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以大梦炼长生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88章 地主家也没余粮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好嘛,搞半天,还是想忽悠自己当小白鼠。 师父的理论,也曾无意间听师父和长棋子聊天的时候说过。 修炼简单来说,依旧还是“精、气、神”三者的转化和强化。 而他们道家修炼,不论出发点如何,最终的结果都是炼神。 其实这点,包括世界上主要教派,都是如此,强调神魂不灭永生。 当然,也有可能是方便行骗,毕竟神魂飞升这种事,谁也看不见。 刚开始是这样的,都认为人的身体是有极限的,而自己的灵魂是没有极限的。 既然如此,那就彻底不当人了,只要不断强化没有极限的灵魂,这不就成了? 没错,根据他师父和长棋子道长的说法,这就是土地和城隍的由来。 想要三者同修,其实并不是没人想过,不过别说什么修道长生了,基于三种方式修出来的力量,还可能相互冲突。 就好比他们炼气,就很难储蓄精气,凝练气血。 反倒像韩坤,李筠他们一般,直接锤炼气血,还能顺带修炼点真气,拿来保护内腑。 可他们想要炼神,就有些困难了。 用他师父的说法就是,七魄存于心、肝、胃、胆、肾、肠、肺之中,对应喜、怒、哀、惧、爱、恶、欲七情。 而三魂,有说存于神庭识海,也有说不是的,这个不重要。 大致意思就是,修炼气血,会被动强化七魄。 致使七魄难以被收服,内在表现就是炼神难以入门,外在表现就是个人比较情绪化。 这点倒是不难理解,但更深层次的东西,他就没记住了。 讪讪一笑,知小年准备岔开这个话题,“师兄,这线香,师父说是给师叔的,他……” 认真看了一眼知小年,见他这个样子,显然还是有些不情愿。 不过扶摇子最终也没多说什么,他相信,当知小年明白他自己的处境之后,他会自己想想通的。 两人继续往山下而去,雪依旧下个不停,云压得老低了,要不是有华山顶着,估计都得落在地上。 一路雪景极美,扶摇子有些欣赏不过来。 不过依旧抽空回答了自家师弟的问题。 “师叔觉得这种传承方式虽好,可实在是费时费力,所以师叔将本门《无极心经》简化了一下,让弟子们习练……” 所以,不需要这个传承必需品的线香了? 这么说来,自己千里迢迢保护这两根线香,岂不是很冤枉? “那个,师兄,我打断一下,尽管你说得很对,可师父他老人家说,只有通过传承的,才算是嫡传弟子的。” 没错,这就是当时他师父和他说的原话。 扶摇子头也不回,在没有台阶宽度不足三尺的飞龙岭上健步如飞。 左侧是悬崖,右侧是山沟,而两人大袖飘飘,丝毫不把这传说当年吓哭韩愈的飞龙岭放在眼里。 与其说他们不将飞龙岭放在眼里,倒不如说他们对当下的话题更感兴趣。 “原本是这样的。” 原本是这样的,也就是说,现在不是了。 知小年并未插话,边欣赏周遭环境,边留意脚下。 这一失足,可能真的连个后悔的机会都没了。 他轻功再好,也不可能在这几乎光滑的绝壁上有什么极限操作,少不了一个大残。 “可你应该知道,传承也是有失败的几率的。” 说到这,扶摇子有些讪然,当年师父给他进行传承之时,便失败过一次。 那次失败,不仅浪费了一根珍贵的敬神香,还害得麻衣休息了三个月,这才恢复元气,完成传承。 也正是在那三个月的相处中,扶摇子这才算是对麻衣放下戒备,成功接受传承。 可惜,不知道是不是这件事情的缘故。 刚接受完传承不久,他师父就留书提桶跑路了。 要说流程倒是和知小年的遭遇颇为相似,要说不同,至少对知小年还进行了十多年的养育教导。 原本知小年都快忘了这回事了,毕竟他自己就是一次性成功的。 现在才想起来,自家师父貌似和自己说过这个事情。 “不会真有人一次传承还不够吧?” 赶紧将这句到了嘴边的疑问吞回肚子里。 “所以这就是师叔可以收这么多弟子的原因?” 根据自家师父的经验来说,一代单传两三人,就已经是非常了不起了。 想想看,同辈师兄弟二十一人,除了自己和大师兄,其他十九个,都是师叔的弟子。 也难怪知小年觉得不可思议,刚开始还以为自家师叔自己不修炼,还忽悠了一个财主呢。 自己不修炼好理解,给这么多师兄传道,自己也受不了。 他师父给自己传道之后,虚弱了一旬,虽然他老人家没说,不过知小年从脸色上,都能看出一二。 至于第二点,忽悠了一个大财主,那就更好理解了。 先不说这种被称之为“敬神香”的东西制作难度,单是材料就不好找。 而且还有这么多人要养活,那么大的云台观,本身也要维护…… 现在想来,并不是这样,应该是自家师叔穷怕了。 所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达。 所以,自家师叔也算是变通之后将自家传承发扬光大的典范了。 扶摇子也是这么认为的,“师叔算是将咱们这一脉,发扬光大了,前些年在武当山,他们五龙观几代人的传承,还没有咱们兴旺呢。” 知小年深表认同,一晃间,自家师兄已经踏着脚印坑,下了百尺峡。 他自认自己脚步也算轻快,轻功也算过得去。 却是没发现,自家这师兄是怎么下去的。 “师兄等等我,传承功法你们也整理出来了?能不能送我看看?” 说话间,快马加鞭赶上自家师兄,生怕自己走丢了。 话说昨天上山之时,都没好好看看,这华山的风景,这一转眼间,又要下山了。 关键是,下山的时候,只顾着听自家师兄讲解了,也没怎么看风景,难免心中有些可惜。 要是他知道,日后爬华山,会成为他的日常,不知道他还会不会觉得惋惜。 扶摇子的声音,从下方幽幽传来,颇有空谷仙音渺渺来的意味。 “行,等回到云台观,我都找出来给你看看……” 云台观,位于华山峪口处,始建于北周,经唐代大规模扩建,总面积接近四百亩。 所以,他们一下山,就相当于是在云台观后门处。 说实话,这么大个道观,人并不是很多,甚至还有百姓在里边翻田的样子。 见知小年看着那些人,颇有些好奇的样子,扶摇子干咳一声,解释道: “大唐尚在之时,道人颇多,院子难免大了些,今时不同往日,加之管理不当,难免有些院落荒废,与其闲置,还不如重新开垦出来……” 这么说,知小年大概就懂了。 不就是道观入不敷出,然后便直接把一些废弃的院落,重新开垦成农田嘛。 正常,好多道观寺庙,要是院落破败了,又没钱修整,都是直接重新开垦成农田。 这点不光道观寺院,农村城市里的建筑,都是这个待遇。 “我们道观没有自己的田地吗?” 按道理来说,道观寺院,都有自己的庙田,用来供养道观。 对于这点,扶摇子有些无奈。 “天下大乱数十年,之前道人散乱,早已不知去向,田地荒芜,被人重新开垦,拿着地契上门,人家也不认啊。” 这是笑话,以他们的武力,还有人敢不认? 知小年心里清楚,有地契,有武力,想让那些平头百姓认下,还不是小菜一碟。 问题关键就在于,他们想不想而已。 可能觉得自己的说法,确实是有些说不过去,扶摇子又补了一句: “再说了,道观之中重新开垦出来的田地,已经够我们吃了,人不多,用不了那么多土地。” 这倒是,其实这些佛道两门的黑历史,知小年可没少听自家师父说。 前唐时期,他们道门之中很多道观,也是一个个大地主来着。 佛门就不说了,一直都是,武僧可不仅仅是护卫寺院,催租催债,也是一把好手。 和尚摸得,道士自然也摸得。 听自家师父说,当年可是有着不少作恶多端的家伙,为了逃避罪责,又不愿意剃发,躲进道观之中。 还有不少富家子弟,达官贵人,进入道观美其名曰修行。 其实不过是另类的社交场所,养望之地罢了。 这种现象,当时有个很形象的叫法,叫做:终南捷径。 终南捷径,可不只在终南山,各大名山道宫,都可以算终南捷径。 要知道,前唐的科举,可是有考道经的。 所以说,只有懒得经营的道观寺庙,没有受穷的道观寺庙。 那些不会打理的,都是不够黑的。 嗯,自家师兄看样子,就不怎么够黑。 天水阁中,知小年看着师兄递给自己的两本册子。 而扶摇子,却是在认真的翻着道经,似乎是真的要从道经中找到治好知小年的方法。 “师兄,还是算了吧,这新建的藏书馆怎么会有那种记载。” 要说有,知小年是不信的,这天水阁,和里边的书卷,也太新了。 “阁楼书卷虽新,内容可不新,都是我从武当五龙观抄录回来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