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始皇帝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39章寡妇清(1/2)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车辚辚,马潇潇,马车在响动。 马车在前进,秦王政要进行郊游。 马车是封闭模式,用着钢板防备,还有坚固结实的结构,还有牢固的大梁。 侍卫拿着大戟跟随左右,有着弓弩在护卫,在戒备严格下,向着城外而去。 远远的,给人高高在上,不可接近的样子。 要时刻防备着刺客。 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当中去,只有深入群众,不脱离群众,才能保持永远为人民服务。 可渐渐的,群众想要见官员,变得困难起来。 很多部门有门禁,需要指纹密码,还有门卫,还有保安层层拦截,想要见领导需要打电话,需要得到批准。 目的是,为防止某个刺客。 群众很危险,担心群众变为刺客。 农民工讨薪未果,只因怀疑判决不公,连刺四名法官,这不是个例,未来这样的案例会增加。 官员,渐渐变为高危职业,要设立严格的安检措施,防备被刺杀。 两千年历史轮转,似乎变了很多,可事实上很多也是不变的。 在秦国有一个大夫,名为百里奚,又名为五羊大夫,经常到田间地头询问着黔首,又是到了街道当中行走,经常与底层的民众走在一起,民众遇到不公的事情,遇到的冤屈的事情,直接向着五羊大夫诉说。 百里奚,今天知道案情,今天解决民众的案情,对于民众的事情,急切的解决,绝不拖延到后天。 等到百里奚去世的时刻,民众伤心的好似父母去世一般。 这算是古代版的,十里长街送总理。 稍后,商君为秦国丞相,出行的时刻,有着厚重的甲车,有着数百的护卫跟随左右,就是为了安全第一。 不能深入群众,也不敢深入群众,要加强安保措施,时刻防备一些匹夫刺杀。 他是秦王,他出行的时刻,每次至少有三千宫卫军护卫,防备刺杀。 比之昔日的商鞅,有过之而不及 为的就是防备某個荆轲,前来刺杀他。 一个荆轲倒下了,千千万万个荆轲站起来。 “寡人,终究不如百里奚!” 赵政微微叹息。 芈蝉却是打开窗帘看着窗外,窗外的风景很美。 更美是身边的男人。 然而,秦王政却是在处理奏折,翻阅奏折。 即便是外出游玩,还是带着奏折,或是携带着一些书籍。 这似乎已经成为职业病了。 很多东西不能停息下来,一旦停歇下来,自己感觉不舒服;很多东西,不能离开手边,一旦离开浑身感觉不自在。 这样的职业病,已经无法改变了。 既然无法改变,那就不去改变。 他是秦王政,好的习惯,坏的习惯,只能其他人去适应他,不需要他去适应其他人。 芈蝉没有打扰他,只是耐心的等待。 马车行走在路面上,极为平坦而安稳。 就在这时,马车停下来,芈蝉说道:“大王,到地方了!” 赵政说道:“寡人知道了!” 向着窗外看去,此刻已经到了皇家园林,上林苑。 上林苑,周长为340公里,相当于关中的六十分之一,相当于四十五万亩耕地,在里面有着大片的原始森林,可要有诸多的亭台楼阁,供给历代的秦王打猎。 曾经关中百姓遭遇灾荒的时刻,范雎劝说秦王打开园林,让饥荒的民众进入其中,寻找食物。 可秦昭王拒绝了,理由是无功不受禄,没有功劳却是给予民众赏赐,会让民众有不劳而获之感,不利于社会稳定。 到了秦王政的时代,秦王政感觉用庞大的上林苑打猎,似乎有些浪费。 事实上,秦王政也不喜欢打猎。 不喜欢在公园游玩。 于是,为了合理的利用上林苑,在这里大量的养鸡,养猪,主要是散养为主。 每亩地可散养五十只鸡,可散养五头猪。 这里建立许多养鸡场,养猪场等,圈养着大约是一千万的鸡,还有一百万头猪。 每年为军中提供大量的鸡肉,猪肉,鸡蛋等,极大的改善了军队的伙食。 即便很多区域,用来养鸡养猪,可还是有很大的区域,可以游玩。 到了凉亭当中,里面有着圈养的鱼儿。 鱼钩落下,开始垂钓鱼儿。 钓鱼,钓的是不是鱼儿,而是耐心。 赵政不喜欢下棋,不喜欢歌舞,不喜欢打猎,不喜欢游玩,只喜欢钓鱼。 六韬的开篇,就用着钓鱼的故事,讲述着治国之道。 钓鱼当中,为君之道。 作为君王,最需要的不是能力,不是才会,不是智慧,而是耐心。 而在钓鱼的时刻,可一边感知着鱼竿的变化,一边在看书,悠闲而自在。 有的时刻,速度慢一点,更是让鱼儿脱钩而出。 可赵政也不着急,继续在鱼钩上,添加了鱼饵。 微风在催动,湖泊当中形成巨大的褶皱。 啪! 就在这一刻,赵政忽然感觉到下垂,立刻抬起鱼竿。 立刻一条鱼上钩了。 鱼儿在活蹦乱跳着,重量为两斤多,似乎颇为沉重。 按鱼竿都是扭曲了,扭动滑轮,鱼线在收缩,很快的鱼儿上来了。 被放入木制的鱼竿的。 “不错,不错!仅仅是半个时辰不到,寡人就是钓上一条鱼!”赵政说道:“算是中午饭吧!” “唯!” 侍从点头,拿着鱼儿离去,前去处理了。 赵政收起鱼竿,不再钓鱼。 芈蝉说道:“大王,不钓鱼了吗?” 赵政说道:“不钓鱼了,钓上一条鱼足以,做人最忌讳贪婪,适可而止!” 芈蝉也是点头。 赵政说道:“我们多走走,看看养猪,养鸡情况。” 芈蝉紧随其后。 登上了马车,赵高在驾车,赵政、芈蝉等站立在车上。 巡游上林苑,这里的面积很大,即便是战马快速的奔驰,想要绕上一圈也需要较长的时间。 到了一些地方,赵政下了马车,开始询问着官员。 官员开口说着,说着相应的数据。 赵政的询问在加深着,官员渐渐的有些回答不上了,有些冒汗了。 赵政点着头,没有继续穷追猛打。 只因为没有必要。 又是行走着,询问着官员,看着这里生长的黑猪,还有鸡等,还有生长的葡萄树、核桃树、石榴树、棉花、黄瓜、芝麻、西瓜、胡萝卜、大蒜、香菜,蚕豆等等,这些皆是西域的农作物。 西域距离咸阳,更是有万里之遥,中间有着沙漠、有着盗贼,还可能迷路等,各种问题众多。 可乌氏商队走向西方,不断引进西域的农作物。 这些农作物,丰富了大秦的物产。 葡萄,味道鲜美,吃起来可口,可以制造葡萄干,可以制作葡萄酒。 红色的葡萄酒,配上玻璃杯,味道很是美味。 核桃对于生长环境要求低,可在大山当中生长,生长速度快,长出的核桃可以当食物,也可以榨油。 在大秦,很多民众饭食当中缺少油,而核桃树算是天然的油库。 芝麻也是类似。 还有棉花,也可以制造衣服,用来御寒。 还有大葱、黄瓜、芝麻等,可以当成调料 这些从西域来的农作物,都是率先在上林苑种植着,种植规模在不断扩大着,已经可以初步满足皇家和权贵的享受,还制造成胡麻油、芝麻酱、葡萄酒、核桃油等等,开始各地的店铺当中贩卖,为朝廷增加着收入。 还有西域来的汗血宝马,也在这里进行着配种,进行着杂交,生产出新的马匹。 这些马匹的规模在不断扩大,率先装备到了军中,供给重骑兵使用。 在击破赵军的战斗当中,重骑兵起了重要的作用。 在这里,赵政巡视着一切种种。 到了中午,回到宫殿当中,厨师在制造着美食,大约是十二道菜陆续送上来,其中就有上午钓上来的那条鱼。 只不过,这条鱼已经被切割为无数的小块,里面的鱼刺,已经被厨师清理走了。 专诸刺杀王镣,就是在鱼肠剑,隐藏在蒸熟的鱼儿当中,等到端上鱼的时刻,掏出鱼身上的匕首,直接刺杀了王镣。 故而,后世的君王要求厨师制造食物的时刻,务必要把鱼儿切成一个个小块,可以防止藏匕首。 庖厨,端上来的食物,每个盘子也只是放着一点菜肴,食物很少,也就是为了安全。 食物少,一目了然,可以防备放匕首。 鱼刺容易卡喉咙,造成安全事故。 故而,庖厨在制作鱼食的时刻,也是精心的把里面的鱼刺挑走了。 赵政吃了一口鱼,芈蝉也是开吃起来。 十二个盘子,看似食物很多,其实每次盘子很少,恰好吃完。 这也是秦王政的要求,庖厨制造的食物,尽量不要剩余太多,免得浪费粮食。 吃完后,赵政在悠闲的走动。 在消化着食物。 芈蝉问道:“大王,西域那些瓜果特产可是很重要?” 赵政说道:“很重要,重于泰山。对大秦而言,所谓的金银只是石头而已,用处不大;唯有西域的农作物,可以丰富大秦的物产,可以解决民众的衣食住行,可以惠及普通的民众,这才是最为重要的!” 西域的特产,来到咸阳,到了上林苑,不仅是丰富着秦王和权贵的菜谱,更是丰富着民众的衣食住行。 其中的意义之大,再多的表述,再多的赞美也不为过。 唯一可惜的时刻,这些农作物的产量,品质上有些感人。 葡萄很小,还皮厚,种子大。 棉花纤维短,处理起来麻烦。 核桃,皮厚,肉少,还是夹核桃。 后世的农作物,经历了千年的培育,科学的管理等,不论是产量上,还是味道上,还是外观上都是很出色。 可在两千年前的今天,这些农作物的产量,质量上,味道上,都是逊色了很多 在这个时代,没有卫星定位,没有明确的道路,只是有简单的地图,还有向导指点着,路上的危险极为巨大,遇到的各种凶险也是众多。 沿路之上,遇到马贼袭击,草原部落袭击,还有沙漠,狼群,还有迷路到等等,各种问题。 从咸阳到了西域,再次返回来付出巨大的代价。 乌氏倮为了前往西域,寻找汗血宝马和这些特产,并带回来,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三千人的商队出去,回来的时刻不到一千人。 然而一切,都是值得的。 芈蝉说道:“大王,不久前,有商人向妾身引荐,向大王献上稻米种子,亩产为为三百斤。” 赵政听着,心中思索着。 上面有什么喜好,下面的也会有相应的喜好,从而巴结君王。 秦王政,重农尚农,时常到了田地当中耕作,更是向农民询问着,派遣官员编写着农书。 不久前,乌氏倮还因为献上西域的瓜果有功,直接被赐予农侯。 果然,陆续有人送上新的农作物,赵政也是乐于如此。 种植在上林苑当中,或是咸阳宫的花园当中,有着专门的农官进行着照料。 不断的进行筛选,不断的进行优化,必然能提升粮食的产量,提升粮食的品质。 可能三五年看不来,可在十年,二十年,甚至是百年后,却是看出巨大的效果。 “宣!” 赵政说道。 不久之后,走来一个女子,穿着青的色衣裳,青色与黑色交杂在一起,皮肤细腻光滑,浑身散发着迷人的气息,婀娜的身躯当中散发着英气,身躯并不娇小,反而是高大至极。 “好高呀!” 赵政心中惊叹着。 大致的估算了一下身高,大约是八尺多,也就是一米八的身高。 见过很多的女子,可唯有她身高最长。 不只是如此,还有一双修长的腿,行走起来,健步如飞。 头上过着红色的布子,眼睛明亮,双目有神。 她的衣服并不华丽,反而是极为质朴。 上前拜见道:“民女巴清,拜见大王!” 赵政说道:“巴清,你可是巴人!” 巴清说道:“民女乃是巴人。当年的时刻,秦惠文王率领秦军入巴国,我祖父为秦人带路,有功于秦国,被册封为大夫。 后来,巴家在巴蜀经商为也,主要是种植稻米,时常卖给秦人,后来经营朱砂,只是销售不良,又是经营甘蔗,榨糖为主……” 说着,这位年轻貌美的女子,开始自我介绍着。 在面见这位秦王前,她对这位大王进行国仔细的了解,这位大王对人极为宽和,从来不生气; 当然这一切,是建立在没有违背律法,没有违背秦王底线的时刻。若是真的惹恼这位秦王,不介意大开杀戒。 巴人于夏朝时建巴国,国都初夷城(今湖北恩施),后迁丹山(今四川叙永)。商朝至西周时期,巴国都城在巫山。巴人因参与武王伐纣而立功,周朝建立后,周武王分封姬姓周王族宗亲于巴国。 春秋时期巴、楚战争频繁,巴多败,都城被迫多次向西迁移。 周慎靓王五年(公元前316年),秦国命张仪、司马错等率军攻灭巴国和蜀国。同年,将巴国君臣掳往咸阳。秦惠文王派张仪在江州(今重庆市渝中区)筑城,设置巴郡,把巴地纳入了秦国的郡县体制。 巴国的君王,到了咸阳,渐渐的沦为平民。 可在巴国,却是留下大量的公族。 巴清,就是巴国的公族之一。 巴清,全名应该是姬姓,巴氏,名为清。 可以称呼其为巴清,也可以称呼为姬清。 巴清说道:“为政之道,重在养民;养民之道,重在农耕。臣在巴蜀之地,特位大王送上优秀良种!” 说着,从腰部打开一个布口袋,直接递过去。 赵高上前,接过布口袋,检查确认后,递交给秦王政。 赵政接过布口袋,打开手摸了一摸,果然是颗粒饱满。 “取碗来!” “取上林苑的稻种!” 侍从在忙碌着,很快取过两个碗。 不同的稻种,放在不同的碗里面。 一个碗里面颗粒饱满,另一个碗里面也是颗粒饱满,可仔细对比却是发现右边的大一点,似乎只是重量上多零点零几克而已,似乎微不足道,可放在每亩地,或是几十万木耕地,几百万木耕地的基础上,却是巨大的差距。 赵政问道:“你们的水稻,分蘖躲少棵?” 巴清说道:“十二棵!” 赵政问道:“一个稻穗,有几篇叶子?” 巴清说道:“大约是六到八片。” 赵政又是问道:“一个稻穗,多少粒米?” 巴清说道:“八十粒米。” 赵政沉默了,只是稍微示意。 赵高去就是取出一个天平秤,开始测量起来。 单独的一粒稻米不算什么,可一千粒稻米,一万粒稻米,却是能测量出巨大的差距。 测量结束了,赵政又是询问着。 不久之后,巴清又是送上一麻袋的稻米,皆是颗粒饱满,皆是上等的种子。 这就是差距。 普通的黔首,只是盲目的种地,收割的时刻,只是把一些饱满的种子挑选出来,作为来年的种子;可那些大户人家,有着更多的耕地,有着更多的优秀稻种,可以不断优中选优。 稻种不断进行优胜劣汰,不断进化,不断的优选,每亩地的稻米收成在继续拉大。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