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嘉靖:朕真的在修仙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00章 格物致知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王阳明接过张璁手中的弓箭,仔细观察了一番弓箭上的瞄准器。 下一刻,他直接张弓亲自体验。 他感慨道:“弓箭有此物,如虎添翼” 虽然对一名出色的射手而言,瞄准并不只靠眼睛。 真正的弓箭手瞄准都是自己! 普通弓箭手初学射箭之时,想要射中目标,通常会有意识的寻找某些参照物。 例如箭靶身体或者弓弦上的某些细节。 这也就能解释,一个弓箭手换弓箭很容易丧失准确度,而军营的弓箭队配置的弓箭都是标准制式的。 随着技能不断提升和经验逐渐丰富,就可以利用差瞄。 换而言之,就是用身体做瞄准器,身体上的每个靠位点都是瞄准器上的刻度。 当然,除此之外在武学盛行的大明还有另外一种瞄准方法——无意识瞄准。 更准确地说,依靠冥冥之中的直觉。 凡到神养之境,也就是大宗师。 冥冥之中与道互感,自然飞花摘叶皆可伤人! 一般的武者到达化劲的层次,如果勤加练习也能成为“神射手”。 不同于玄乎的神感,一般的武者使用无意识瞄准其实不是完全不瞄准,而是不去刻意在身体剑把弓弦上寻找参照物。 通俗地讲就是估打,可以想象成投篮丢石子,依赖经验和感觉。 仇钺也曾学过弓箭,他所使用的就是无意识瞄准。 大脑不去刻意地寻找参照物,而是在潜意识中模拟出射出之后的路径。 一般新手很难做到,就会先去尝试投壶扔石子。 他爱不释手地抚摸着小巧的瞄准器,看一下楚言的目光变得更热切了。 就是如此一枚小巧的工具,就能一下子将普通人和化劲强者之间的距离拉近。 工具的强大,可见一斑! 杨一清好奇地问道,“少年郎,是怎么想到造出这样的奇物?” 楚言笑了笑,“这其实就是一个很简单的力学问题” “力学?” 又一个陌生的词汇,出现在众人耳中。 楚言却没有继续解释,而是向朱厚熜求来一支弓箭。 他目光炯炯看向王阳明,指着弓箭说道:“先生武学精深,想必能看得清弓箭射出刹那的痕迹” 楚言将白板举了过去,“烦请先生在板上画出轨迹” 王阳明点点头,伸手接过碳笔和白板,立刻就在白板画出了一条左右摆动的路线。 “哎?弓箭射出不是直线吗?”有人忍不住惊呼。 刚刚几人射箭的时候他们看得格外清楚,分明弓箭离弦是成直线! 王阳明摇摇头,沉声道:“诸位眼中所见未必为真”他扬了扬手中白板,“这正是我眼中所见” 楚言笑哈哈地接过话茬,“箭出之时,如灵蛇出洞,左右摇摆” 他用碳笔在白板上画出了上下交叠的弯曲弓箭,并且着重圈出了两个交点。 他让一旁的卫士举着白板,自己则张弓搭箭。 “拉弓时箭没有弯曲,但我松开弦的时候”他顿了顿,众人的目光随之看来。 手指的摩擦,让箭先谈到了左边指的箭头向右转道,接着弦回到了原位,箭头向左扭曲。 他小心地向众人演示了这一过程,并且解释道:“正确的射箭姿势就是利用了这种震动,让箭扭开了弓!” “哗——” 碳笔与白纸摩擦的声音。 “只要让设计的目标与这两个节点处在同一条线上,就能完美地击中目标,这就是瞄准器的原理” 朱厚熜带头鼓掌,赞叹道:“观察入微才得真知灼见,向天地所求亦能格物致知!” 王阳明和杨廷和闻听此言,皆不由眼神一动。 王阳明陷入沉思,喃喃自语:“格物致知,向外而求?” 幼年时的经历,让他放弃了向外推求“知识”,而是向内追求本心的良知。 这一内一外的区别,你是心学和理学一个关键的对立点。 朱熹认为格物致知,就是要不断向外推求客观存在的真理。 两人的观点都有各自合理的空间和范围,但都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一些东西。 如今楚言的格物,恰如一道惊雷炸响在王阳明的心湖。 如此格物,方为真格物? 他当初格竹是想通过竹去窥探人生,窥探整个国家,但没有去想到竹子背后所存在的天地自然。 他看了看手中的弓箭,长声一叹:“格物致知,穷天地之理!” 杨廷和目光闪烁,也一下子想到了关键之处。 他找到理学再次强大的钥匙了! 杨廷和看向楚言眼神变得无比热情,这哪里是什么初出茅庐的愣头青,分明就是未来理学崛起的希望! 儒者,兼容并包。 杨廷和绝非固守传统的腐儒,也不是只会打压异己的卫道者。 身为大明首辅一个在官场沉浸四五十载的人。 他骨子里其实有很强的“实用性”,朱熹理学中对于天地自然之理的追寻,不正可以演变为如今的“格物致知”! 陛下要强推理宫,他们为何不能借力? 借此而发展理学,继续和心学打擂台! 他轻声一笑,内心无比的快意,到了现在他才算真正的放下心中忧虑。 朱厚熜察觉到了两人的反应,也微微点头。 不枉他煞费苦心,终究让两人有所体悟。 要从思想的层面改革,儒不能不改。 但如何改,改成什么样,却需要不断追寻。 有些东西,朱厚熜也无能为力。 他只能提供一点契机,让儒家本身的力量迸发。 庆幸,他所处的时代恰好拥有着让这点契机萌生的可能。 思想的,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种种因素互相交杂,才共同形成了如此富有魅力的大明,也才造就了这样一个可能。 杨廷和长叹道:“肉食者鄙未能远谋,臣等之大错也!” 顶着蒋冕等人费解的目光,杨廷和脸色红润的说道:“臣提议,全面展开理宫的建设,不遗余力地推动这项任务!” 大臣们一下子沉默了,他们想不通杨廷和态度转变的原因。 有人猜测是首辅妥协了,别人猜测是杨廷和老糊涂了。 王琼却在暗笑,他看出了老对手的意图。 只要让获得的利益远大于失去的损失,那么一件事就有去做的可能。 而当一件事情损失可以急剧缩小利益无限扩大,那就一定要去做。 透过楚言接二连三的惊人之举,他不难想象陛下绝对有兼顾百姓利益和朝廷决策的办法。 不用大兴土木劳民伤财,又能清史留名,何乐而不为? “杨阁老深知朕心,诸位爱卿以为如何?”朱厚熜环视四周。 张璁一干人等自然首先响应,大呼建设理宫。 在杨廷和的推波助澜下,沉默的大臣们也接二连三地表示支持。 整个高台一片祥和,君臣相得。 只是谈及到了道宫,气氛就变得有些诡异。 朝臣们认为,皇帝修道是昏君之举,要将自己的爱好变成举国推行的国策就更是昏庸。 这番话只能在肚子里说,谁也不想当面顶撞。 毛纪思索良久,刚想开口。 “轰——”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