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奈何明月照沟渠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98章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关于徐稚柳之死,若说还有什么疑窦未解的话,可能要追溯到更早时候—— 万庆十一年的某个秋夜,文石溺死于护城河。 张文思在接连多日莫名出现的纸团提醒下变得疑神疑鬼,就连心腹王进都遭了他的怀疑。此时,十多年前就应该投河自尽的文石尸首居然出现在衙门,张文思被吓破了胆,当场晕厥。 此举引来多方怀疑,安十九作壁上观,顺着夏瑛的调查,摸索到了文定窑消失数十万两白银,亟待揭开其神秘的面纱。 同一时间,张文思敲响云水间的大门。 那是徐稚柳等待已久的一天。 也是那一天后,景德镇的形势急转直下,徐稚柳和夏瑛相继死亡,张文思开始问道,安十九一方独大。 而这一晚,当张文思在“清静无为”的修炼中缓缓转醒时,七真殿已陷入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 天黑了,应是晚间。张文思推算时辰,想此刻或是酉时三刻。 他这次打坐从午后开始,至此圆满完成一次道洗,难得有了几分离境坐忘的意味,多日积攒的疲惫一扫而空,整个人如坠云端,飘飘欲仙。 声音在背后响起。 “安十九知道你隐匿于此吗?” 事实上,他也曾怀疑过文石因文定窑一案被人拿捏住把柄,不得已作伪证冤枉徐有容。如是推论的话,极有可能两宗案子存在一定联系,或许背后黑手是同一人。 “大胆!你满口胡言乱语,污蔑朝廷命官,信不信我将你拿下?” 他怀疑过身边许多人,最终将怀疑对象锁定为——徐稚柳。 后来他被调去州府,又重回景德,来来去去一直在江西打转,原以为顶头上司不作为,如今想想,兴许有人不想他出江西呢? “万庆十一年冬,云水间的那一晚发生了什么,你还记得吗?” 说完,来不及穿好鞋履,他立刻朝着帷幔扑去,然而双手一抱,什么都没有。 这并非一日修行可以补足的元气,正如道法所言,他的内在已经空虚了,数月的恐惧和失眠将他一再逼退到精神崩溃的边缘。 不远处是万丈悬崖,在他一步接一步的后退中,她忽然停下,一把攥住他的衣袖。 不过,他很快意识到不对。往常这时候,即便护卫们不敢轻易入内打扰,至少会在门外点起火烛,以供照明。 “你若不是心虚害怕,为何躲来道观?” “张文思,你还记得我吗?” 他不得不躲到角落里,流下似乎是懦弱,又似乎是多年仕途不顺碌碌无为的泪水。 “你……你既知晓,就该收手。徐稚柳,肉体凡胎只一条命,没了就什么希望都没了。” 这些日子像个老鼠,成天在熏着檀香,画满灵芝八仙的道观里打坐,寻求让心灵平静和安定的道法,明知不可能而为之,他也快要疯了。 这笑诡异异常。 “说起来,你若非躲得远远的,早就遭了黑手,步夏瑛后尘了吧?” 之所以还没崩溃,缺的大概就是这一吓。 这需求合情合理,他想想没什么大问题就给办了。案卷送上去没有多久,复核为秋斩,他依律行事,虽则人证文石的身份过于蹊跷,加之文定窑事发,数十万两银钱不翼而飞,他也存过疑虑,但正因涉案情形严重,而一向三不管的县令也提醒他莫管闲事,他便也没有理会徐家人几次三番的上诉。 可是,想要徐有容死,随便找个人就能杀害,何至于绕个大弯子,非要毁了他的清名不可? 以他断案多年的经验来看,这“黑手”应是徐有容的熟人,且和文定窑有关。能吞下数十万两白银,若非权贵,便是深受权贵信任的马前卒。 唯一的可能是,他或许机缘巧合看到或接触到了消失的数十万两白银,以此遭人灭口。 这是徐稚柳最后的一片青天了。 “是吗?大人的意思是,这背后确有权贵翻云覆雨?” “我只想要真相。我想知道害我父亲的人究竟是谁!” 那样一个自诩清正的、恃才傲物的家伙,竟会自戕?他再一次被吓到魂飞魄散,伴随着夏瑛的死彻底没了生机。 那时他任浮梁县县丞,县令是个三不管的闲人,大小事皆交由他料理。平日寻着各种关系给他塞钱的数不胜数,他通常来者不拒,能帮则帮,上下一起吃黑,县令也睁只眼闭只眼,因此他在县内地位不可小觑。 这样一字不差的名字,会有重名的可能吗?答案微乎其微。刹那间,过往种种闪过脑海,他终于意识到为什么在回到景德镇后,和徐稚柳的几番交手,那个少年人对他总怀着一种克制的敌意。 徐有容一介书生,隐居瑶里,和文石八竿子打不着,生平也无相识的迹象,加之为人亲和,鲜少与人口角,更不会得罪谁,以至非要他死不可。 她问他:“你带我来这里,就是为了让我看这一幕吧……你想告诉我什么,徐稚柳很可怜很可悲,沦为安十九的走狗只是形势所逼身不由己吗?还是……” “我什么都没说!我也什么都不知道!”他审慎作答,好言好语说尽,再苦口婆心劝慰,“年轻人,你的路还很长,莫要为了已故之人自毁前程!想想你还在世的家人。” 若当真是徐稚柳的鬼魂回来索命,干脆带他走吧。 “当年唆使文石作伪证,陷害忠良,你就没想过会有报应吗?” 他抱住随风而动的帷幔,一点点滑落在地,整个人发丝凌乱,眼神迷离。他的背影看着,和青云观里许多石像一样,落一身灰。 一日,有人托关系给他塞银子,令他主持公道。堂审后方知是宗奸淫妇女的案子,被告是当地乡绅们颇为看重的秀才老爷,他不敢妄断,仔细审理,奈何人证物证俱全。对方给的又多,明言想早点结案,以便原告女子入土为安。 去找徐稚柳那一晚,他并非深思到这一步,纯粹怕事发连累政绩一辈子出不了江西,上赶着去试探徐稚柳调查到了哪一步。 他还记得那一晚的情形,徐稚柳似乎等待已久,并不需他怎么绕弯子,直言自己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