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德妃她不想走剧本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27章 一切尽在不言中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紫苑陪着元馨坐在暖炕前看书,白芷取了新去内务府领来的月例,给元馨过目。 元馨瞧了一眼白芷的表情,笑着道:“方才不过出去了半个时辰,谁惹你了?” 白芷调整了一下表情,“方才奴才带着小太监们去领月例,在内务府可是受了不少的气,如今内务府的总管官威可大的很。” 元馨笑了笑,“新官上任三把火,总要烧一烧的。” 白芷还是一脸的不忿,元馨示意一旁伺候的玉竹给白芷倒杯水。 “快给你白芷姐姐倒杯水,本宫怕她把自己点着了。” 白芷也被逗笑了,有些不好意思地叫了一声,“娘娘。” “平日里各宫主位的月例都是内务府送来的,今年要自己去领也就罢了,还将奴才晾着,钟粹宫的同奴才一块去的,她们早早的就领到了。” 紫苑同元馨对视一眼,两人眼中都带着笑意,意料之中的事。 “快别恼了,日后若是再遇到刁难,能忍就忍,忍不了就怼回去,你家主子还是能保得下你的。” “是,奴才记下了。”得了肯定的回复,白芷高高兴兴的下去了。 “这凌普这新官的威风倒是够持久的。”紫苑有些嘲讽的说道。看書菈 “谁让他是太子的奶公呢。”元馨笑着道。 “这奶公不奶公也是他自封的,太子认不认还两说呢。” 元馨自是认可的,凌普处处以太子奶公自居,在宫中也算是有头有脸的人物了。 如今康熙怜惜太子,特意让凌普做了这内务府总管,一来是为了更好的照顾太子,二来也是为了给太子更多的权力。 他这一上任,首先被开刀的就是元馨为首的乌雅氏,以及荣妃为首的马佳氏。 因为两家宫中都有高位嫔妃,多年经营下来,两家都各占了不少的位置。 如今凌普新官上任,自然是最好的那只鸡,可以杀鸡儆猴的那种。 一来可以立威,二来也可以给自己人腾位置。 紫苑低声问道:“娘娘,可要奴才给乌雅氏一族透个信?” “不用了,这些年本宫一直管辖着乌雅氏一族,让他们谨言慎行,不得贪污受贿,挪用宫中银钱。 听劝的这些年都老实的很,不听劝的如今也扫不干净尾巴了,凌普估计早就盯上了。” 紫苑也道:“这些人这么多年对着娘娘的话阳奉阴违,也算是给个教训,若没犯大事,总归要不了性命。” “也正好借着这个由头将这些个不听话的、不忠心的清理掉。”元馨说完重新看起了书。 元馨对于这事并没多在意,乌雅氏一族她所重用的人并不多,在宫里康熙的眼线太多了。 若是用乌雅氏一族的人去办事,跟在康熙眼皮子底下没什么区别。 元馨这些年的算计,基本都没经过乌雅氏一族的手。 胤禛下朝后等了等胤祥,就瞧见胤祉同胤禩、胤禟几人在一块,身边围拢了不少的大臣。 几人倒也有说有笑,明眼人都能瞧出来,几人对着胤禩十分的尊敬。 胤禛打量了几眼,便挪来了视线,心中却记下了几人的名字。 阿灵阿、鄂伦岱,胤禛忍不住咂舌,显然还是低估了胤禩招揽大臣的能力。 一位是如今钮祜禄氏一族的掌家人,是胤?的舅舅,也是自己和胤祯的姨父。 一位是佟国纲的嫡长子,虽说如今佟家佟国维还在,但鄂伦岱身上有着辅国公的爵位,在佟家也有着不轻的话语权。 能将这两位收罗起来,虽说里头可能有胤?的功劳,但却足以让胤禛对他刮目相看了。 胤禛心中思索着,若说以前的胤禩跟在直郡王身后,是被迫站队。 如今只怕胤禩也生出了别的想法了。 胤禛想到这笑了笑,自己不也一样吗?都是皇子,都能力出众,谁又愿意屈居人下呢。 胤禛拨动着手中的佛珠,只希望若是有跟胤禩对上的一天,希望那一天晚一点吧。 “四哥。”胤祥姗姗来迟。 他方才被汗阿玛留下了,一同留下的还有太子二哥,在乾清宫里说了讨论了好一会子朝政才让他们离开。 “走吧,先回衙门,昨日还有些事情没有处理。”胤禛收起心中的思绪,说道。 广东的码头,池济有些坐立不安,焦急的在码头走来走去,这码头上的一段路,只怕都要被他趟出沟来了。 能不急吗?花了足足十几万两白银,托了卫舟去洋人那买船,这足足去了半年了。 前几日才收到信,说是今日可以在码头接船了。 这让池济好几日都没睡好,这半年来他可是盯着池家一家子的压力。 十几万两,别说他了,就是他爹,如今池家的当家人都吃不香睡不好的。 可算是将卫舟盼来了,池济朝不远处的茶楼里看了一眼,明明他爹也着急,偏偏面上还装的淡定的很。 这不,他前脚刚出门,他爹后脚就跟来了。 眼看着太阳越挂越高,池济的茶都换了几回了,总算是盼来。 两艘船缓缓的驶来,池济瞧着两眼放光,这可比他想象中的气派多了。 只是等船近了,池济瞧着那原本安装活泼的位置,连连咋舌,真是可惜了,这火炮买了也进不来大清。 若是日后能买上几门火炮,出了海,他也不怕海盗了。 不得不说,这几年海盗的火炮更厉害了,而且以前的海盗多以爪哇人为主,如今大部分都是西洋人。 卫舟将船交付了,池济先是拉着卫舟好生夸赞了一番,后又给了卫舟一笔好处费。 一个没问买两艘船做什么,一个没说买两艘船做什么,一切尽在不言中。 早在这半年的等待中,池济先是说服了自己老爹兼当家人,然后又将家族的长辈说服了。 如今家中造船厂想来已经配齐了人手,只能船来了。 至于木材,池济想起卫舟说的话,爪哇那边的木材便宜,又长得快。 池济也觉得卫舟说得有理,这要是都在广东买木头,下一批长成还不知道要多少年。 砍别人家的树,总比砍自家的树好。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