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农家娇女忙种田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37章 将人拐跑了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突然觉得钱姐姐说的有些道理。 她已经是福田乡君了,在这个时代身份不是顶高但也不是最低等的人家。 钱韵睨她一眼,“怎么样,我说的对不对。” 白夏点头,“有点道理。” “这人生在世啊,那么长的时间,没个孩子陪伴该有多寂寞呢。” 白夏一听这话音,不对劲儿啊,“怎么,周大人对你不好了?” “那倒没有,不过男人们的心里装了很多,不像我们女人心里只有自己的小家庭。” 白夏点头,“看得出来,周大人最近是挺忙的。” 又道:“您若觉得在家里无聊了就出来走走,买衣服买首饰买胭脂水粉,或者出去外面或者庄子上玩几天。” “别整日呆在府里,把自己呆郁闷了。” 就这县衙后院,天天呆在这里,再好的风景也看烦了。 君不见,皇后娘娘一出皇宫来到山里后就放飞了自我,上山下水的玩吗。 钱韵注视着不远处的一丛菊花,“你说的对。” 于是,白夏回山上的时候,车里多了钱韵和称心,身后又多了一辆马车。 白夏:“......。” 周勉今日好不容易不加班了,满心欢喜回到后宅,被告知夫人出去玩了。 “夫人出去玩儿了?这么迟还没回来?你们没让人去找吗?” 回话的婆子战战兢兢,“夫人和福田乡君走了,说是要去度...度假......” 周勉:“......。” 半晌咬牙切齿道:“好你个福田乡君!” 好不容易早下衙了,晚上想抱着亲亲娘子亲香亲香呢,没成想夫人儿子被人拐跑了!!! “呵欠——” “呵欠——” 白夏连打了两个喷嚏,钱韵蹙眉,“是不是着凉了。” 白夏坚定地摇头,着凉是不可能着凉的,指不定是周勉在骂她呢。 下山一趟把人家夫人拐了,她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 回到山上,周环和雷花看见钱韵皆是一惊,然后行了个礼。 “你们去将东厢几个房间收拾出来给钱姐姐住。” “你们别忙活了,青枝,你带着丫头去。”钱韵上山,丫鬟婆子带了有六个,一下子就把客苑装满了。 白夏每日里也不觉得无聊,早晨练功,下午读书,读书的时候将称心放在一旁,美其名曰做早教。 钱韵也随她去,每日白夏带着称心的时候她就出去走走,或者是听听经,整个人轻松很多。 跟着的钱嬷嬷很是松了口气,“多谢乡君带我们夫人出来散心。” 她从小跟着小姐,小姐的一点情绪变化都逃不过她的眼,这段时间整个人就是有些烦躁。 在白夏看来,这就是带孩子带久了,然后又在府里关久了引起的,时间长久了或许会抑郁也不一定。 周勉公务繁忙,这段时间肯定是少有时间陪她的。 她心里装着事又不能跟下人说,远离家乡也没有能交心的朋友,什么都闷在心里迟早要把人闷坏了。 夜晚,各个屋里的人都睡着了,白夏这才拆开了放在书桌上的信封。 入目是司马宸那清隽的字迹,这是他离开第五天后来的第一封信。 信上说,越往北上,天气变得越冷,河面都结了一层薄薄的冰。 他预估不久后南方也会变冷,叮嘱白夏一定要多穿衣服注意保暖,还送回来了一箱的皮子, “让绣娘做成斗篷,晨起练武的时候一定要披上。” 将他的信反复看了两遍,确定没有什么遗漏后放置一边,拿起了另外一封信。 是白锦泽写的,上面只简单写了几句,然后问白夏,稻穗都黄了,是不是该收割了。 白夏决定明日就回山下手稻谷去。 其实还差几天,但是想起司马宸说的冷空气可能会下来,得趁着这一段时间赶紧将稻谷收回。 不然冷空气来了,到时候她的水稻要玩完,辛苦了这么久的成果说不定会打了水漂。 过了两日,白夏又带着两辆马车回了行山村。 钱韵没有见过收割,非得来见证一下不可,白夏无法,只得带着人来了。 此季节福田县早晚清凉,中午的阳光灿烂,温度和湿度都正正好,最是适合做事情的天气。 白老头请了村里人开始收稻谷,小山谷那边都是雇佣的村里人,而白夏的那一亩试验地则是白家下人收。 白家下人现在不少,白夏只站在旁边看着就行。 “王伯,将那边上的那几从长得好的先割下来,和其他分开放。” “好嘞,别说,这边上这几从长得竟然比其他的好,粒大饱满。” 白夏心里有一个模糊的猜想,也不知道对不对,先把稻谷收了,明年春再试一试。 白家晚稻收割热热闹闹地进行,因为雇来收稻的人多,十天就收完了。 最后统计出来的结果,平均每亩产粮一石。 也就是说,早晚稻加起来,也就每亩两石二百四十斤。 这和单季稻产量差不多,但是比今年白家的单季稻少太多了,并且人力物力投入过大。 与单季稻相比,双季稻远远不如单季稻带来的收益大。 白夏并不气馁,本来也没想一次性成功。 改良产量这种事一次成功最好,不能一次成功还可以继续试验。 白夏心态良好,白家人的心态也很平稳,但是外面的人心态就不那么好了。 看笑话的人家还在真有。 “呵呵,那乡君哦,捯饬什么双季稻,结果呢,和单季稻一样的。” “就是闲的了,想一出是一出,她说种的出来就种的出来?” “可不是嘛,真当自己是谷神哦,说种出来就种出来了,真是可笑人。” 几个老婆子坐在大榕树下闲话,一脸的幸灾乐祸。 说完还问边上坐着的媳妇婆子,“你们说是不是?” 人也不搭理她们,端上自己手里的绣棚就回家去了,“别人家的事情,可不是你们能说嘴的。” 风言风语传了一个上午就传到了白家人的耳朵里。 方婆子两手叉腰站在张婆子家门口,“老虔婆,你给我出来。” (看完记得收藏书签方便下次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