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地煞之主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03章 不灭金身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第103章不灭金身 动荡的一夜过去,第二天议论纷纷,闹得满城风雨。受此影响,慈平寺的口碑一落千丈,香客信徒锐减。 陈晋与马生申分别,带着小倩回到宅院,小倩东张西望,颇为好奇的样子。 说是侍女,可陈晋哪里需要人服侍?收留对方,一则还人情;二则心生恻隐。 安排好房间,陈晋开始面对面进行询问,主要是想多了解下,看她有没有什么忌讳之类。 小倩回答:“公子,在正常情况下,其实我就是个正常的人。” 陈晋:“……” 这不是废话嘛:“那何时才算不正常?” 小倩却摇了摇头:“我不知道。” 陈晋皱起眉头:“我明白了,你的意思,是不可控?” “差不多。” “那好吧,你且在屋内休息,我出去一趟,带着你不方便。” 小倩很乖巧地答应了。 陈晋出门,先去王家探视,一问之下,听到王怀易还在酣睡,便不去打扰,转身走掉。 对于王怀易而言,此事已经得到解决,能够回归到正常的生活了。 上街寻找,走进一家铁匠铺子。 “公子,要打铁还是买铁?” 一脸虬须,身材魁梧的老板问道。 陈晋目光四下打量,看了一阵,说道:“老板,我想请伱帮忙熔点东西。” “熔什么?” 陈晋当即拿出那尊金佛。 老板看见,眼睛登时直了:这么大的金佛颇为稀罕,而且造工精致,不是凡品。 说话都开始结巴:“这,这个东西……” 他倒不是见财起意,而是担心金佛来路不正,会连累到铺子。 陈晋拿出游捕腰牌:“我是巡捕司的。” 官方身份的作用性立刻显示出来了。 铁铺老板答应做事,赶紧生起炉子,把碳火弄得旺旺的,然后将金佛放进去。 半个时辰后,望着纹丝不动的金佛,老板额头上的汗水更密集了:“公、公子,这金佛不受热。要,要不,你还是拿回去吧。” 陈晋伸手拿起金佛,只感到一点温热,心里暗叹一声:这玩意果然不同寻常。 留下一块碎银,道了声“麻烦老板了”,离开铺子。 目送其走远,铁匠老板一屁股坐在地上,大口喘气,随即想到了什么,赶紧跪地磕头,口中神神叨叨地念个不停,似在祷告,祈求佛祖莫要怪罪下来…… 陈晋直接买了辆马车,回到宅院把小倩接上,出城奔赴五岭,来到出云观。 听闻他来了,顾乐游十分欢喜地奔出来迎接,当见到小倩,这道士心里犯起嘀咕,把陈晋拉到一边问:“此女是谁?其身上阴气甚重,恐怕命不久矣。” 陈晋把小倩的出身来历说了。 顾乐游听完,叹一声:“原来是个苦命女。” 陈晋打量着出云观,正有几个工匠在忙活做事,随口问道:“道观修葺得如何了?” “有钱好办事,最多三月,即可完工。” “挺好的……道士,我这次来,其实有事找你帮忙。” 顾乐游道:“咱们之间,何须客气,且进来说。” 在内室,陈晋拿出金佛。 顾乐游看到,先是双眼放光,然后眉头紧锁,迟疑道:“难不成,那肉身佛便化身为这尊金佛了?” 陈晋回答:“就算不是,也有莫大关系。” 顾乐游吞了口唾液:“我说书生,你胆子忒大了去。这样的东西,岂是能随便带在身上的?” 其向来不喜释家,道释不两立,说起慈平寺的僧侣,基本以“秃驴”为口头禅。但损骂那些和尚是一回事,现在面对“肉身佛”金身,又是一回事。 陈晋叹道:“我不带着,又能如何处理?扔掉不合适,供奉更不能,我现在只想毁掉它。可城里的铁匠铺不管用,唯有跑到山上来,借用道观的铸剑熔炉了。” 顾乐游想了想,一咬牙:“俗话有云:神挡杀神,佛挡杀佛,我今日便与你联手,把这佛给砸了。” 两人去到铸剑处,分工合作,开始忙活。 昔日陈晋跟顾乐游学铸剑,各种手艺基本都学到手了的,如今重操旧活,毫无问题。 烈焰升腾,高温飙升,金佛被扔进去。 然后陈晋提钳子,顾乐游手抡大锤,两人配合娴熟地敲打起来: “叮当!叮当!” 一刻钟后,两人角色互换,继续捶打: “叮当!叮当……” 两刻钟后,他们瘫坐在地上大口喘气。 在滚烫无比的炉火中,金佛依然金光灿烂,眉目慈祥,嘴角隐约流露出笑意,似乎在嘲笑他们的不自量力。 顾乐游叹道:“此佛有金身加持,凡俗之火根本无法损伤分毫,需要用到业火,而或真火才行。” 业火,被称为“在地狱中用来焚烧罪孽之火”;至于真火更好解释,有三昧真火等。 那都是传说中的神火,现在能到哪里找去? 陈晋问道:“要不直接用法剑劈砍?” “不行,看这样子,法剑砍金身,很可能会把剑砍坏了,那就后悔莫及。” 顾乐游目灼灼地盯着金佛:“其实这尊金佛,可是件好东西来着。释家金身,道家元神,都是顶尖存在。尤其这金身,凝聚极难,想要获得,更是举世难求。” 陈晋没好气地道:“是好是坏,得看能否被人所用,好比鬼神,信奉之则为神,唾弃之则为鬼。” 顾乐游说:“那倒是,便说此佛,你要是给我,我是万万不敢要的。” 没有相对应的镇压本事,拿着金佛,乃取祸之道。 当下没办法处理,陈晋只好把金佛收起来,与顾乐游去喝茶。 期间谈起这第一峰的状况。 顾乐游笑道:“现在老赖搞得有声有色,还准备把道观搬到山顶去,占据更好的位置。” “那你呢?” “我没那个心气,也想明白了,道观不管在哪里,都是一间道观,重要的是人,人有本事,才能把道观发扬光大。” 陈晋说:“山上的位置,元气不是更为充沛吗?” 顾乐游摇摇头:“我去看过了的,其实就那样,差别并不大,又不是真正的洞天福地。所以,让老赖去折腾吧。” 说曹操,曹操便到,赖志书过来了,显得意气风发的样子,看来近期过得很不错:“陈老弟,什么风把你吹来了,我正想进城去找你。” “找我?” “找你致谢呀,没有你的指点,我搞不出来现在的局面。” 陈晋:“……” 当初自己真是随口一说,绝对没有未卜先知的神通本事。 顾乐游打趣道:“老赖,你该如何致谢?可不能光耍嘴皮子,得拿出点实际来。” 赖志书大拍胸口:“只要陈老弟开口,能办到的我绝无二话。” 陈晋笑道:“我还真有需求,一瓶精元丸。” “小事耳。” 赖志书直接拿出了一瓷瓶,而且是大瓶的:“不过陈老弟,我自家炼制的药,自家心里清楚,是药三分毒,可不要贪吃,特别是你还这么年轻,得节制点。” 顾乐游听着,笑得眼泪都出来了。 陈晋拿过药,话题一转:“其实我上山来,是为了告别。” “告别?” 顾乐游与赖志书异口同声:“你要走了?” 陈晋点点头:“此间事了,该离开了。” 两名道士对此其实也有心理准备,对视一眼:“既然如此,那今晚便留在山上了,咱们好生痛饮一番,不醉不归。” “正有此意。” 当晚,出云观大开宴席,锦毛山鸡都杀了三只,刘元直接搬出了一大缸的多宝酒。 陈晋早练成了海量,倒没想到小倩居然也很能喝,好奇问起,女孩说她三岁便泡在药酒里头了。 这其实是黎村的一种修行法门,酒属阳性,可用来镇压鬼修的阴气,从而达到一种微妙的平衡。 赖志书见到黎小倩,同样吃惊,在他看来,此女已经一只脚踩到了鬼门关上,属于鬼女的了。 但他没有多问,该吃吃,该喝喝。 酒越饮越少,话越谈越多,赖志书不胜酒力,先回他的明川观了,黎小倩也去客房休息,剩下陈晋与顾乐游两个谈兴未减: “书生,不用等多久,我便去中原找你。” 陈晋道:“中原之大,恐怕不好找。我此行目标未定,不过应该在江州。” “江州吗?我记下了。” 顾乐游有些醺醺然,站立起来,望着天上一弯残月,慨然道:“吾辈修者,当逍遥天地,扬名立万,方不愧此身。书生,以你的才能实力,绝非池中物,此去中原,定能青云直上,笑傲江湖。” 听这一说,陈晋也被激起了心中的志气,没有谁甘愿籍籍无名,也没有谁甘心郁郁而居,当下吟道:“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顾乐游眼神都放光了:“书生果然是会吟的,当真是好句,好句呀。咱要是有这才华,上春风楼都不用掏钱的。” 陈晋:“……” 好好的气氛,全毁了。 第二天,陈晋带着小倩回城,让小倩留在宅院,他则再去王家,与王怀易告别。 “守恒,你要走了?” 王怀易颇为不舍。 “有缘的话,咱们会再见的。” 王怀易听懂了“有缘”的意思,就是在科举路上,如果他能中举,便能离开岭南,进入中原。 陈晋马不停蹄,又去巡捕司跟杨荣说了声。 这些都是场面上的人情,不能忽略不理。另外,还有部分手续需要办理妥当。 最后则是马生申了。 再见马生申,陈晋竟有一种“陌生”的感觉,简单地说,居然感受不到对方那旺盛的气血了: “生申兄,你,你突破了?” 马生申淡然道:“在马子山上战过一场,有所领悟。” 陈晋:“……” 这是何等逆天的武道天赋呀。 如果说马生申之前是第三境“洗髓”,那现在就是第四境“行炁”了。到此境界,不但能以气驭刀,还能隐藏气血,颇具返璞归真的意味,可称之为“宗师”。 宗师级的高手,天下间都不多见。 当下道:“生申兄,以你的本事,只要走出去,必将扬名天下。” 马生申呵呵一笑:“我更喜欢留在娘子身边,一日三餐地过日子,便足够了。” 人的志趣,便是如此,不可强求。 回到宅院,再把租赁事宜处理完毕,其他便没什么了。 在这时空,远行本是一件极为重大的事,需要做好各种准备,但对于陈晋来说,却是轻装上阵,显得轻松;小倩也是个省事的,随身一口小包袱,不知里面装着什么。 他们最后休息一晚,明早就启程。 是夜,陈晋做了个梦,在梦中,出现一个老僧,有老又瘦,浑身皮包骨,骷髅般的头颅光秃秃的,头发须眉皆无,说不出的怪异:“公子,汝信佛否?” “我信你的大头鬼!” 陈晋仗剑,一剑将老僧劈开两半。 然而下一刻,老僧重新合成回来,笑吟吟道:“佛者,百世轮回,不死不灭……” “看剑!” 陈晋又是一剑将其砍断。 “公子杀性太重,善哉善哉!老衲下次再来……” 老僧说完,缥缈无踪。 黑暗中,陈晋睁开了眼睛,犹如夜空中的星辰:有些事情,注定了无法躲避。 第二天清早,用过早餐,陈晋赶车,小倩坐在车厢里,出城而去。 虽然缺乏先进的交通工具,远行的话存在诸多不便,但基本都有官道通行,每隔一段路程,还会有路碑指引,倒不怕走错路。 这一趟行程,并不赶时间,陈晋就不急。到了中午时分,天气炎热,见路边有间茶铺,便停车进去歇息,喝点茶水润喉。 突然听闻一阵急促的马蹄声,却是一队骑士从府城方向疾驰而来。 陈晋好奇看了眼,发现每一骑的背上都带着一大捆竹筒,显得古怪。 这一队骑兵路过茶铺,却没有丝毫停下来的意思,迅速地跑远了。 茶铺老板见状,叹一声:“如此奔跑法,不知得跑死多少匹好马。” 陈晋问:“他们是报信的官兵?可是有大事发生?” 老板笑道:“哪里?他们是给京城贵人们运送进贡荔枝的。” 陈晋“啊”了声,大感意外,随即想到:岭南特产荔枝,当下正是果季。 又好奇问:“那些荔枝果子携带于何处?” “就在骑士背负的竹筒之中,竹壳坚实,可防止磕碰,然后密封,能够保鲜。” 陈晋恍然明白过来,一句古诗顿时涌现心头: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第一卷终,求支持呀,你订阅,笔者肯定知道的,这不是荔枝…… (看完记得收藏书签方便下次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