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镇北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892章 失无所失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停战,第四日。 西城墙下,郭润终于听到了他期盼已久的回复。 “我们还有最后一个条件........如若能够答应,统帅大人就答应求和,退兵至邑安行省!” 良科的话让郭润心快速跳动起来! 他知道邑安行省现已被大宁占据,退兵至此,则是表明西域大军会将进攻目标转变为大宁。 这几天的和谈让郭润心力交瘁,期间答应满足了良科提出的一个又一个条件,比如无法赔付全部现银,便增加数额,赔款从五千万两涨到了八千万两,首次赔款两千万两,剩余分三年付清。 这是一个多么庞大的数字,即使是梁武帝在位时,大梁全盛时期都拿不出来吧。 有赔款就有割地,原来拟定的是割让抚远、巴平两大行省,现又增加一个位于北河行省南部的淮川行省,这意味着把家门口让给了人家! 已经到了这个地步,也只能应下了。 用朱祯的话说,只是暂借给西域的,迟早都会夺回来。 除此外,还有在西域大军进攻大宁时提供粮草军需,且都是极其大的数额,这些可不是空口应下就可以,良科直无法兑现就直接进攻。 敌强我弱,这就是最大的保障。 这些条件都被应了下来,按照预估,若是全部兑现这些条件,梁国至少要用五年的时间...... 能活下来就好。 这是朱祯常说的一句话,如果西域大军真的将矛头对准大宁,也算是帮梁国缓解了危机,毕竟即使没有梁国进攻,也会有大宁的侵占。 至少能为梁国赢得喘息之机,二虎相争必有一伤,运气好的话还可能两虎皆亡,这样想的就能接受了。 因此,朱祯下了口谕,到了最后关头,无论提出什么条件,都要想尽一切办法答应! 已经没有回头路了! 军队散架,百姓怨声载道爆发起义,汴京城内的危机远超攻城战爆发之初,若不能谈成求和,先前那些被逼出钱的权贵势要,朝廷官员们也会爆发,这个时候惹得敌军攻城,汴京城怕是连两日都守不住! 郭润深知其中厉害,直到现在他才知敬畏,因而才有这般反应。 他强压着内心的激动平静道:“不知道良科大人还有什么条件,事先要说好,这是最后一个!” 该表明态度的时候也不能怯懦,郭润自作聪明的用了个小手段。 “说最后一个就是最后一个。” 良科开口道:“我们还需要三万苦力随军而行。” 郭润顿了顿略带讶然的问道:“就这?” “对!” “怎么很为难吗?” “不!” 郭润摇头道:“这个条件不用请示陛下,我就能直接答应你,汴京城所在是大梁中枢之地,即使因受战乱有不少人逃离,但在周边还有不少人口,寻三万苦力不是轻而易举?” “良科大人完全可以自己去抓,根本不用我们给。” 闻言,良科一时神情呆滞。 这个条件是统帅大人提出的,本意上是出卖本国国民,他们想的是由此让梁国内部起争议,即使最终答应,也会让朱祯彻底失去民心,对他们将来攻破汴京城后更有利...... 很显然他们还是低估了这些人的离谱,完全可以自己去抓,根本不用我们给。 那是三万人,可不是三万只羊,三万只牲畜.......就这样从他的口中轻易的说出。 即使作为敌人,良科都有些看不下去! 他问道:“本将可以给你时间去请示大梁皇帝!” “不用。” 郭润道:“陛下会跟我说同样的话。” 良科又愣了愣神,随即摇头道:“你知道为什么大宁只是建朝不到二十年,国力就如此强盛,而梁国却衰败至此吗?” 郭润下意思的问道:“为什么?” “我翻看了你给的所有情报才得出的答案,因为大宁皇帝一心为民,自然能到拥戴,而大梁皇帝人心尽失,已经失无所失.......” 敌人说出这样的话更是让人难堪,郭润神色尴尬欲言又止,终究是什么都没说出来。 曾经的中原大国而今却衰败到这种程度,实在是没脸。 “先准备赔款一千万两,作为……定金吧,待我大军撤退后,将剩余的绸缎,牛马等陆续交付……还有全部的大宁情报,至于协议就不必签订了,那不过是废纸罢了,若你们敢耍花样……” 良科冷哼了两声道:“想必大梁皇帝不想做奴隶吧!” 郭润抑制住内心的喜意,跟尤公公对视一眼。 尘埃落定了,求和一事就此议定! 现银两千万两需交付一千万,西域这边并没有逼他们全部拿出,梁国这边更害怕竹篮打水一场空,待西域大军撤退后,再将剩余交付,这样很合理。 恃强凌弱。 西域大军这种态度反复更让人放心。 “一千万两下午就能交付。” “大军近日开拔,前军作为探路后天即可开拔!” 良科开口道:“梁国与西域的战争暂时结束,我们将面对共同的敌人……大宁元武帝!” “阿迪尔统帅绝不后悔今天做出的决定,大宁的威胁远超梁国!” 郭润知道,真正让阿迪尔答应求的原因是大宁,而非赔款割地,他们只是想把更多的精力投放在大宁身上,仅此而已。 或许阿迪尔想的是在打败元武帝后再收拾衰败不堪的梁国,以后是什么样谁又能知道? 至少眼下梁国得救了! 郭润急不可耐的返回,又快速回宫将这个消息禀奏朱桢。 “好!” “好!” 朱桢连道三声好,激动之情溢于言表,仿佛一直压在身上的包袱卸落,浑身轻松。 朝臣们也都满心欢喜,像是打了一场大胜仗! 直攻城开始整天提心吊胆连个踏实觉都没睡过,现在终于结束了。 “好像再过两天就是岁日了吧?” 突然有朝臣说了一句,众臣微微一怔。 “是啊,再过两天真是岁日!” “岁日辞旧迎新,这是好兆头啊!” 众人说起这才想起,近日战事紧急早已忘的一干二净。 朱桢深吸口气道:“大约两日后,敌人就会退兵,最艰难的一年过去了,朕在此立誓,必将让梁国中兴!” (看完记得收藏书签方便下次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