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农家娇女忙种田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04章 老父亲的心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咱家小夏看起来好像不太愿意啊。” “这赐婚圣旨都下来了,不能不成亲吧。” “这俩孩子,平日里不是挺好的吗?今日这是怎么了?” 方婆子道:“这孩子主意大,突然给她赐婚,可能心里接受不了。” 白锦泽无语望苍天,“放心吧,小夏既然接了旨,肯定愿意。” 家里人不知道他还能不知道吗? 自家妹妹早就馋他了。 再说白夏两个人,走在鹅卵石铺就的小路上,两个人都没有说话。 司马宸跟在白夏身后,一路欲言又止。 白夏倒是能感受到他的目光,不过既然他都未开口,她更加不会开口了。 两个人回到白夏的院子里,直接去了她的书房。 白夏先落座,尔后司马宸在她的对面坐下。 白夏挑眉,看来这人是真的紧张。 以往他可是坐在自己身侧呢。 白夏突然起了逗弄他的心思,将嘴角压平,就这么静静地看着他。 司马宸哪里招架的住,“夏夏,这件事我也是才知道。” 白夏点头,就冲着他那副懵逼的表情,她也是相信的。 认识他这么久,还是第一次在他脸上看到这副表情。 司马宸觑着白夏的表情,越发小心翼翼,“圣旨上说了是择日成婚,你想什么时候成婚都行。” “若说,我不想成亲呢?” 司马宸只觉得自己的心被一只大手揪紧,使得他呼吸艰难。 用力握了握拳,扯了扯嘴角,微垂着头,“那我们就不成亲。” 他自己可能不知道,此刻的他,看上去弱小可怜又无助。 白夏心疼道:“傻!” 拍了拍身侧的凳子,“过来。” “哦。” 慢腾腾地挪过去,看得白夏好笑。 “司马宸,抬头!” 司马宸心里一紧,下一刻,一片阴影遮下来,轻轻印下一吻。 “听好了,这话我只说一遍。” 然后,他听到自家姑娘一字一句说她愿意和自己成亲。 突然绽放的笑脸,迷晕了眼前的小姑娘,“我男人真帅!” 下一秒,被男人按住,紧紧搂在怀里亲。 不知过了多久,两个人的呼吸紊乱才停下来。 他在她耳边呢喃,“真想把你吃掉。” 白夏耳尖有些热。 司马宸决定,一会儿就给京城去信,赶紧走成亲的流程。 之前顾忌着自家师弟还没有成亲,他一直在等着。 如今既然赐婚了,当然可以先成亲咯。 司马宸一改刚刚的紧张沮丧,整个人兴奋不已,神采飞扬。 白夏摇头失笑。 按虚岁算,她今年也十六岁了,在这个十八岁就算老姑娘,普遍十五岁成亲的时代,十七岁成亲正正好。 司马宸心里算着日子,今年已经过了大半年了,再有几个月又过年了。 “咱们在春天成亲好不好,春天的天气好,不冷也不热,嫁衣得穿好多层呢,若是夏日里成亲,你太辛苦了。” 白夏点点头,又摇头,“春日里太早了些,还是秋天吧。” “嘶——” “怎么了?” 司马宸紧张地看着她。 “我终于知道为什么圣上赐了一座京城的宅子了。” 庆帝这小心机哟,全用在她家了。 王爷成亲,肯定得在京城。 她家在京城又没有宅子,索性趁此机会赏了一座。 她说呢,她又不常住京城,给她赏宅子做什么。 白夏往深了想,庆帝该不会想让他们一直留在京城吧。 不,应该说是让阿宸一直留在京城。 此刻,远在京城的帝后二人也在说这个事情。 “阿舒,你觉得我这赐婚圣旨怎么样?” 郭皇后忍不住瞪他,“不怎么样!” “怎么会呢,你看我哪哪都想到了,白家人没有宅子,我给他们赐一座大宅子!” “这么大的宅子呢,白家人总不能让它空在那里吧。” “还有小夏丫头的那个郡主府,还有皇庄和那么多田地。以我对白老仗的了解,他绝对不放心让宅子田地放在那里不管。” “再说了,还有锦泽呢,明年他肯定得来考试,若是考上了,先让他去翰林院干一段时间。” 庆帝说着说着又觉得不对。 “我怎么给忘了,如今秋山回朝了,这白家小子没有老师,可以让他来国子监读书啊。” 庆帝说着,当下又去下了圣旨,召唤白锦泽进京读书。 郭皇后觉得他这些日子高兴得有些找不着北,“想一出是一出。” “我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那个不孝子啊。” 庆帝说着就觉得心酸,“以前中了热毒,他只能去天龙山治病,一年难得见一回。 现在快好了,我就想把他找回来孝敬孝敬我这个老父亲怎么了。” 郭皇后瞥他一眼,“阿宸无心朝事,你别逼他。” “我怎么会逼他呢,我都是为了他考虑的。他一个王爷不在朝中,现在是他亲爹掌政,他当然有好日子过。” “以后太子继位了,他们兄弟感情好,太子也宠他,他还能过几年好日子。” “你想啊,等到咱们曾孙子当了皇帝了,他一个毫无建树远离朝堂的王爷,他的子子孙孙日后得过什么样的日子。” 以后只会越来越落魄,最后被皇家边缘化。 庆帝小声地哼哼,“我这颗老父亲的心,你不懂。” 郭皇后:“......。” 郭皇后起身离开,懒得搭理他。 自家小儿子和小儿媳那么聪明,怎么会让子子孙孙越来越落魄? 一天到晚尽操闲心! 再说福田县,送走了宣旨的天使后,整个福田县都沸腾了。 “圣上下旨夸我们县太爷了,还给赏了许多东西。” “唉,我还听说沈家老爷被选成皇商了。” “还有还有,那个金地主你们知道吧,被封了员外郎。” “还有那个天下第一村,这次又被夸了,又减了一成税。” “真的啊,那总共减了两层税了吧......” 大家都羡慕行山村的人,“哎哟,行山村的人真的幸运。” “你们可别眼热行山村的人,西北打仗的时候,他们村里捐赠了许多粮食呢。” 外人讨论的热闹,得到封赏的人家更加热闹。 (看完记得收藏书签方便下次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