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已经完全是师傅的形状了。
影响情绪的这一手。
正是李景霖的拿手好戏。
也是其成名的原因之一。
音乐是给人娱乐,给人服务的。
那么如何服务呢?
真的只是听着好听吗?
那显然不是的!
因为,好听,不好听,有感觉,没感觉。
这个东西,每个人的感受都不一样。
正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般,你没有办法让所有人都说某个音乐作品“好听”。
所以。
目标就绝对不能放在这个方向。
而是应该放在“情绪的引导”之上!
李景霖认为。
绝大多数的人听音乐,并不是单纯的为了好听,而是为了“体验感”。
好听,只是体验感之一,却绝对不是全部。
服务于体验感才是最为重要的事情。
无论是高燃时刻的激情,战斗时刻的紧张,危险时刻的压抑,还是恐怖,忧伤
引动情绪,增加听众的体验感,才是最关键的问题。
哪怕就是不涉及到影视动漫,不涉及到游戏的纯粹音乐。
也是需要服务于这种“共情”体验的。
着重叙事是此,哪怕是恶搞音乐也是如此。
“听众的体验感,尤其要放在最前面。”
“你一定要清晰的知道,你的听众,想要的是什么。”
李景霖详细的对学生展开教学。
“有的,是听你音乐中的故事的,有的,则是过来放松的。”
“而你的音乐,有时候会服务于日常的休闲发呆,或是游戏,或是影视。”
“找准你听众需要的体验,是成为演奏家的关键。”
“我懂了!”
许欣眼前发亮。
和刘晨阳对视了一眼,不由得连连点头。
比方说,一次传统的古典音乐会。
大家都知道,听众们来到古典音乐会中,大都是听你怎么去用音乐语言来讲述一个故事。
这就和读故事是一样的道理。
AI读故事,永远会令人反感,而合适的声情并茂,却十分令人有代入感,能够轻易的配合剧情,便引导听众的情绪。
音乐演奏一样如此。
所以,音乐家们才会要求,乐器的演奏,在达到了一定境界的时候,一定是具有歌唱性的。
“而如果,你是要参加帕格尼尼小提琴大赛,那么,你猜猜大家想看的是什么?”
在李景霖的引导中。
刘晨阳和许欣对视一眼。
似乎开始明白了这一思想在实践中的运用方式。
“我认为,观众们首先想要看到的是强悍,复杂,且举重若轻的技术表现。”
刘晨阳仔细想了想,开口说了起来。
说到一半后,刘晨阳并没有自己一个人去表达。
而是看向了许欣。
许欣若有所思。
顺着刘晨阳的话,便接道。
“在保持技术熟练与高度的基础之上,不机械化的演奏,而是尽可能的将这些炫技曲目也表演出戏剧性,利用技巧做戏剧冲突,让原本无实际文学内容的音乐,变的有故事性。”
“没错。”
李景霖很满意的点点头。
很多青年演奏家。
其实往往差的就是一个“理解”。
并非是单纯对自己作品的理解。
而是因为习惯了一直拉琴,一直练的日子,短时间内,还意识不到“我该如何去理解,我该如何去表达”的重要性。
这一想法,青年演奏家其实是懂的。
但是,仍然欠缺了思考。
而有些思考了这些的青年演奏家,则是没有分辨出每一种乐曲,在听众体验感上应该着重的优先与次要,很难拿捏到重心,往往就只能听观众反馈,或者前辈们的作品,去自己摸索。
就好像.炫技就是炫技,大家想看的,体验感的由来,就是看你花里胡哨。
这个是基础。
如果想让观众叫好,那么第二重要的,才来到了情绪,戏剧冲突,叙事。
而这个过程中。
只要顺序错了,或是没有意识到整个进步流程的话。
偏重了哪个,都会让演奏家逐渐变得平平无奇。
能够突破这一层的青年演奏家。
才能够真正的站在业界内,站在舞台上,成为“知名演奏家”。
“好了,今天的课程暂时就到这里。”
李景霖看了一眼手机。
“再过一周,巴黎国立的学生们就会来到咱们学校,亨利克也会带上一两个他们那边的教授一起来,这次你们俩是有福了。”
刘晨阳和许欣对视一眼。
脸上满是喜意。
尤其是许欣。
已经开始唤醒内心的怒吼天尊了。
【我就知道找霖哥当导师绝对没错!】
【这才刚开学多长时间啊?就已经这么多神仙资源了!】
这一次。
两个学校的联合办学。
受益的主体,便是小提琴演奏专业的研究生。
而由于这是李景霖与亨利克牵头的。
这也让许欣和刘晨阳,在一众研究生中,位于关注圈的中心,往往能有更多的好处。
“哈哈!隔壁的学生可都羡慕死了。”
“这机会可太难得了。”
当然了。
虽然两人能够享受更多的资源,让别的小提琴研究生也很羡慕。
但嫉妒肯定是不会的。
在李景霖手底下当研究生的压力,大家可都是看在眼里的。
除了天赋,努力,实力,还需要极其强大的韧性。
哪怕是在一众研究生中,许欣和刘晨阳也是最能卷,忍耐力最高的。
对于这两人享受到的资源.隔壁的还真就知道,没有任何一点资源是白享受的。
“好了,下课了。”
虽然李景霖说了下课。
不过,两人仍然是留在了琴房,并没有着急走。
玩?玩什么玩?
现在绷住了,抓住这个机会,等于后身价暴涨了,赚钱了,有的是时间享受更多的东西。
很多小伙之所以躺平,不是因为懒,而是因为看不到上升渠道,找不到上升空间,付出与收益完全不成正比,那当然不愿意折腾了。
可是呢。
一旦你给他们铺好路,巨大的付出也伴随着更大的收益,清晰明了
都不需要谁去强调什么“努力的重要性”。
人家自己就会和自己开卷。
“今天你点外卖。”
刘晨阳开始看起了书。
许欣点点头。
打开手机,随手点了一份外卖。
旋即便也同样捧起一本书。
一个在看《华夏音乐史》,一个在看《美学》。
音乐的硕士,那也是硕士。
文化课的难度,也是完全在线的。
抠哲学的词汇,就算是文科研究生看了,那都得头大。
“又到了每日掉头发的时间。”
正在啃着《美学》的许欣。
忍不住吐槽了一句。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当下,许欣便拿出笔,开始根据书上画的重点,在笔记本上对一些关键词誊写起来,加深印象。
学习了一段时间。
外卖到了。
两人便也开始吃了起来。
边吃边学倒是大可不必,趁着吃饭的功夫休息一下,也能抽空玩玩手机。
“哈哈,你去看看霖哥微薄。”
“啊?咋啦,我瞅瞅.”
听许欣的话,刘晨阳便也打开李景霖的微薄。
<divcss=&ot;ntentadv&ot;>上一个微薄,仍然停留在了《野狼》的年代。
一直到现在。
不仅没有任何微薄,半分动向都没有。
两人打开了这“最新”的动态。
拉到下面的评论区、
里面几乎全是吐槽。
【这里是失踪人口记录墙。】
【要不是偶尔能看你在一些新闻边角料里有点存在感,我早就报警了。】
【霖哥给我的感觉就仿佛是个AI生命,我听过他,但没见过他。】
【哈哈哈哈笑死,这就是存在感又强又弱的波粒二象性量子生物吗?】
两人对视一眼。
忍不住笑了出来。
如果说,李景霖一直露面,或者一直不露面,那都还好。
一直不露面的话,那必然是被遗忘,然后掉粉。
除非再出来,才能唤醒不少观众们的记忆。
但李景霖还真不是。
这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李景霖是真的物理意义上的不露脸。
图都很难找。
若不是在这段时间里,有那么一次且仅有一次热度不太高的演奏露脸.
外貌没被观众们忘记,那都得感谢写报道配图的小编。
但真的一点动静都没有吗?
显然不是。
相反。
时不时的,都能听说霖哥又有了新作品,新老作品交织,热度还真是不低。
仿佛活跃在网上,但活跃了个寂寞。
仿佛这人存在,但仿佛又不存在。
更能令人有种不真实的错觉。
就好像芝士蹭蹭才是最让人上火,并且两个人都上火的行为。
许欣看着网友们的评论。
忍不住嘿嘿一笑。
在下面回复了一句。
【我不骗你们,我是霖哥的研究生,天天看霖哥,很难理解你们的感觉啊。狗头.jpg】
原本。
这个评论不会引起太大的波澜。
不过,看许欣评论了。
刘晨阳也挠了挠头。
木讷的脸上露出了一丝不太对劲的笑容。
在许欣评论下方补了一句。
【我证明,因为我也是霖哥的研究生。狗头.jpg】
这么一玩。
不少无意间看到这条评论的网友们,顿时便笑了出来。
谁都没觉得这是真的。
但觉得这好像是霖哥评论区中,另一种新玩法。
毕竟,李景霖的评论区里,人才是相当多的。
当即,这些网友们便回归了人类本质,开始了复读行为。
【我也是。狗头.jpg】
【俺也一样。狗头.jpg】
看着网友们的刷屏。
许欣和刘晨阳对视一眼。
忍不住笑了出来。
“哈哈哈哈!”
当即。
两人便打起了字,对着网友们回复了起来。
【真的,不信你看我的动态。狗头.jpg】
“动态?”
不少跟风复读的网友们看到这评论。
顿时忍不住笑了笑。
6
船新的骗访问方式是吧。
当即便有几个网友回复了起来。
【你下载国家反炸APP了吗?】
【我的反炸APP动了!】
但.
肯定还是会有网友下意识的点进去的。
结果不点不要紧。
一点,这人是直接傻了。
许欣和刘晨阳的动态里并没有那么多乱七八糟的内容。
都是一些学习方面的分享,或是校园生活之类的内容。
但很显然。
这里面能够很清楚的便看到,最新的动态,是两人和李景霖在琴房的合照。
稍微往下拉一下,便能看到旅游的照片。
里面不仅有和李景霖的合照,甚至还有和吴霞老师的合照。
配的文字也是【霖哥带着我们和吴霞老师一同调研】
简单朴素。
有一种研究生的美感。
大概感觉就是褪去了大学生清澈的愚蠢,但褪的不干净,很有种上班,商务人士回复“收到”时的形式感,但还有点没有完全脱离学生叙事习惯的感觉。
完全可以看得出来,这就是研一。
仔细翻了翻李景霖的关注。
还真就有这两个评论的账号。
【卧槽!今儿个遇到真货了?!】
网友们顿时惊了。
万万没想到。
大家都在装B。
只有你在玩真实?
于是。
这些网友们便回到原本的评论位置。
马上便看到了新网友的回复。
【医生建议加大药量】
看着其他网友们的评论,这些看到了离奇真相的老网友们,顿时便开始回复了起来。
【兄弟别说了,他是真的。】
【.我真不是托,你自己看他空间.】
该说不说。
虽然还有网友不太相信,“猜疑链”的梗被玩的更加花哨
但卧槽之声也越来越多。
【好嗷!抓不到李景霖,抓他的学生也可以!】
【今天练琴了吗?还在这上网?!】
【艹!我好酸,你们俩能不能不要上网了,用心练琴.】
【霖哥带你们是让你们玩手机的?!滚去练琴啊!】
看着网友们的评论。
两人再次笑了笑。
【对不起,这就去练琴。】
【接受网友们的建议。】
评论这么一回复。
不少李景霖的远古老粉顿时眼前一亮。
好嗷!
这一定是真徒弟了,和他们师傅是一模一样的。
霖哥不露面。
好久没反思了。
这徒弟反思一下也是完全没问题的。
【卧槽,这真不是李景霖上了徒弟的号吗?!】
【好家伙,我相信你们是真师徒了。】
【笑死我了,霖哥话术开始出现了人传人的现象。】
许欣和刘晨阳差不多也吃完了。
那“马上去练琴”还真不是说空话。
但两人不知道的是。
放下手机后,莫名其妙的这么一次玩梗,却被无聊的霖粉们给聊热了起来!
最近没什么大事件,所以,这么一条热搜便开始出现。
#李景霖的徒弟已经完全是他们师傅的形状了。#
(看完记得收藏书签方便下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