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天命唯汉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88章 刘盈:烂下去还能凑合过,瞎治理死的更快……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关中。 连日来,漫天都是云山云海,就像有谁扯开了一块大灰布,把偌大的天空囫囵个的全给遮下来了。 无穷无尽的雪花,时而零零落落,时而飘飘荡荡,直到十二月二十二日这天,降雪才终于停止。 于是,雪后初晴,云层退去,天空顿时显得高远而开朗。 举目望去,漫天的云朵悠悠东去,宛如解冻的江河,载着片片浮冰向大海流去。 也就是在这天,一列硕大如山丘的蒸汽列车携带着漫天的飞雪,风驰电掣般自关东驶入关中,最终停在戒严中的长安北站。 这是皇帝的专列。 长安城,你们的皇帝回来了……刘盈走下车厢,脑海中莫名响起了这么一句话,嘴角向上扬了一下。 但也仅此而已了。 毕竟此刻在他面前的,是冷着脸的曹参、周昌,以及被曹参强行拽来当靠山的萧何。 嗯,按照当初约定,刘盈应该在一个月前返回关中,但他以下雪路滑为由,硬生生拖到了腊祭前的第三天…… 曹参很清楚,这全是借口! 所以,他今天已经做好了当大汉比干的准备,做好了死谏刘盈不成,然后一头撞死在刘盈面前的准备! 风萧萧渭水寒,平阳侯一去兮不复还! 曹参脸上的神情,顿时满是悲壮了起来…… 但刘盈不给他这个机会,或者说,是刘邦不给他这个机会。 “咳咳……” 刘邦缓缓走下火车,故意沙哑着嗓子:“都怪朕,人老了,这病就来了……要不然,也不会拖累皇帝不能尽早西归。” 嗯,他装的。 不过后一句话却是真的。 毕竟就是他玩疯了,刘盈放心不下他一个人在外,这才一直迁延时日,直到今天才回到长安城。 嗯,这也是假的。 造成这一切的后果,就是他俩的心照不宣。 刘邦不说走,刘盈也不说,然后就这么一天天的拖了下去,直到吕雉看不下去了,才把玩疯了的一大一小撵了回来…… 但此中密辛外人不知。 见到刘邦装病,曹参赶忙换了一副面孔,满脸殷切的围着刘邦问东问西。 周昌虽然满脸疑惑,但这种事他作为臣子的怎么敢去打假? 于是,他只能是一脸痛心疾首的看着刘盈。 严格意义上说,作为曾经的太子詹事,他是看着刘盈一点点长大的。 从前的刘盈勤于政务,每日里甚至批阅奏疏直至凌晨,但现在,奏疏却大多是那群侍中、议郎代为处理,刘盈只是负责签字盖印! 属实是消极怠政! 陛下,你才刚过三十啊……周昌满脸幽怨。 刘盈只当没看见。 他晃晃悠悠走到搀扶着萧何的萧禄身边,先是向萧何行礼问好,接着看向萧禄:“腊祭之事准备的如何了?” 毕竟萧禄担任的是奉常,九卿之首,类似于礼部尚书。 腊祭庆典之事,自然由他负责。 听到刘盈的问话,萧禄颔首说道:“回禀陛下,昨日之前就已经万事齐备,只等陛下西归长安了……” 西归?怎么总觉得这句话是在骂人呢……刘盈脸一黑,点点头:“那就好,今年的事还多着呢!腊祭之后就是新年大朝会,要从‘大圣"改元‘元封"……” 萧何一脸木然。 他觉得自己的思维已经完全跟不上现在的年轻人了。 嗯,就是刘盈。 毕竟萧何主张的黄老无为而治,组建一个小而精的领导层,只处理国家大事,减少财政支出,民间之事就由那些临时雇佣的斗食小吏解决。 但刘盈自从搞出佐贰官制度之后,就在布局大政府,也就是一个强大的中央集权朝廷,中央朝廷直接管到乡,也就是后世的县一级! 现在看来,颇有成效。 至少在萧何看来是这样的。 纵观千古,谁家的君主会离开权力中枢跑出去玩几个月,而国家却丝毫不乱,且蒸蒸日上? 哪怕是西周时辖地就几座城的小诸侯,也照样从来没有! 而且,刘盈的折腾不仅于此。 他还要改年号! 有病! 但萧何不知道该如何去治。 因此,他决定再奉行黄老一次。 顺其自然。 嗯,其实是就当什么也不知道,眼不见为净…… 于是,萧何甩开萧禄,慢慢悠悠走向跟在人群后走下列车的刘炎。 不只是刘炎,还有跟着刘盈一起跑出去玩了几个月的刘启、刘德、刘弘和刘武…… 老师,要检查作业了! 刘盈在心中为那四个学渣默哀一秒,以及为萧何默哀三秒,接着招来周昌,问道:“今年上计,冗官问题处理的如何了?” 周昌回忆了一下,回答道:“截至目前为止,共裁撤六百石以上官吏十七人,六百石以下官吏共计两百六十人……” “截至目前?”刘盈敏锐把握关键词,继续问道:“也就是说,还有冗余咯?” “陛下果然聪慧,一猜就中!”周昌颔首,小声说道:“臣有一份名单已经送入宫中,陛下回宫之后即可看到。” 刘盈满脸好奇:“怎么?这‘铁面郎"也有怕得罪人的一天?居然不敢公开做事?” 嗯,‘铁面郎"是周昌的外号。 毕竟那厮是茅坑里的时候又臭又硬,就连刘邦亦或是刘盈的面子他都不给,就别说其他的功候诸王,文武百官了。 周昌摇头说道:“非臣害怕得罪人,只是担忧名单公布,恐怕引起朝野震荡,伤了大汉根基。” 刘盈越发感到好奇:“裁撤不合格的官吏,如何能够伤了大汉根基?” 周昌沉默许久,终于开口说道:“陛下可知各地郡守、郡尉、县令中有多少人是功候子弟?” 刘盈思忖了一下:“具体数字朕不太清楚,但恐怕要在七成以上吧。” 这时候大汉开国也就二十七年,就连很多的功臣一代目也还在当打之年,他们在国家担任高官也很正常。 至少他们的忠诚值得信任。 听到刘盈的话,周昌轻轻点头:“陛下果然洞若观火。功候子弟确实占比七成以上。” 刘盈问道:“这有什么不妥吗?” 周昌正色说道:“大为不妥!” 刘盈闻言,两条眉毛拧成一个‘川"字:“愿闻其详。” 周昌回答道: “根据臣的调查,以及这次上计的数据,那些人中大多只能获评‘中上",从前自然得过且过,若是按照陛下此次裁撤冗官的标准,他们要被尽数清退!” “而且,他们能得到这个‘中上"考评,大多还依赖身边幕僚,是那些人在他们出谋划策,甚至代为主政……” “这些时日,随着臣裁撤冗官,那些自知必在裁撤名单中的官员应该就该主动上表请求辞官了……” “如此,可保留些许体面。” 刘盈沉默。 如果有熟悉他的人,会知道他现在是在憋笑。 这正是他想要的结果。 只有放任勋贵子弟们烂下去,大汉的国祚才会绵绵不绝! 毕竟一个萝卜一个坑。 官位就那么多,勋贵占一个,寒门就少一个。 若是勋贵人才辈出,那么凭借着他们的人脉和祖辈的功绩,必然要占据朝堂大部分位置。 那寒门子弟、普通百姓怎么办? 寒窗十年,难不成真就是个笑话? 那么,想要出人头地,他们恐怕只有造反这一条路了。 就像是安史之乱中的很多投靠安禄山的河北、以及‘边塞诗人"为主的寒门子弟。 因此,刘盈要的是一个半死不活的勋贵集团。 这样,既能够为寒门子弟腾出来一些上升通道,又能利用那些忠心且有能力的勋贵子弟去占据关键位置,彼此制衡,好让皇帝从中取利。 也因此,他不会此刻就借着裁撤‘冗官"的由头,如周昌所想的那般,将所有考评不合格的勋贵子弟一扫而空。 治大国如烹小鲜。 慢慢来,从长计议。 毕竟刘盈也不过三十岁刚出头,正是体力和心智的巅峰期,有的是时间和精力去慢慢将大汉变成他想要的模样,给后世子孙留下一个躺平享福的局势。 尤其是他一转头,看到的就是冲萧何露出满脸傻笑,试图萌混过关的刘炎,更加坚定了他的想法。 他记得很清楚,那小崽子这段时间光玩了,一篇文章都没有背! 于是,刘盈迅速找到了罪魁祸首。 刘邦! 就是这老头带着那群小崽子到处疯玩! 而此刻,刘邦正在向周勃、夏侯婴等人吹嘘他在燕山猎熊,辽东猎虎的事迹。 但大家其实都知道故事的主人公是谁…… 只不过无人拆穿,都是一惊一乍的附和着刘邦,听着他讲述着这些时日的冒险故事。 刘盈无声笑笑。 他有些想要立刻看到周昌的奏疏了。 不过他没走几步,治粟内史张苍就喘着粗气追了上来:“陛下,等等老臣……” 刘盈站定,笑容满面:“北平侯有事?” 张苍点头说道:“臣敢问陛下,是真的要再减免一年天下万民的口赋、算赋等人头税?” 刘盈回答道:“那是自然。朕金口玉言,岂有更改之理?” 张苍沉默不言。 刘盈问道:“今年上计也结束了,各地可有因免收人头税而无钱可用?” 张苍摇了摇头:“没有。按照陛下之前安排,对各郡县进行税赋返还,转移支付后,国库尚且结余七十多亿汉元……” 刘盈笑着说道:“那不就好了?今年大朝会时,就将诏书颁布天下,让大汉万民过个幸福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