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三国:我在江东做股东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十二章 背后有人就是方便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至于地点选何处,就不劳张云自己费心了。 有了分销权的好处这时候就体现出来了,虽然肯定没有自产自销赚得多,但可以提供各种各样的便利。 这么大一块蛋糕,吃独食固然很爽,但是容易把肚子撑破,把蛋糕做大,然后分享出去,这才是正途。 当然分享肯定不是白分享的,你得拿东西来换,或是实物,或是一些看不见的东西。 现在自己这个厂家有所求,而且求的还只是个小东西的时候,分销商会不给面子吗? 一封书信从舒县送了出去,很快,张云就十分“偶然”的知道了这么一处山谷。 于是分出三千新卒和两千五百的老卒,总共五千五百人,趁着夜色还不错的一晚,悄悄离开了军营。 天色如果太黑的话,很多人会看不见,赶路的途中会走失不少人。 一路上专挑人迹罕至的小路,加上有人专门提供掩护,连续走了好几天,这才赶至山谷安营扎寨。 而军营中余留下来的四千多人由三人中的老大哥程普统领,充当一个表象,继续吃袁术编制的同时,顺带也让剩下的两千老卒带着新卒训练。 从熊氏一族交易得来的战马也终于是有地方放了了,半年的时间,一共攒了将近五百匹战马,交于韩当这位出生北地的燕赵猛将。 你要问韩当会不会练骑兵,这个无所谓,整支军队就他一人来自北地,他不上谁上? 至于说山谷之中战马跑不开,张云原本就没想着在山谷里能把这五百匹战马训练成五百骑兵,斥候都不奢望。 张云对韩当提出的要求是,先练个底子出来,让士卒都熟悉熟悉马匹,等将来有地盘了,再说骑兵的事。 最后剩下来的五千士卒,张云寻思着不是在山谷中屯兵吗,那就练山地战。 而要说这天底下,那只部队最擅长山地作战,无疑是一江之隔,大名鼎鼎的丹阳兵了。 丹阳兵的威名,那是建立在无数山越人的尸骨之上的,山越人往往躲藏在深山老林之中,只有丹阳兵有这个能耐把他们逮出来。 说到这里,又要多说一句,虽然说士族这种东西,在统治者的中后期,会有派系之争,会掣肘执政者的行动,甚至是有动乱的风险,这点曹魏深有体会。 脱离掌握着大量土地人口和资源的士族,独自创业,听上去十分美好,但是不现实。 也只有被黄巾祸害成一片白地的青州有这个起步的条件,这还只是起步,要做大更是难上加难。 在前期,或者说起步的时候,有士族帮扶,真的是要容易轻松很多很多。 曹操在卫家的扶持下,逐渐做大,袁术袁绍两兄弟就更不用说了。 一个坐稳天下最富庶的南阳郡和汝南郡,要不是自己作死,何至于跑到淮南来。 另一个先是在渤海站稳脚跟,然后直接就被迎进了邺城,一路上可以说是顺风顺水。 虽说北方还有个霸主公孙瓒,还有十万黑山军在侧翼侵扰,但是坐拥地广物博的冀州,加上有众多士族支持的袁绍,完全耗得起。 现在张云只需再写一封书信交给周瑜,然后通过周瑜出面。很快,几位从丹阳兵中退伍下来的老兵就被送到了张云的面前。 由这几位老兵担任教官,协助黄盖,全军都按照丹阳兵的模式进行操练。 不同于寻常军队在军营中的训练,丹阳兵的训练方式,简单总结一下就两字,进山! 背依着大别山,等于是拥有一座天然的训练场,扬州南部本就多山,或者说整个大汉南方大部分都是山地丘陵。 如果说这五千人能够操练出来,后续在平定江东的过程中无疑会发挥出大用场。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虽然庐江郡现在还不在袁术的治下,但也是在眼皮子底下。 俗话说卧榻之下岂容他人酣睡,这几千人要是暴露出来,也是件麻烦事。 好在周瑜程普等人都是能够靠得住的人,没有走漏风声,几个知道些情况的士族,列如熊氏,也只是知道个大概。 在他们的眼中,周氏一族应该是在训练一些私兵,这无可厚非,不是什么大事。 这个动乱的年代,谁家能没点私兵对吧,无非是多还是少的问题罢了。 何况周氏的体量,比不上袁家,但也是整个大汉数一数二的士族了,犯不了为了这些小事去得罪周氏一族。 在为周氏打造兵器甲胄的会稽姚氏,豫章徐氏,知道的情况要详细一些,但都很聪明的没有张口,一是犯不着,二是管他毛事,他们就是来挣钱的。 至于说会不会为了讨好袁家,而把周氏给卖了,只能说,士族之中或许会有蠢人,但是一族的领头人绝不会是个蠢人。 为什么要出卖周氏讨好袁家呢?讨好袁家得到这么好处不知道,但是得罪了周氏下场一定不会很好。 大家都在合作,干嘛跟钱过不去呢对吧? 加上袁术内部还有杨弘这个顶级内应作为帮衬,所以袁术一直都没能察觉到,有一支近万人的部队就在他眼皮子底下训练。 甚至还有一半的人在光明正大的吃他的粮,穿他的衣甲,用他的武器。 至于说袁术本人会不会发现,先不说他有没有这个能力,他就不是一个励精图治的人。 一天到晚,袁术花在享乐上的时间远远超过他做事的时间,权力下放的很是厉害,所以杨弘才能以一己之力遮掩住这么大的动静。 但是袁术也有聪明的一点,他将政治上的权力下放,以达到自己能有时间享乐的目的,但是军权,袁术一直都牢牢的握在手中。 出货,换物资,装备士卒,训练,这样的日子一直持续到了193年年底,也就是初平四年年底,这支部队,或者说蓄势待发的江东集团终于迎来了他的领头人。 孙策,孙伯符,结束了他的守孝期后,迫不及待的立马从江都飞到舒县。 (看完记得收藏书签方便下次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