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德妃她不想走剧本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16章 博霁来信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温宪收到信的时候都已经是一个多月之后的事了,康熙都回銮许久了。 温宪拿着手中的信,又打量着收到的两架机器,温宪自然不懂这些,但公主府的陪嫁里头,什么都有。 很快就来了几个妇人,因为没有收拾好的羊毛,便从街上买了成品的纱线来,织布的妇人对这新款织布机不太熟悉,花了一些时间,才慢慢上手。 上手之后,妇人脸上一直带着惊喜,速度比起她平日里快多了,没多长时间,便织成了一尺布。 温宪上手摸了摸布料,手感普通,她说不上来质量如何,跟她平日里用的丝绸差距甚大。 温宪蹙了一下眉,陪嫁的宫女会意,立马派人去针线房取了几尺棉布来。 这有了对比,温宪心中也有数了,质量差不多,但速度快了不少。 “方才可是你的极限?”温宪问道。 妇人低眉顺眼道:“方才奴才还不适应,所以速度慢些,若是给奴才一些时间熟悉,应该还能再快上几分。” 温宪轻轻点了点头,“赏。” 温宪走到纺纱机跟前,轻轻的抚摸着纺纱机,可惜了,塞外很少有原材料,不然就可以试试这纺纱机了。 温宪坐回暖炕上,四哥说羊毛除味之后也能织成布,现在天寒地冻的,想洗刷羊毛都不是个简单的事。 温宪叹气,看来是只能等开春了。 温宪稍作思索,吩咐道: “将京中来的那匹布裁了。” “是。”宫人捧着布匹前往了针线房。 康熙回京之后这才注意到京中的变化,尤其是透明玻璃的存在,不少权贵、官员,家中都换了玻璃窗。 这还是康熙微服私访的时候发现的,一去大臣府上,害,比自己皇宫都好。 这让康熙好一阵不爽,之前都穷得要借国库度日了,现在家里都用上了玻璃窗,日子过得比朕还富裕。. 康熙黑着脸走的,大臣心中好生忐忑,也不知道怎么了,皇上的脸色就差了。 大臣府上也就算了,康熙想着上酒楼吃个饭,结果好一点的酒楼,都是玻璃窗。 一时间康熙有些怀疑人生,这年头的玻璃都这么普遍了? 御前侍卫上前解释了一番,将玻璃铺子以及江南布局的事情说了说。 康熙恍然,这才知道短短三个月里,京中发生了这么多事。 只是康熙不像其他人那般欢喜的接受了这玻璃,反而心中猜疑,透明玻璃能这么在京中流传开来,里头是不是有什么阴谋。 对于便宜的布料,康熙倒是高兴,这么些年来,布匹的价格都是朝廷定的,稳定在三钱一匹。 若非朝廷严格把控,就以那些个商人的性子,没遇到点灾祸,就要涨价,老百姓们更加穿不起衣裳了。 高兴之余,康熙决定去这江南布局瞧瞧。 迎客的小厮瞧见康熙气度不凡,忙迎上来,“老爷可是要选衣裳,您二楼请,楼上都是江南来的上好衣料。” 康熙打量了一下店面,一楼没有成衣,全是各式的布料,以棉布为多,也有少量的细麻布。 丝织品也有,但多是一些便宜的绢,绸布也有,但不多,只在墙上少量的挂了些样品。 在门口的角落里,甚至还有一个大箩筐,里头放着的是各式的布头,有几个大姑娘小媳妇在那挑选着。 康熙将整个店面内的情况尽收眼底,跟着小厮上了二楼。 二楼一看就精致了许多,更是开设了雅间,想是方便女眷选购。除了有布匹之外,二楼还有成衣,做工皆是上等。 康熙随手翻看着布料,像是不经意的问道:“小二,你们家的布料卖得比别家便宜,不会亏本吗?” 小厮许是最近被问的多了,一提起这个便道:“爷您是最近才回京城的吧?一个多月前小店新开张,那会才便宜呢,足足比别的店便宜了一半。” 小厮脸上带着得意,“东家还许诺我们这些做工的,可以以八成的价格买布,虽然不能多买,一人只能两匹,但也够一家子扯上一身新衣裳了。” 御前侍卫冷脸道:“爷问你话,好生回答。” 小厮轻轻地打了一下自己的嘴巴,赔笑道:“小的一聊起这个就容易跑题,这就跟爷说。” 御前侍卫这才收回落在小厮身上的目光。 “那是因为这些布料都是自家织的,东家在江南招了一批女工,加上自家独有的纺纱机和织布机,速度不知道快了多少。 寻常女工两三日才能织得一匹,还得是好织的麻布、棉布,换成丝绸须得十几二十日才能织成一匹,更别提昂贵的锦缎了。 但有了新款的织布机,女工一日便能织好一匹,甚至熟工还能多织二尺。这样一来,自然布匹价格也没有那么贵了。” 康熙认真的听着,偶尔还问几句,小厮也不懂具体如何织布的细节,只说了些大概。 康熙也瞧出了小厮只知道这么多,也没再多问。随手选了两匹料子,示意小厮带去结账。 临走时还给了小厮一个银角子作赏钱,小厮接着银角子对着康熙不停的弯腰致谢,这一个银角子,都快赶上他半个月的月钱了。 胤禛在一个时辰之后,也收到了消息,他不担心汗阿玛发现他是幕后之人,店铺里没有人知道真正的东家是谁,所以胤禛这才能这般安心。 毕竟这么久了,没有一个人发现玻璃铺子和布局背后是同一个人。再者,就算说出去胤禛是背后的主子,估计都没人信,你说是胤禟,别人可信度还高一些。 西北来了一封信,胤禛瞧了一眼,是博霁派人送来的,胤禛没多想,让人送去后院。 只是不到一刻钟的功夫,布顺达就带着信找上来了。 “这是阿玛写给爷的信。”布顺达将手中的信递过去,里头还有一个信封,布顺达一瞧是四爷亲启,便没拆信。 胤禛正色起来,因为汗阿玛极其不喜朝臣勾结,加上自己平素低调,博霁寻常极少跟他联系,就算是有事,也多是以博霁福晋的名义,写信给布顺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