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三界大天师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百六十七章 天尊点化成天仙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妙严宫中太乙天尊讲道,莲池边横卧的九头狮子和墨麒麟都竖起耳朵聆听。 张牧之更是听得如痴如醉,只感觉种种大道似那河水一样在眼前流淌。 他就站在河边,似乎只要随意伸手朝河里一捞,就能明悟许多神通妙法。 然而他却未伸手,而是将河水当做镜子,映照己身大道不足之处。 张牧之听到入微处,不禁闭目神游,头顶有一团清亮如水的云气冲起,在半空结为一朵亩余大小的庆云。 云上又有三朵莲花显化出来,左右两朵均已圆满绽放。 左侧莲花乃雷霆大道显化,紫光莹莹,花瓣间隐现雷霆闪烁。 右侧莲花宛若青玉质地,清净明澈,不染纤尘,乃他自家所呈的道家气度。 中央的那朵莲花则色如混沌,仿佛包容万有,又似空无一物,玄而又玄,莫可言说。 这混沌莲花已经盛开了大半,唯莲心处尚有几枚花瓣闭合在一处,这是被他强行压制下来,待人间平定后再行突破。 顶上三花,既是修道人的精气神合练之物,又是其所行之道的外显。 太乙救苦天尊一边讲道,一边微微转头,朝中央那朵莲花看了一眼。 “到了现在,人道气数本是再无悬念,此子却还压着境界,长此以往,与自家之道并无益处。” “大道从来自然随性,堵不如疏的道理连凡人都明白,此子却被自家执念束缚了手脚。” “也罢!我便助他一助!” 太乙救苦天尊右手掌中现了净瓶,左手持杨柳枝轻轻一挥,几滴甘露飞了出去,落在张牧之头顶中央那朵莲花上。 几声宛若金玉相击的声音响起,莲心中被压制的几枚花瓣缓缓盛开。 太乙救苦天尊收起净瓶和杨柳枝,继续演说大道。 张牧之闭目不动,顶上三朵莲花同时大放光明,雷光、清光和混沌色的灵光交织在一起,一边流转,一边缓缓融合。 过了良久,只听“咚!”一声悠扬的钟声,顶上三花猛然崩散,三种灵光突然明亮了千百倍。 天尊座前的青玄童子和莲池附近两只坐骑都忍不住眯起了眼睛。 又一记钟声响过,刺目的光明往中间一收,再看张牧之头顶,只有一朵清亮如水的青云,包裹了一座丈余高下的混沌大钟。 混沌钟一边旋转,一边发出金铁清鸣,同时垂下道道宝光映照在张牧之端坐的肉身上。 张牧之裸露在衣袍外的双手,脸面都在这宝光的映照下烨烨生辉,光芒比那什么美玉珠宝都要耀眼。 只过了几个呼吸,肉身上的光芒也暗淡了下去,然后整个人就似幻象一样,瞬间消失,又瞬间出现。 如此闪了两三下才稳定了下来,依旧是一个紫衣金冠的年轻道人,手持如意端坐于九色莲花之上。 “这便是形神俱妙的天仙境界吗?”张牧之睁开眼睛,收了头顶的庆云和大钟,心中有些唏嘘,又有些怅然若失: “似乎法力神通都不见增长,像是脱了一件衣裳,只身子轻盈了几分。” 太乙救苦天尊不知什么时候已经停止了讲道,笑道:“别个道人初成天仙,登临上界之后,确实会有仙气贯体使法力暴涨。” “但你肉身、元神积累的太厚,天仙正果乃水到渠成之事,却不会有这个过程了。” “再者说来,什么仙气能比得上九天清气?” 张牧之点头,又道:“祖天师当年所立正一盟威尚在,那我现在岂非不能再下界去了?” 太乙救苦天尊摇了摇头,似乎不愿回答他这个问题。 张牧之瞬间醒悟了过来:“也是!上洞八仙、赤脚大仙、希夷老祖、青牛等天仙都能下界,我为何不能?” “再者说了,如今下界人道之争,大明获胜是板上钉钉之事,大日如来等密宗诸圣又闭关不出,我还有什么顾忌不成?” 正所谓一叶障目,不见泰山,那“仙神不可干预人道气数之争”的约定,束缚了别人,无形之中也束缚了他自己。 退一步讲,以他如今法力、权柄,就算真出手干预人道之争,除了六御大帝谁还管得住他? 太乙救苦天尊见他想明白了,这才开口说话: “在那秦汉之前,下界修士,无论人族还是其他生灵,成就天仙飞升上界第一步便是名入仙籍。” “后来张道陵立正一盟威之道,定道士符箓体系,使修仙之人初入道门便能名登天曹,这规矩才改动了些。” 张牧之轻笑:“受戒入道后虽将姓名载在仙箓上,但仍需内练,内练不成,最后也是一场空。” 太乙救苦天尊继续说道:“所以天条规矩也并非一成不变,当初仙人飞升受箓,男仙需拜东华,女仙拜西王母。” “如今仙箓早定,东华、西王母这两位就成了核定天仙飞升前在下界德行的大神,负责根据天仙修为、功过安排职司。” 东华帝君,西王母只负责安排天仙之人,至于舍了肉身飞升的神仙之流,却还不被这两位看在眼中。 “若是职司也早早定下,或者有那天仙不愿在天庭当值又当如何?”张牧之思索片刻,开口询问。 太乙救苦天尊笑道:“职司早定,或者不愿担当神职,也需往东华帝君或西王母处走个过场。” 张牧之心领神会:“稍后我便往上界拜见东华帝君。” 太乙救苦天尊抚须点头:“理当如此。” 至此太乙救苦天尊再无话可说,就让青玄童子呈了仙茶上来。 张牧之和太乙救苦天尊一起饮了几盏茶水后就起身告辞,在青玄童子和一众仙娥、力士的礼送下,骑着墨麒麟出了青华长乐世界。 燕京城上空,张牧之乘坐墨麒麟朝下俯瞰,但见下方那人道都城只如一个豆腐块大小。 再远处,青山如蛇盘,大河如丝带,如今正是春暖花开之时,人间处处绿荫盎然。 往北则逐渐冷清,关外大山苍茫,草原辽阔,许多地方冰雪尚未消融。 关外不仅有魏国公等鬼神阴兵混战,还有大明朝那些守卫边疆的人族将士在爬冰卧雪。 神明随灵感应,修行人道法玄妙,到了张牧之这一步,移山倒海也是等闲。 但这天地之间,最多的还是人啊,是那些每日为了温饱劳心劳神,为了家国殚精竭虑的凡人。 张牧之走到现在,杀妖杀鬼杀魔,杀神杀仙杀佛,却未杀过一个凡人。 “许多仙人得道之后,便将下方这芸芸众生视作了蝼蚁,却不知蝼蚁中隐藏着能将他们掀翻的力量。” “三界之中有仙道,有人道,有佛道,魔道,妖道,大道千万条,若想天地稳固持久,唯天、地、人三才安定而已。” 张牧之观看良久,叹息一声:“我奉行之道,要以大神通稳固三界,还要以大慈悲救度众生,这也是太乙救苦天尊给我讲道的缘由。” 随后张牧之头顶百汇处裂开一个蚊子大小的缝隙,一道清气飞出来,在半空中显形,化为一个头戴玉冠,素衣大袖的道人。 如今他证得天仙,形神俱妙,分身化身都同本体相差无几,甚至是法力也能相互通用,再不似先前有什么肉身破绽那一说。 即使如吕洞宾等大罗天仙前来,也看不穿这变化之术。 紫衣金冠,乘坐麒麟的张牧之从袖子里拿出正位军旗和祖遗都功印递过去:“我将往上界雷部坐镇,下界诸事就劳烦你了!” 素衣玉冠的小道士伸手接了过来,摇头笑道:“你便是我,何必多说?”随后抬脚往前迈出一步,身化金光往燕京城里落去。 张牧之又往下看了眼,持如意在身前一敲,打破了空间壁垒,遥遥可见另一处海水蔚蓝,仙岛放光的景象。 “你这孽畜,跟着我也是有福了!能领先众人一步和我飞升上界!” 确实是领先众人一步。 杨戬,燕赤霞,孙悟空,上代天师张懋丞,长青子,青羊道人等都有天仙之望,最终却是张牧之后来居上,形神俱妙,摘得天仙道果。 墨麒麟打个响鼻,抬头挺胸地穿过空间门户,往那仙岛的所在而去。 这麒麟虽然也去过上界几次,但往日都是跟随张牧之的元神往上界办事,匆匆一瞥难以停留,而这次却是真真正正的飞升天阙了! “哈哈哈!大爷我自此也入了仙道了!日后这泼道士便是雷祖,我什么事儿也不做,就能和他一起受众生供奉!快哉!快哉!” 下界,张牧之依旧回到闭关的静室中,感应了一下,府中并无动静。 连修为最高的长明仙子都不知晓张牧之曾往青华长乐世界走了一遭,如今真身更是已经飞升上界去了。 张牧之推门走了静室,就见青璃从步履匆匆地从前面进来,躬身禀告:“天师,门外有个南京来的年轻人求见,说是您的弟子。” “是梦鱼来了,你给他在府中安顿下,然后再带他来前厅见我。” 片刻之后,左梦鱼进入厅堂,俯身朝张牧之大礼参拜。 寒暄之后,张牧之开口叮嘱:“再过大半年,草原瓦剌就要开始不断地试探寻衅,你可辞了锦衣卫的职务,去军中挣个前程。” 左梦鱼恭敬答应:“弟子谨遵师父之命!” 张牧之点头:“当然,双方真正决战还要两三年时间,你正好趁这段时间积累军功。” “只待最终决战时,你便能统领一营,择机立下大功后便可封侯。” “人言一人得道,鸡犬升天,那是对法力深厚,道果高渺的仙人而言,普通天仙只能顾得上自己罢了。” “当年祖天师成道也只带了王长,赵升两个弟子飞升,后人承其遗泽,也只有孙夫人和几个子嗣证了天仙。” “我现在无论是果位还是法力都强过祖天师,但需将气运用来延续天师道的法统,剩下的那点恩泽只够四五人成仙。” “所幸我膝下无子,弟子也仅寥寥数人,便先带你和玉罗刹飞升,龙虎山天师府中那两个童儿日后修行到了再来接引吧。” 左梦鱼连忙再次跪地:“弟子本粗鄙武夫,今生得遇恩师,真是几世修来的福分。” 张牧之让左梦鱼起身,又道:“我知你上有父母,下有妻儿,这血脉亲情最难割舍,才替你谋划前程。” “锦衣卫虽是帝王亲信,但所行之事过于隐私,你父亲老迈时家中稚子还担不起大任,这锦衣卫的世袭位份也就保不住了。” “但你若能凭军功封侯爵,便可保家中无事,纵使日后会降爵,那也是几代人的富贵了。” 左梦鱼只感觉心中激荡:“师父恩德深重,弟子……” 张牧之摆摆手:“当然,你随我飞升后也可时时下界来,不必同父亲、子嗣断了来往,只要不耽误差事就是。” 左梦鱼再次起身,伏地行三跪九叩大礼。 张牧之只好又将左梦鱼叫起来:“过几日还有个叫王鼎的壮士带一些江湖人士来访,你可和他一同入军中任事。” “现在去见你父亲吧,拜过之后再回大真人府中居住,你日后乃行伍之人,还是莫要和锦衣卫再牵扯。” 左梦鱼连忙答应,而后躬身退了出去。 过了片刻,张牧之也出了厅堂:“且去见见皇帝,说一说那神火军的事情,然后定下军事章程。” “虽说获胜已无悬念,但我已证得天仙,不好再直接参战,如能助朝廷将此战了结的干净利落些也是好的。” “另外还要劝皇帝将目光放长远些,可定下几十年的国策,将那西北吐蕃国和北方草原都慢慢纳入中原治下,让所有牧民都为大明子民……” 仙界有十洲三岛和东南西北四处大海,距离人间有九万里高,地处四方八天之下,直接属于中央天庭统辖。 上界,自中央天庭东天门再往东三十万里,正是天界东海所在。 这一日,东海上天光明澈,海水湛蓝如洗,空中只有稀疏的白云高悬。 突听一声悠长、嘹亮的长鸣响起,又伴有阵阵波涛激荡之声,过了片刻,就见一只巨大的金鳌从远处游来。 金鳌形似龙龟,通体有近万里大小,龙头龙爪,龟背有九千里宽广,形如一座辽阔的海岛。 这便是东华帝君居住的瀛洲岛所在了。 若从东海上方极高出俯瞰这金鳌背上海岛全貌,就能看连绵的山脉如神龙盘恒。 山中草木葱翠,有数不尽的俊秀山峰,似那宝剑一样直插天际。 各山峰之间多有弯月似的虹桥相连,桥身都是各色美玉质地,散发着一道道灿烂的霞光。 一座座飞檐斗角,金顶玉壁的仙宫就坐落在这些山峰顶上,其华美庄严,穷尽凡人的想象也不可尽知。 那数不清的仙禽瑞兽,仙娥力士、神兵天将等等都似渺小的蝼蚁一样,在这山岳之间的各处宫殿里进出来往。 这些峰顶仙宫都是东华大帝麾下仙官办公之地,平日有天兵神将镇守,不许闲散仙人靠近。 至于那仙山之外几千里的辽阔地域,山谷丘壑,原野平地等等才是瀛洲岛上那些普通仙人居住、修炼之地。 群山之中最高峰名为青童峰,峰顶帝宫为东华宫,正是东华帝君坐居之地,宫殿占地千倾,散发的仙光瑞气如同大日一般耀眼。 突然,青童峰上有洪亮的钟声传来,一声一声,响彻整个瀛洲岛。 无论仙宫中的一众仙官,还是那些瀛洲岛上居住的普通仙人听了钟声后俱都知晓:“下界又有修士证了天仙了!” 然而今日钟声却不同以往,而是一声连着一声,似乎没有停下的意思。 片刻之后,瀛洲岛上所有仙人都惊疑起来: “太乙天仙七响,大罗天仙九响,今日响个不停,来的是什么大人物?” “听说前些时日那一直盘踞下界的应龙氏上天,那昆仑山的神钟一连响了四十九声,难道男仙里也出了个能比肩应龙氏的人物?” 然而钟声响过四十九声后依旧未停,越来越多的仙人坐不住了,纷纷往青童峰附近聚集过来。 神兵天将不让靠近仙宫,这些仙人就腾云停在几百里外的半空中观望,渐渐地越聚越多,也不知聚拢了几千人还是几万人。 这些仙人大部分都是上界土生土长的生灵,阳神之后退去肉身成就的“神仙”。 天仙难得,形神俱妙需肉身元神一起成就。 上界生灵肉身清灵,寿元长久,成就阳神容易,但练最后一步“形神俱妙”时就比下界难了几千万倍。 所以无论太乙天仙还是大罗天仙,几乎九成九都是下界之人。 这些仙人交头接耳,都要看看下界又飞升上来什么了不得的人物。 青童峰上的钟声越来越大,渐渐响彻了整个天界,连那九天之上,四方八天共三十二层天界均能听闻。 天庭中有那消息灵通些的仙神听了这钟声,都已经隐隐约约猜到今日飞升之人是谁。 “轰隆隆隆!”沉闷如擂鼓的雷声响起,一片浩大的雷云从九天雷城中升起,然后径直往下飞,出了东天门往东海上而来。 原来是邓元帅率领二十四天君、三十六元帅,以及几十万雷部天兵来恭迎雷祖归位。 瀛洲岛四面聚集的那些仙人纷纷散开,不敢招惹雷部这些煞星。 九天之上,北极帝宫中也垂下道道金光,应龙氏带着北极四圣到了。 天河中水军大都督天吴也得了消息,带了自家训练的水军,乘坐着巨大的战舰腾空而起,着急忙慌地朝东海而去。 太阳星中也传来神龙咆哮,猛兽嘶吼的声音,新正位的东皇太一乘坐九条火龙拖拽的车辇,携带一众古神驾临。 邓元帅等雷部众神、应龙氏、北极四圣见了东皇麾下一众古神,面色都是一变。 两方军马分列在瀛洲岛上空,气氛一时变得紧张起来。 人族五帝麾下那些大能并未前来,若论高手的数量,东皇太一一方明显占优势。 青童峰上钟声一直响了九九八十一声方才停下,接着就见高空中空间壁垒一开,一个乘坐墨麒麟的紫衣道士显化在空中。 铺天盖地的紫气从那道人所在之处弥散开来,几乎要几乎覆盖了千百里的天空。 下方东华帝宫中有一座金桥冲向而上,一直衍生至那墨麒麟脚下才停住。 张牧之上了金桥,将两侧大军对峙,亿万仙神都视作无物,催动麒麟往帝宫中走去。 在经过东皇太一龙车前时,张牧之抬手轻轻一推顶上金冠,一道清亮如水的云光自顶门冲起,约有亩余大小,裹着一口丈来高下的混沌钟。 混沌钟轻轻转动,比方才迎客钟更加悠扬,更加高渺的钟声响起,一声一声,仿佛能镇压三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