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地煞之主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24章 当书火了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第124章当书火了(求订阅) 不出意料地,《无边风月箫箫下》火了,褚秀才抄好的数本,一天功夫全部租借了出去,后续来问的人更是络绎不绝。 据说租到书的,已经有人开始做起了二道贩子…… 在这行当里,可没有版权保护的法规与讲究。 褚秀才只恨自己没有三头六臂,若是能抄写得更快一些,抄多几本,就能帮书斋赚多点钱。现在的情形,大头都被外人赚走了。 陈晋不管那些,他从没有想过靠这来赚钱。除非大规模印刷,否则光靠手抄的话,就算抄得再快,也是无用。 试水之作,只是为了获得宣扬,从而探寻验证《立言篇》的玄妙。 对于陈晋来说,越多人看越好。 口碑发酵,一传十,十传百…… 这才是真正的目的。 书火了,连带三味书斋也火了,吸引不少人来打卡。 客流量是最直观的经济指数,他们虽然租不到书,却会顺便买点笔墨耗材之类。 但仍然那句话,不管是写书,还是开店,陈晋都不是奔着赚钱去的。 嘈杂吵闹之下,反而觉得嫌烦。 店里生意好起来,褚秀才最为高兴,觉得自己的饭碗捧得稳了。 与此同时,对于陈晋的“连载”策略钦佩不已。 任凭外边的人如何做二道贩子,他们想要获得后续内容,都要到三味书斋来。 所以书斋的热度会一直保持住。 如果是写好完本的,别人全部抄录后,便一哄而散,哪会再管你? 然而陈晋后面,却是越写越慢了。 这段时日来,他一直沉浸在《立言篇》中,熟读法诀,修习其中法门,发现核心机制其实与“鬼神香火”类似。 香火神道是敬奉信仰的人越多,愿力便越强; 《立言篇》呢? 则是写出的东西越多人看,越多人接受追捧,那产生的文气神韵就越多。 两者对比起来,很容易得出“异曲同工”的结论。 只不过香火道以教义宣传,而《立言篇》则是写诗词文章罢了。 可不管是教义,还是诗文,总离不开“意识观点”的输出。说白了,便是跟别人讲道理,并且让别人认同你的道理。 就这么回事。 这个内核形式,几乎能涵盖方方面面。 文庙《立言篇》的输出方式,明显温和许多,讲究“文以载道”,“寓教于乐”等。 否则的话,也不会认可风月小说。 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内容,最能获得人们的喜欢,也最容易在市井间流传开来。 故而陈晋才选了这一本作为切入点,几天过去,效果反馈来了。 泥丸宫,内景观,《立言篇》上。 之前空白的书页如今密密麻麻地写满了字,但不用担心会把书写满,毕竟后面空白的书页数不胜数,似乎永远都写不完,当前只写上那么几页而已。 按理说,《无边风月箫箫下》的热门,基本算是“立”住了的,可字里行间酝酿出来的文气神韵少得可怜,就那么一两丝的样子。 难道是看的人还不够多? 的确有此可能,毕竟目前写的篇幅,连全文的十分之一都未够。 至于租出去的书本数量,也就是八本左右,外面看过的人当然不止这个数了,几十人是有的。 该数据自然称不上“多”,但要知道,即使在江南州域,下辖的众多老百姓中,能识字读书的也是少之又少。百里挑一都是乐观的比例,千里挑一,甚至万里挑一,才是实情。 从这个基础上看,《立言篇》比起香火神道就差远了。毕竟跪拜祭神,人人都能做到,可读书识字,就不行了。 又或者说,两者的本质特性,注定了要走的路径不同。 陈晋更关心的是如何快速凝聚出文气神韵来,因此在选择方面,走了个捷径。 只是目前看来,这条捷径的效果并不好。 他忽而又想到,因为在题材体量上的巨大差别,会不会存在权重的问题? 也就是说,写讨巧的通俗小说权重低,写正规的诗词文章权重高。 这也是很有可能的事。 因此接下来两三天,陈晋都在进行仔细的观察,当他看到那句“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上滋生出了一丝文气后,他终于确定了: 真得是权重。 《无边风月箫箫下》洋洋洒洒已经写了几万字,而这一句诗,才十个字而已。 两者根本不是一个等量级的,但产生的文气神韵,却相差无几。 也别说完本不完本的,那句诗同样没有写全。 弄清楚这个问题后,陈晋发现《立言篇》的内核逻辑还是相当严谨的,立场始终站在主流体制之上,想要投机取巧,没那么容易。 如此一来,想要通过风月文来收割文气神韵的打算基本落空了。 陈晋的更新也就没有那么积极了。 当然,并不是说前面所做的一切白忙活了,没有做过的话,又如何验证? 况且,也是收获到一些文气神韵的,只是不符合预期罢了。 更新慢,没有新稿出来,褚秀才却急了,他可正等着抄,也等着看呢。 正看到热烈刺激处,结果下面没了,着实叫人心焦。 自从店里人多后,陈晋都是在家里赶稿的,褚秀才虽然有几分猜测,但也不敢肯定“笑笑生”便是公子,就算肯定了,也断然不敢说出去。 此事涉及名声风评,哪能随便说的? 再怎么样,写小说都不算正事,何况写风月文? 所以他只能旁敲侧击地催稿。 陈晋很光棍地道:“作者殚思极虑,写得艰难,要等他一等。” 褚秀才疑问:“若是写不出来了,又该如何?” 陈晋一耸肩:“能如何?” 褚秀才为之哑然,随即不甘心地道:“那样的话,市面上肯定有不少人会狗尾续貂,冒名顶替,接着乱写一通的。” “还能这样做?” “当然了,大家看了前面这么多,岂能不看到个好的结尾?有人想看,就有人续写。可他们最终写成怎样,又是一回事。” 陈晋心道:原作的结尾可是家破人亡,称不上好的结尾……便含糊道:“我会去催促一下作者的。” 事情的变化比预想中快,随着《无边风月箫箫下》的拖更,甚至断更,市面上已经出现了别的版本,而且是好几个版本,都打着“笑笑生”的名号,但续写的内容乱七八糟,全奔着肉搏戏去的,将人物的关系乱搭一通。 从别处获悉后,褚秀才气得都吃不下饭了,请陈晋想想办法。 陈晋淡然道:“这样的事无法避免的,管不了。” “但是他们这做法着实让人恶心。” 褚秀才仍觉得不忿。 陈晋想了想:“抄书的事,可以放到一边了。” 闻言,褚秀才暗叹一声:自己又要失业了,实在不舍得…… 却听陈晋接着说:“褚秀才,你可愿意留下?” “留下?” 他精神一振,连忙问道。 “嗯,留在书斋当个普通店员,月俸没那么多,一个月两贯钱,依然包午饭一顿。” 这条件的收入自然比不过抄书,胜在清闲,光是那一顿饭,就远超其他了。 褚秀才忙道:“承蒙公子收留,褚某自然愿意留下来做事。” “谈不上收留,我这店里,本就需要个人手的。” 陈晋心中已有计划,不可能天天守着三味书斋,小倩亦然。两人都属于修行中人,每天的时间,除开必须解决的日常琐事,重心都要放在修炼之上,哪有那么多闲工夫招呼客人,讨价还价? 这种情况下,留下褚秀才,让他做前台,再合适不过。 其做事勤奋且细致,能胜任这份工作。 他更需要这份工作。 解决了工作问题,没了后顾之忧,褚秀才明显变得轻松起来,问道:“公子,今天此道中人没有新作吗?” 说起书法,这几天来,陈晋先后写了九幅。 每一次,几乎都是前脚刚挂上去,后脚就来人买走了。速度之快,都让他感到怀疑,是不是被人监视了。 但巡查一番后,又没有发现异样。 后面几拨来买字的,并不是那个说哭就哭的痴怪书生,而是另有其人。 不同的人。 卖字之际,陈晋仔细观察,但都失望了。 这些人气血平庸,就是普通的人。 好奇之下,陈晋问对方为何要花一两来买这字,对方只回答说觉得字好,所以就买了。 这答案明显是托词。 如果是一次两次,也许还有可能,但那么多次,就绝非偶然了。 可以肯定的是,幕后有人在收购他的字。 是谁? 那个怪书生吗? 真得是觉得字好词佳,然后青睐有加? 褚秀才则兴冲冲地说可能是遇到藏家了。 他口中说的藏家,也是炒家,时常在文庙街一带活动,在各种店铺流连买货,若是遇到觉得有潜力的新人作品,便会趁机大量买下。 买回去后,当然不止是收藏,主要是等待升值,然后大赚一笔。 做这种买卖的,首先得具备过人的目光,还要有雄厚的本钱支持,以及人脉关系等。这样,才能把货品炒起来,从而做到奇货可居。 现在陈晋碰到的情况,有点像,但又存在诸多差异和疑点。 可不管怎么看,此事对于他都没有任何坏处,写出的书法,本就是拿来卖的,卖得好,总比无人问津强。 不过陈晋是个爱较真的人,既然觉得疑惑,便想要弄个水落石出。 今天,他又拿出了一幅书法作品,上面写着“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和月。” 见到此句,褚秀才赞叹不已,大呼“有才”。 小心翼翼接过,就想挂上去。 有客进来,口中叫着:“店家,可有‘此道中人"的新作?” 果然就来了…… 陈晋眉头一挑,打量对方,这次来的人却是个随从打扮的青年,长相普通,全身都普普通通。 褚秀才晃了晃手中的字:“正有一幅。” “多少钱?” “一两。” 报出这个价的时候,褚秀才其实有那么一点不情不愿。 随着行情紧俏,他跟陈晋提议过,该涨价了。一幅从一两提到二两,而或更多,都是可行的。 然而陈晋并没有接受,依然坚持原价,只卖一两。 对此褚秀才颇为费解,有钱赚为何不赚?转念一想,猜测陈晋并不想通过售卖作品来牟利,而是要籍此扬名。 这样解释的话,就通了。 也是,如果名气起来了,跻身名家级别,那写出来的作品何止几两? 几十两,甚至过百两都不在话下。 所以,还是公子有格局,看得远呀。 于是褚秀才就不再念叨,一切听吩咐行事。 “这是一两。” 那青年掏出块碎银子。 褚秀才接过上称,确认无误。 银子交易就那么麻烦,很多时候还得剪切,可不用银子用铜钱的话,一贯钱沉甸甸的,也是累赘。 还是用银票简捷。 不过这人来买字,好像早知道了价格,是以准备好了一两银子,分毫不差。 由此可知,绝对的有备而来。 陈晋更被勾起了好奇,如果真是来买字,又何必弄这么多花招? 每次来买,还换着人来。 这算什么操作? 欲盖弥彰? 此地无银三百两? 又或者,故意如此,好引他去的? 青年随从接过书法,很宝贝地拿好了,这才离开店铺。 陈晋道:“我出去一趟。” 说着,轻步而行,走出店门,目光一扫,捕捉到对方的行踪,立刻跟了上去。 跟踪之时,心神警惕地关注着四周情况。 他可不愿螳螂捕蝉,被人黄雀在后。 随着庙会临近,街上热闹了许多,人来人往,特别多的小孩子,他们在追逐嬉戏,一路撒下欢乐的笑声。 走了一段路,陈晋并未察觉到异常,很快捕捉到了个契机,刹那间施展出隐形法。 万丈红尘隐形法,当进入状态,将会处于某种玄妙之境,仿若世外之人,从而更好地观察四周的一切。 他如今修为精进,即使街上人群往来,也毫无妨碍。 那些都是普通人罢了,难以造成干扰。 若是存在奇人异士,江湖高手,那对方在发现陈晋的同时,陈晋也能发现对方。 这次跟踪出行,不就是为了找出幕后之人吗? 当书火了,我要吃烧鸡!感谢书友“蔑十方”的慷慨打赏,本月破天荒! (看完记得收藏书签方便下次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