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八岁瞎眼圣孙,开局爬出大明皇陵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23章 君子不器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朱允熥思考片刻,开口说道, “爷爷,允熥与几位叔叔接触下来,并未觉得几位叔叔有什么问题。” 老朱闻言,眼中的失望一闪而逝,同样,随之消逝的还有几分说不清道不明的意思, 朱允熥低下头,表示自己方才说的话并不似作假, 但其实, 朱允熥精于洞察,老二和老三他们又是那么的个性鲜明,如果真要让朱允熥去说,他怎么可能说不出老叔们的几个缺点? 有时候情况就是如此,不说不代表不知道,知道了不一定要说出, 不说最起码不会犯错, 而朱允熥若是说了,朱元璋不知道心里又会去怎么想了, 你一个当小辈儿的,就敢这么肆意批评你叔叔们? 哪怕是朱元璋亲口要朱允熥去评价的。 朱允熥把自己的定位摆的很清楚,他知道自己不是哥哥,能以小辈的身份去评价长辈, 还不会惹朱元璋生气的,只有朱雄英一个, 所以,朱允熥哪怕是私下和哥哥说再多,他也绝不会在爷爷面前露出破绽, 朱元璋看了朱允熥一眼, 一大一小,两只狐狸,不知不觉中就完成了一次博弈, 谁输谁赢不好说,但有一点,朱允熥是安全了。 朱元璋自言自语道, “老二、老三、老四这哥仨,能合作,但不能共事。” 朱雄英兄弟二人闻言,均是有种被醍醐灌顶的感觉, 就像前面说的,这朱樉哥仨个性那么鲜明,任谁都能看出来,但像是说的这么一针见血,只有老朱一人,琇書蛧 到底是知子莫若父,从最开始分封时,老朱就是这么安排的, 三兄弟能合作打援,但是要保持距离。 而消灭北元后,老朱最大的让步,也只不过是让老三和老四,一起共事, 事后迫不得已,才强行加入了老二。 朱元璋看向朱雄英,语重心长的说道, “你二叔这人没有心,前面支起来个靶子,让他打,那他能消停一会儿, 可真等到这个靶子被打倒那一天,他这劲可就往身边人撒了, 老三这孩子傲气得很,他心里也不服二哥, 老四有野心,但守规矩。所以,这哥仨,老三能和老四放在一起,但老二和老三绝对不能放在一起。” 朱雄英就算依靠系统的力量,对二叔和三叔他们有了一定的了解,甚至说,这种了解比绝大多数人都要深刻, 但,到底,这些了解都是冷冰冰的数字和词条, 与爷爷对自己儿子们那种知根知底的了解,还差得远呢, 不夸张的说,这些小朱们只要一撅腚,那老朱就知道他们要拉什么屎, 朱雄英认真道, “爷爷的话,孙儿记住了。” 朱元璋揉了揉朱雄英的脑袋,他也不必说的太过深刻,自己大孙儿很聪明,点到为止即可。 接着, 朱元璋又讲道, “秦朝行郡县制,那些鼓吹分封制的老儒们,都叫破了脑袋,等到秦朝灭亡后,又把这秦朝的灭亡怪罪于行郡县而不行分封上, 那刘邦想着行郡县,可又有着行分封的压力,最后搞出来个郡县封国并存,这么不伦不类的东西....” 朱雄英和朱允熥兄弟二人闻言,下意识对视一眼,随后纷纷竖起了耳朵,认真听讲, 老朱很少去讲历史课,但是老朱只要一讲,就与学堂里的那些先生完全不同, 那是多少经验凝炼,又站在帝王的高度去思考,才浓缩出来的精华,.Ь. 只要认真听,一定会学到东西! 朱雄英放松呼吸,思考道, 秦朝行郡县遭到巨大阻力, 汉朝行郡县制又遭到巨大阻力, 晋朝行分封制又又遭到巨大阻力, 洋务运动时,那些张罗着学习西方技术的官员,被保守派骂的狗血淋头, 可到了要改革清朝制度时,那些保守派眼里的激进派官员,反而又成了保守派。 事实证明,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的手中,那为何新事物总会遭到巨大的阻力反对的? 除了新事物会损害到旧势力的利益外, 那就是旧的东西,已经被验证过有用了,这是一套既定的公式, 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只要在舒适圈内,旧的就是比新的稳当。 王莽血淋淋的教训在前, 新的东西好不好用我不知道,但我知道,不作死,就一定不会死, 可是, 新事物在不断的取代旧事物, 就像郡县制终会取代分封制一样, 但是..... 朱雄英抬头,看向爷爷,正对上爷爷灼灼的目光, 洪武建朝,又是行的分封制! 这就等于说,老朱又把旧的东西捡起来了,而且还效果很好! 似乎大致猜到了大孙脑中此刻在想着什么,朱元璋呵呵一笑,就像狡猾的老狐狸一样, “知道咱为什么行分封吗?” 朱雄英摇头道, “孙儿没全都想出来。” 朱雄英想出了很多理由,但似乎都没有直指核心, 朱元璋建朝,要复行分封,引得多少儒生死谏,最后杀的是人头滚滚,方才质疑声渐熄, 可以说,明朝分封制是在血与火之中筑成了, 朱元璋付出了这么大代价,也要弄分封, 朱元璋见大孙儿呆萌的样子,哈哈一笑,得意道, “还能因为啥,分封制好用呗!” 朱雄英听到这个答案后愣了下,随后恍然大悟, 这个答案真的很老朱! 说着必须要用分封,必须要用郡县的那些人,就像是学校中学习中等的那类人,他们只能用既定的公式去套出答案, 而朱元璋,俨然到了学神的级别,他不是为了套公式而做题的,他是真的要解题, 所以郡县制和分封制对于朱元璋而言,不过就是一个工具罢了,哪个好用用哪个, 至于说什么开历史倒车,老朱想都没想过,这不是臭矫情吗? 朱元璋绝对是追求极致实用主义的。 朱元璋笑过后,又是认真道, “周朝最开始搞分封,是因为周人是个小部族,他们管不来那么大天下,所以只能分出去。 咱那时候的情况,与周人差不多,咱这天下是打起来了,可还不稳当,咱管不过来, 管不过来怎么办?那就得找人帮着咱管。” 朱元璋抬起两只手,就像天平一样, “要用郡县制,那就是把咱的江山托给外人去管。” “要用分封制,就是把咱的江山托给自己人去管。” “反正都得要人帮咱去管,哈哈,咱想都没想,就选了分封制!” 琇書蛧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