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手拿名臣系统,我在古代女扮男装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 215章 下雨、感谢、尘埃落定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清晨。 许玥起身的时候就感到一阵凉意,窗外天色昏沉沉的,压着乌云,下了一夜的大雨,才转为小雨。 “可总算是下雨了,能多下一会儿才好。”她推开窗户透气,含笑道。 这些日子,除了安宁公主一事之外,朝中还有对大旱的担忧: ——入了夏之后,只淅淅沥沥下了两场小雨,地面都没湿呢就不下了。 久晴易旱。 正是稻禾灌浆的关键时候,最是需要水多,一旦旱了,这一季的收成就不好说了。 发生了天灾,朝廷赈灾是必须的,但百姓也要伤好大一次元气,光她知道的,天子和户部的李尚书嘴上都起了燎泡。 再这样下去,急上火的朝臣少不了。…… 五日一次大朝。 这次朝会,一开始气氛就比较严肃,除了——静江郡王父子。 “鸿胪寺卿辰安,吃了吗,怎么脸色又青又白的,是不是书抄多了晚上睡不着?” “顾大人……” “……” 胡子白透了的老郡王精神抖擞,红光满面,带着儿子四处和人打招呼,不找别人,就找被罚了抄书的臣子。 朝会还未开始,只不过今日众臣心知有事发生,不约而同的来早了。 所以,老郡王行为虽然嚣张了一点,但并没有违反礼制。 被叫到的人一脸隐忍,因知道天子心意不敢违逆,倒叫这双闲人得意了,心中忿忿不平。 许玥发现鸿胪寺卿的额角青筋凸起,怕是他自个儿干的事儿,还以为陛下蒙在鼓里,想到前日陛下发的大火。 她眼神微闪过一丝怜悯: 可怜的。 能听几句骂已经是不错了,堂堂一个正四品的鸿胪寺卿,居然收了胡人的金银,难怪呢,和他没什么大干系的事这么卖力…… 望了一眼后不感兴趣的收回了目光。 大难临头之辈。 许玥准备走向自己的工作地点,背后忽然一道声音叫住了她。 “许修撰,等一等。” 静江老郡王原本正对一个臣子火力全开,被世子一胳膊肘怼了,回过头,顺着儿子眼神发现了许玥。 眼睛一亮,急匆匆的跑到了近前,才压着声音把人叫住。 待这位朝中新任红人回转了身子,略带疑惑的看着自己。 老郡王一张几十年的老脸都红了: ——哎呦,难怪听说这位打马游街的时候,一京城的闺秀都失了心神,少年郎们都换上了红衣玉冠。 白马的价格都涨了许多。 可惜自己当时没去看,还以为是吹的呢。 如今仔细一观: 名副其实。 亲爹不给力,世子上前一步,这几天里这位一般不多话看着是个寡言少语的,真说起好听话来也得心应手。 “……许修撰为姐姐的援手,我们静江郡王府铭记于心,日后朝上有事,我父子必定倾力以助。” 话不长,但很有分量。 静江郡王府虽无实权,但宗室的地位摆在那里,认真起来也难以忽视。.. 闻听此言,许玥方才明白,应该是天子私底下传了话或召见了他们,给了一颗定心丸。 或许还将自己的对话告知了老郡王和世子,两人才会有这般感激之言。 一念及此,她轻声道: “安宁长公主深明大义,有功于朝,下官只是言出于心罢了,对得起自己便可,担不起郡王和世子这般大谢。” “怎么担不起?” 老郡王眼眶里泪珠打转: “小女一去胡地二十余年,这些年我最怕的是什么?” “就怕礼部来人,送上讣告和赏赐,要我节哀……每每半夜惊醒,心如刀绞,我就这一儿一女。” “白发人送黑发人,我受不了。” 说话之时,老郡王满头的白发和白须颤动,令人只觉凄凉无比,浑然没了这几日胡搅蛮缠的气势。 世子伸手扶住了亲爹。 许玥暗叹,其实和亲公主名义上已经算是先帝的女儿了。 可法理之外,还有人情。 老郡王和世子还是称呼长公主为“小女”,“姐姐”,可见心中感情之深。 说来也是,据她所知,皇室子嗣一向不丰,先帝就不说了,其他宗室,不论远支近支也没几个儿女多的。 物以稀为贵。 膝下就这么几个儿女,所以都是捧在手心里。 静江郡王府,老郡王一辈子活下来的也就安宁长公主和世子两根苗儿。 叫他如何不思念女儿? 许玥定了定神,温声劝道: “老郡王要保重身体才好,长公主即将归朝,你们还有许久时间,有一家人团聚的好日子要过呢。” 既然双方都心知长公主归朝一事有了八成把握,她也就放开了说。 世子也劝,老郡王才止了泪,又对许玥道谢之后,见时间不早了,才从这个隐蔽的地方退了出去。 啪啪啪。 不多时,三声静鞭响起。 众臣肃立,天子登上御座,早朝正式开始之后,他环视一圈直接开口问: “安宁奏请归朝一事,朝中已经议论多日,众卿都是国之栋梁,为何在此事上浪费了如此之久?” 天子一锤定音:小说 “允与不允,今日就出个结果。” 还能有个什么结果,陛下你都把自己的意思明晃晃摆了出来,我们吃饱了撑的,为了一个长公主和你作对。 说白了,安宁长公主归朝,和大多数臣子其实没有任何利益关系,他们只是本能的不太能接受这件事。 何曾有和亲公主归朝啊? 可在京城这个名利场打滚的人,不说其他的,耳目灵便是第一。 明白了上意所在,众臣半推半就,崔首辅出列,代百官上言。 一番话大义凛然,从各个角度说明迎长公主归朝的必要性,文采之斐然,法理之正确,让许玥不由心中默记。 “……故此,臣请陛下迎安宁长公主归朝!” 其他臣子众口一声: “请迎长公主归朝。” 这一件事终于尘埃落定了。 晨光从窗杦透过,洒在许玥的身上,她微微一笑,执笔沾墨落于纸上: 盛元三年,安宁长公主请归,朝议十日,帝问臣何意,众臣皆言:“请归”。…… 这件事告一段落,众臣都以为没什么事了。 就顺嘴讨论一下让谁去出使胡地。 这个差事不好不坏,胡人前几年大败后元气大伤,出使没有太大危险,能多一份资历,但油水不多也不太重要。 周阁老随口提了一句,让鸿胪寺卿选一位通晓胡语的臣子。 专业对口嘛,没毛病。 没成想,陡然听见上首天子含怒带笑的声音: “哦,让他去选倒也合适,毕竟和胡人多年来往互通有无,应该最是了解该派谁去,你说是不是啊,鸿胪寺卿?” 天子之言如同一场惊雷。 一时间,朝上鸦雀无声,许玥一眼望过去,百官脸上有惊讶、骇然之色的居多。 无数道目光落在软倒在地,涕泪横流的鸿胪寺卿身上。 他猛的叩首,眼泪簌簌落下,身子颤抖不休,见此情状谁的心中都有了数了,有人还有些看不起: ——居然连为自己辩解一句都没有勇气。 稍后,这些人才知道,辩解已经没有用处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