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极品布衣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75章 胡汝直的到访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陈迪儿夜里梦到大宁变得无比强大。 大宁的铁骑踏破关山,攻入了洛阳。 她的父皇手扶大祚荣的头坐上了那把祖先们留下的龙椅。 慢慢地,泰安帝的身影模糊了。 陈迪儿醒了。 “原来只是一场梦。” 她推开窗子,听着驿馆外充满烟火气的市井声音。 久居深宫的她,从来没有这么靠近过市井。 这便是繁华盛世的感觉。 此处果然是世外桃源。 “本宫要去河岔酒楼吃饭。”陈迪儿对谢世安说道。 昨夜的饭食,让她很是满意。 其中有几道菜让陈迪儿念念不忘。 宫中的饭食本就是这世间的极致,可河岔酒楼的菜真的把它们比下去了。 “公主,外面不安全,万一那杨陌狼子野心……”谢世安嘟囔着。 陈迪儿皱了皱眉:“谢世安,你敢违抗本宫的命令?” 陈迪儿本就反感谢世安,这次出来更是处处故意与他反着来。 谢世安硬生生地将口中的话咽了下去。 他们按照陈迪儿的要求,换上了普通百姓的衣服沿路慢慢走着去了河岔村。 当他们走到河岔村的时候,发现河岔村外停着百余骑。 那些人的打扮一看就是朝廷的军队。 谢世安伸手拦住陈迪儿:“公主,突然来了这么多军队,小心些为好。” “怕不是杨陌勾结乱军要叛变!” “你满脑子都是什么?不要以为任何人都和你一般!”陈迪儿没好气的说道。 说着,她便硬往前走去。 “你们是哪里的军队,怎么跑来这里了?”陈迪儿问那些军士。 士兵们看了看陈迪儿,都不肯回答。 但谢世安却一眼看到了他们刀柄上刻着的汉州二字。 “你们是汉州的兵?”谢世安问。 士兵的一个校尉皱了皱眉道:“与你们无关的事情少打听。” 谢世安刚要发作,陈迪儿却径直进了村。 她找到了杨陌的家。 杨陌的家就在河岔酒楼的斜对面,很好找。 几个士兵此刻正守在杨陌的家门口。 陈迪儿抬脚就要进去,却被那几人拦下。 “你是什么人?现在不许进去。” 陈迪儿微微一笑:“我是杨陌的朋友,要去找他。” 那几人面面相觑:“杨爵爷此刻正在办要事,不便相见。” “杨陌!杨陌!”陈迪儿直接对着里面喊了起来。 杨陌听到门外的叫喊声,推门出来,正看到了陈迪儿。 他深吸了一口气,招了招手。 陈迪儿笑眯眯地进了杨陌的家门。 谢世安刚要进,却被士兵们拦下:“你不能进。” “你们!”谢世安咬牙指着他们。 但他们似乎并不在意谢世安的怒意。 “公……小姐,小心啊!”无奈的谢世安只好对着陈迪儿喊道。 陈迪儿进了院子,杨陌对她说:“你怎么找来了?” 陈迪儿微微一笑:“我奉皇命前来找你,可要看好了你。” 杨陌无奈撇撇嘴:“进屋吧。” 陈迪儿随着杨陌进了屋,屋内坐着一个中年人。 中年人看到陈迪儿,上前跪倒在地:“臣汉州知州胡汝直叩见常宁公主!” 陈迪儿皱了皱眉:“门外的军士都是你的人吧?” “是。”胡汝直并不否认。 “你是汉州知州,怎么跑来洪山县,不怕被参劾擅离职守吗?”陈迪儿淡淡地问。 她随着泰安帝在朝堂上处理政务,对大宁的制度了如指掌。 一方地方官员无诏令是不能擅离职守的。 胡汝直叹了口气:“出大事了,臣不得不来洪山县与爵爷商量。” “你且起来说说。”陈迪儿示意胡汝直起身。 胡汝直起身就坐。 他说明了来意。 原来,他刚刚从朝廷的坻报以及一些其他途径得知一件大事。 燕国调停下的大宁和白高国的谈判结果出来了。 谈判本身进行得很顺利。 白高国在战败的结果面前没有多说什么。 只是提出,若想避免两国后续的战事,大宁需要打开襄州随州与白高国通商。 这一条,大宁朝廷在谈判前就料到了。 沈半山本是极力反对的,一旦开始通商,他们沈家的利润就少一大截。 他们可是对白高国走私的主要力量。 但当下,野利家族纠集细风家族、没藏家族疯狂的攻击卫慕多喜。 拓跋迁似乎也对卫慕多喜产生了疑虑。 众多他之前做下的丑事都被挖了出来。 卫慕多喜已经被暂时停职,由仁多宝中暂代丞相之职。 仁多家族在实力上只能说与野利家族旗鼓相当。 仁多宝中也想拉拢野利家族,于是同意了野利家族的诉求。 大宁朝廷经过商量后,同意了开埠通商的条件。 大宁同时要求白高国不得在天都山北麓驻扎,双方以天都山为界各自后撤百里。 更多的条件,大宁一方没有再提出。 这是经过内阁仔细商量后的结果。 大宁是文明的上国,总不能趁着白高国打了败仗去欺负人家吧? 当然内心的话是,大宁没有实力去偷白高国的家。 双方商量一下,就此打住消停几年再说。 谈判期间,燕国的代表丞相杨启微全程没有干预。 本以为谈判可以顺利结束,这个时候杨启微开始说话。 他表示,三国均是从前朝分裂而来,要选一个正统的国家来。 燕国目前实力最强,又占据着中原和前朝皇都洛阳,自然是正统。 白高国一方无意争夺这个所谓的正统,他们只想猥琐发育。 但大宁一方却不能接受,他们不仅是继承了前朝的国号而且皇族也是前朝的后裔。 他们在文化上一直以大宁的延续而自居。 为了回去后还能好好活着,沈半山还是站出来表示大宁应当是这个正统。 可杨启微立刻就亮出了底牌,燕国已经陈兵三十万在大宁的边境上。 三十万,这是这些年来燕国出动的规模最大的军队数量。 沈半山只好服软,接受了燕国是正统的结果。 但是,这才只是个开始。 杨启微要求白高国和大宁的皇帝都要向燕国上书称臣。 并且,两国的皇帝每年过年过节还要上书向燕国的皇帝请安。 经历了甜水川一战后,白高国暂时进入了收缩的策略。 白高国的使者经过考虑后答应了向燕国称臣。 压力一下子来到了沈半山面前。 (看完记得收藏书签方便下次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