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家父张角,请大汉赴死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28章 国之大医:张仲景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次日,清晨。 甄宓睁开惺忪的睡眼,起身发现身边之人已不在身边,只见桌上放着张宁发明的一种叫做包子的食品。 旁边还有一张纸条。 “夫人,我有事要做,便不与你一起吃早饭了,桌上的包子是我亲手蒸的,记得加热后吃。” 念着字条,甄宓露出甜蜜的微笑。 “嗯,我一定会吃的!” 说罢,甄宓端起桌上的包子慢悠悠拿去重新蒸热。 而此时的张宁已经来到了医学府。 医学府的地址以前乃是一处世家的宅子,因为反叛,被张宁给处理了! 空出来的宅子也正好用来做学府。 还未到医学府门口,一股浓浓的药香扑鼻而来,一群学徒正跟着自己的夫子学习医术。 “此乃长松,气:甘,温,无毒。” “可治大风恶疾,眉发堕落,百骸腐溃。” “每以一两,入甘草少许,水煎服,旬日即愈,又可解诸虫之毒,补益长年。”张仲景讲述着一些医术的常识,然后又告诉他们,要如何搭配熬煮。 这些学徒听得津津有味。 小小的松针,竟然也可医用。 言语之间,张仲景看到了那道熟悉的身影,于是对着学徒们说道:“你们先去熟悉一下我刚刚说的几道药材。” “是,夫子。” 学徒们离开后,张宁有些不好意思地上前行了一礼,因为他的拜访,打断了张仲景的讲课。 “张先生,实在不好意思,打扰到您了!”张宁躬身道。 张仲景连忙扶起他,摇了摇头道:“哪有,如不是你大力出资,广收学徒,岂能有些学府?” “我这点并不算什么?” “还是先生大义,竟愿辞官,不远万里来到蓟县。”张宁拱手而道。 张仲景可是长沙太守,可以他志不在仕途,一心只想为民。 张氏也算世家,可以在大汉天下之下,并排不上什么名号,以他之力,也只能顾及长沙一地而已。 那日闻言,张角之子愿请他北上蓟县,广传医学。 起初他并不相信,一个反贼之子的话,可是心中却依旧抱着一点侥幸,如果是真的呢? 张宁大败袁绍,坐拥冀、幽二州,而且现在他的身份并非反贼之子,而是朝廷亲封的幽州牧。 所以,张仲景也就抱着试一试的态度,请假北往。 不想张宁不只是说说而已,不但给了学府,还让过来学医的人包吃包住,更是为学府征召了千余药童。 最让张仲景兴奋的是张宁麾下印刷府,出书时间快得惊人。 他每次给出几张药方,印刷府第三天就给他印刷足足上千份。 有如此神速的书册打底,广传医学必将是一件极其容易的事情。 张仲景摇了摇头:“此事不必提,如不是主公真心为民,恐怕前脚来,后脚就回去。” “对了,主公新婚之期,怎么来这里,难道不陪夫人吗?”张仲景问道。 张宁一笑:“夫人她知书达理,定然也不希望我沉于美色之中,今日过来是想问一下张先生可有麻痹神志之法。” “连连征战,将士们每次受伤,治疗之时那么痛苦……” 看着张宁脸色凝重,张仲景心中突然升起一个念头。 “麻痹神志之法?” “若有,还烦请张先生指教!” 张仲景深吸一口气,随后说道:“麻痹神志之法,恐怕有些难……” “嗯?” “不过主公放心,你可听闻过许昌神医?”张仲景问道。 “先生莫不是说的乃神医华佗?” 华佗之名张宁岂能不知,原本是想一并将华佗请来的,可是人家在曹老板麾下干事,而且还是老乡,自己自然干不过他,所以也就打消了这个念头。 “自然有听闻过,不过此人在曹操府中,以我的身份……”张宁皱眉。 “不瞒主公,我之前与他有过一面之缘,平日里书信来往。” 张仲景说着突然想到了什么。 “主公,你稍等一下。” 说罢,便返回自己的住处,拿了一封信件走了过来。 “呵呵……实在太巧,我这位老友前段时间来信,说他的夫人替他找到了一种能麻痹神志的草药,这不一高兴,便请假回乡,想必此时应该在老家谯县!” “哦?当真?”张宁惊喜。 “自然不敢欺骗主公!” “既然如此,那么还烦请先生代我写一封信,请他务必来医学府。” 张仲景点头答应,然后拿出笔墨纸砚,写了起来。 还顺带将自己这个几个月写出的方子印刷本塞了进去。 “主公放心,我这位老友,一心只求仕途。” “虽说这医学府不全算仕途,但其日后的规模,也会让他心中一喜。”张仲景将信递了过去。 “先生这……” 张宁岂能听不懂,张仲景这是想让出医学府府主的位置,吸引华佗过来。 “主公,你不必多言,医者仁心,我张机心在于天下黎民百姓,若是能让百姓安康,我自然乐意。” “黄巾军将士的安危,便是这片土地百姓安居乐业的屏障。” “我这一辈子醉心于医道,如不是遇到主公,恐怕我早已辞官隐居山林而去。” 何为医者仁心? 眼前的张仲景,便诠释了这句话。 张宁接过信件,感激涕零。 “先生大义,请受张宁一拜。” 张宁单膝跪地,拱手而拜。 这一拜,把张仲景给拜懵逼了。 张宁常宣言冀、幽百姓,只可上跪天地,下跪父母,张仲景来的这几个月可是看得切切实实。 可是现在,这个幽州牧,掌控冀、幽两州的诸侯却对他行大礼! “主公折煞张机也。” “使不得,使不得啊!”张仲景急忙搀扶起张宁。 张宁摇头:“先生之恩德,张宁永记于心,天下百姓若是能有您这样的医者,才是真正的福分。” “主公过誉了,快起来吧。”张仲景谦虚地说道。 张宁这一举动,让张仲景大为触动。 天下诸侯有谁真心为民,又会有谁愿为百姓而对一个平民行此大礼。 恐怕这么多诸侯,也就这位二十出头的年轻幽州牧做得出来了。 张仲景很庆幸,自己当初没有拒绝他的邀请。 能在这样的主公下谋事, 未必不是一种毕生之幸。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