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读我心后,老朱家人设崩了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53章 朱元璋:给咱好好弄粮食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奶奶,孙儿想你了!” 还没有走进坤宁宫,朱雄英的声音就率先飘了进去。 伴随着朱月如一声奶呼呼的奶奶。 两个人的身影同时出现在了坤宁宫里。 朱雄英的踪迹早就有人报给了马皇后。 看到两个孙儿出现在自己面前的之后。 马皇后的脸上也是充满了明媚的笑容。 把朱月如一把抱起。 在朱月如的脸蛋上亲了亲。 一如当年对待朱雄英的样子: “小月如,你哥哥这么长时间不来看我。” “你怎么也不想奶奶。” “真是两个小没良心的。” 此时的朱月如只会说几个简单的字符。 面对马皇后的询问。 朱月如咿咿呀呀的说着众人听不懂的话。 惹得众人哈哈大笑。 朱雄英笑着说道: “小丫头倒是想到处跑跑。” “不过孙儿最近实在是太忙了。” “娘亲也不得什么空闲。” “所以进宫的次数就少了。” “还望奶奶原谅则个!” 马皇后笑吟吟的说道: “为国家操劳才是正事。” “只是也别操劳过度。” “你毕竟还小。” “有什么事,也是你爷爷跟你爹做的多一些。” “别给自己那么多的压力。” 马皇后看着朱雄英,一脸怜爱的说道。 这些年大明能够变得如此强大。 跟朱雄英的功劳是密不可分的。 可是朱雄英说到底不过是一个十几岁的孩子。 别人只看到朱雄英做出的功绩。 但是马皇后却觉得自己的孙子实在是太辛苦了。 和朱雄英年纪稍大的朱檀和朱柏。 跟朱雄英比起来,简直不知道轻松多少倍。 倒是朱重八和标儿,几乎都要变成甩手掌柜了。 感受到马皇后言语中的爱怜。 朱雄英赶紧宽慰道: “奶奶,其实我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累。” “大部分的事情,还是交给手底下的人去做的。” “就比如这些高产水稻,孙儿就没有操过心。” 朱雄英将自己包好的水稻拿出来给马皇后看。 马皇后闻言眼前不由得一亮。 民以食为天,吃饭从来都是老百姓的头等大事。 当初自己的义父还有重八为什么会造反。 还不是因为吃不饱饭。 马皇后虽然掌管后宫。 但是朝堂上的事情也不是完全不知道。 别的不说,当年那场惊心动魄的粮食价格战,自己到现在还是历历在目。i.c 要不是朱雄英未雨绸缪的让姚广孝从南越、占城等地买来大批的粮食。 说不定水灾之后,江南百姓就要想陷入饥荒中了。 马皇后将怀里的朱月如交到身旁侍女的手里。 然后从朱雄英的手里接过那些稻穗。 长长的稻穗上挂满了粒粒饱满的稻子。 看的马皇后满心欢喜: “好好好,有了这种稻子。” “咱们大明的百姓就再也不用担心挨饿了!” “快把这些稻穗拿给你爷爷和你爹看吧。” “这回,咱们大明真的出祥瑞了!” 马皇后喜不自胜的说道。 朱雄英将朱月如留在马皇后的坤宁宫里。 自己则带着那些稻穗去找自己爷爷和父王去了。 等到朱雄英带着那些稻穗出现在两人面前的时候。 朱元璋和朱标不由得惊呆了。 这可不是说增加一点产量那么简单。 朱元璋和朱标都很清楚这背后到底意味着什么。 当年庞大的蒙古帝国所向披靡。 所到之处根本就没有对手。 为什么后来轰然倒塌,分裂成无数个大大小小的汗国。 除了因为人心思变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蒙古人太少了。 只能用一些仆从军来帮自己治理国家。 比如那些色目人。 可即便是这样,也照样无法维持庞大帝国的运转。 如今大明也快要陷入同样的境地了。 这已经是可以预见的未来。 元末的征战,导致大量的人口凋亡。 虽然大明的经济现在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可毕竟人不庄稼,不可能做到一年一茬。 想要成长为能够上阵的兵力,最起码也要十几年的时间。 虽然经济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可是粮食的产量却没有跟上。 这样带来的后果就是,粮食的消耗开始成倍的增长。 再加上如今的大明正在开疆拓土。 除了已经回到金陵的蓝玉。 还有在跟帖木儿帝国对阵的老二老三。 以及远在东瀛的老四朱棣。 他们和他们麾下的士兵,每一天消耗的粮食都是天文数字。 现在每天都有官船往返大明和南越等国。 之前还允许商人们买票蹭船。 但是现在已经不再允许这些商人蹭船了。 因为这些船要全部用来拉粮食。 绕是这样,也仅仅只是能够勉强维持消耗。 因为除了这些军队之外,还有不少百姓也要买粮食。 比如那些西北穷苦之地的百姓。 以前没钱的死活,吃的不好,穿的也不好。 但是随着水泥路修好之后。 这些人的收入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收入水平提高之后,人们自然要想着再提高一下生活水平。 最先解决的就是吃的好的问题。 所以这些百姓同样也要消耗大量的粮食。 朝廷还不能不让他们买。 一旦因此引起粮食恐慌。 那可是得不偿失的。 “雄英,这些稻穗真的是你找的那些人培育出来的?” 朱元璋看着那些远超一般稻穗长度的稻穗。 呼吸不由得一紧。 朱雄英笑着说道: “皇爷爷,孙儿怎么会骗你呢这些都是实打实的培育出来的稻穗。” “能够在大明各地推广种植的。” 听到朱雄英的话,朱元璋脸上顿时露出了喜色。 别人或许会骗自己,但是朱雄英绝对不会骗自己。 他说是自己培育出来的,那必然是自己培育出来的。 朱元璋的心中顿时激动了起来。 朱标也一脸喜色的说道: “父皇,有了这种稻子,咱们的粮食阿里就会小上很多。”i.c “也不用辛辛苦苦的从南越运粮食回来了。” “虽说南越的粮食很好,但毕竟不是什么长久之计!” 朱元璋点了点头,当即便拍板说道: “立刻将这些种子推广下去!” “下一季,咱要吃到这些种子长出来的粮食!”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