大点事,不就是跟长生不老有关系么!神话传说多了去了!” 蒋小华这才回过神,貌似那个摇滚风的人格冒出来了。 “玛德,这是头一次证明上古神话里面说的永生可能是真实存在的,我能不激动么!” “你说的那什么端粒体是什么玩意?”胖子问道。 说道自己的专业,蒋小华神色变得很正经,问胖子: “海弗利克极限听说过么?” “没。” “海拉细胞呢?” “也没。” 蒋小华看向鼎羽和罗莉,俩人也假意摇摇头。 “次奥!玩我是吧!你俩肯定想到了!” 叹了口气,给胖子解释道:“人体细胞只能分裂40-60次,这个叫海弗利克极限。” “1951年,在一个叫海瑞塔的女性身上提取到一种癌细胞,这细胞可以无限制分裂,后来被命名为"海拉细胞"。” “海拉细胞后来被广泛应用于科研领域,HIV、HPV、各种疫苗,细胞克隆、端粒酶、甚至现代病毒学都跟海拉细胞的发现有直接关系。” “经过研究发现,人体细胞分裂存在上限是因为DNA两段存在"端粒体",这东西就是细胞的计时器,每分裂一代就会缩短一点,直到细胞死亡。” “海拉细胞的端粒体每次分裂都会被修复,是可以无限繁殖的"永生细胞"。” 说着跑到屏幕前,指着那半幅女娲伏羲图,女娲手里的“圭尺”说道: “考古什么的我不懂,但是如果把女娲伏羲蛇尾纠缠看作是一段DNA,那她手里的这个计时工具一定是代表"端粒体"。” “这说明早在几千年前,古人就知道,决定寿命长短的是DNA末端的"端粒体"。” “想要长生不老,就得像海拉细胞那样,不停的通过端粒酶修补端粒体。” 鼎羽冲蒋小华竖起大拇指:“不愧是搞基因研究的,我琢磨了好几天才发现的事情,你一眼就看出来了。” “不过我还有点要补充的。” “关于你刚才提到的"修补"端粒体。” 鼎羽手指向上指了指说道:“我认为女娲补天,补的不是上面那个"天",真正修补的恐怕是DNA的"端粒体"。” “滚蛋!这特么的都是哪儿跟哪儿,你怎么没有依据的瞎联系呢!” 涉及到专业领域,蒋小华很不满意鼎羽在这个时候“开脑洞”。 罗莉早就跟鼎羽讨论过这件事,出头替鼎羽解释道:“得出这个推论是有根据的。” “啥根据?” “上过学的都知道,共工怒触不周山,天塌地陷女娲炼五色石补天。” 罗莉被怼了也不生气,缓缓开口道: “你说的这是汉朝以后的传说故事,是东汉的学者王充把共工撞山和女娲补天这两个故事融合在一起的。” “最早先秦时期,这是两个独立的故事,女娲补天根本与共工触山天塌地陷没有一点关系。” “《列子·汤问》有关于女娲补天的记载:天地亦物也,物有不足,故昔者女娲氏炼五色石以补其阙。”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