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唐:给瞎子让座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145章 让庆国公当活靶子?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庆修看着眼前这座高大的城墙,确实有些震惊。 他没想到以吐蕃人的建筑能力,竟然能打造出这种高度将近一丈的城墙。 虽然相对于中原来说,这种城墙算不得多么稀奇,甚至还算得上寒酸。 可在庆修的理解中,这恐怕是吐蕃人的城建能力极限了。 若是在中原,各种攻城器械招呼一轮下来,这城墙基本上就得报销一大半。 然而如今庆修所携带的,仅仅只有三门神机炮,炮弹总共才十发。 虽说他有信心凭这些炮火把城墙轰破,但是后续攻城,仍旧死伤难免。 不过也好在,他们不必攻打这座城池。 就在庆修心下盘算时,城门开启,王玄策春风满面的从城池里走出来。 在他身后则是紧跟着十几名吐蕃权贵,僧侣等贵族。 这些人看到面前唐军威风凛凛的军势,顿时极为震撼,当场跪拜! “我等情愿投降,恭迎唐军入城!” 他们把城中所有的守军全部派出来,阵列在道路两侧,“恭迎”唐军入境。 这条被吐蕃军围起来的道路极长,从城外一直蔓延到城内。 若是将军想穿过去,则只能三两并作一排,排成狭长的长蛇队穿过去。 与其说这是表诚意,反而更不如说他们是在示威。 他们城中有士兵万名,全都是能战之士,凭什么就向你这三千人投降? 纵然有王玄策给的许诺,可你要是连这一关都不敢过,纵然你许下惊天的承诺,谁能相信你可以兑现? 王玄策看到这一幕顿时面色铁青,他猛然回头去看那些投降的贵族,然而这些人却都极力避免和他对视。 “你们这是什么意思?”王玄策的语气居高临下,如同上司责问下属。 这些人都在回避王玄策的视线,没人与他回应。 他当场勃然大怒,正要继续质问,庆修却拦住了他。 “你生什么气?如此隆重的欢迎仪式,你还觉得不够!” 庆修豪迈的大笑一声,他当场翻身上马,直接走在队伍最前列 ,从这条敌军阵列的甬道直接过去。 他身边甚至不用任何一名卫兵包围,任由这些人堵在身旁,非但没有半点惧色,反而还怡然自得的打量起来这些人。 仿佛他才是吐蕃国王,像这般也是理所应当的。 有庆修走在最前,其他人自是浑然不惧,同样骑乘着马匹居高临下的走过。 这条狭窄的路并不算漫长,但那些吐蕃权贵都死死的盯着庆修,反而是最紧张的。 大军一路走来,这城池中的吐蕃百姓都完全看清楚了唐军的身姿和气魄,不免惊叹。 直到他们完全穿过这条路径之后,士兵们全部集结于身后。 这些城池卫兵看上去似乎也不再警惕,正等着下令让他们退去。 可出人意料的是,庆修竟然抢先在他们的将帅下令之前,厉声喝令:“全都退下!” 这一声喝令来的突然,当场让所有人都倍感震撼。 他还真的是在命令这不受他控制的吐蕃军队! 就算他们现在已经投降,可从纸面上看来,庆修的军力也完全不占优,只不过是他的声望太高,能将他们镇住而已。 如果他们现在就动起刀兵,恐怕谁胜谁负还未可知。 至少他们一方是如此想的。 眼看这些人竟浑然不动,庆修再度喝令:“尔等口口声声说真心实意投降,如今竟无一人愿听从我号令,这是尔等的诚意?” “刚投降就不听号令,若是时间过得久了,你们还能臣服?如何让本国公信的过!” “若是还有不服者,本国公大可与你们再战一场,生死尽看你们自己!” 此言一出,所有人都下意识的面面相觑,谁也不敢真的和他们打一场。 王玄策的神色极为不满,他看向身旁那些吐蕃权贵,“尔等还在等什么!” 他们这才当场醒悟,马上带头向庆修再度跪拜。 这次不同于之前在大门外的跪拜仪式,他们是当着全城的百姓、农奴以及地主面前,向庆修表示心悦诚服的跪拜。 连话事人都跪拜,无 需多言,他们此刻也明白,换老板了! 众士兵们当即对庆修齐刷刷的行礼,随后退去,不再废话。 “我等遵命!” 众人齐刷刷的应声,也昭示着庆修至此完全接管了这座大城。 对城池中的老百姓而言,他们并不受任何影响,甚至赋税还降低了,至于其他王公贵族则仍然保持原有的地位,甚至还甩掉了一直压在头上的国王。 堪称是皆大欢喜。 庆修在兵不血刃的拿下此城之后,又马不停蹄派遣王玄策将附近一带所有能招降的,全都收纳下来。 而且这次庆修并未主动出军,只不过是给予他一个名头,以及几名侍从。 这任务看似是艰巨,但实则对王玄策来说根本算不上什么大麻烦。 他的背后有庆修背书,接连投降几座城池后,如今庆修的军力已经极其强盛,至少对付那些零散的城池部落轻而易举,甚至还不需要本部的骑兵动手。 如此一来,王玄策只需要到地方装模作样的恐吓几句,就能吓得他们轻易倒戈投降。 当然,这其中还有一层原因则是,他们早就想摆脱仓多真赞控制,眼下正是好机会。 按照唐朝人的许诺,吐蕃灭国之后他们可以仍旧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当地头蛇,还少了一个压在头上的国王,如此何乐不为? 才短短半个月的时间,大片区域的部落牧民被庆修劝降,旗帜更易。 甚至还有一些奉命前来讨伐唐军的起义大军,也立刻望风而降——他们拼死拼活打,就是为了能有条活路,给谁手下打工不是打? 这吐蕃境内顿时出现了一副极其奇怪的情景,从唐朝杀来的庆修,竟然能在吐蕃本土拉起来一支数量不亚于吐蕃国王的强大军队。 甚至随着时间越来越长,那些一直在东张西望的吐蕃反叛军,竟然大多数都选择了投入庆修的手下。 原因很简单,国王虽然一道命令赦免了他们的罪过,但仓多真赞是个记仇的人,怎么可能轻而易举的放下过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