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一个国家队,混娱乐圈很合理吧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600章 “自有大儒为我辩经。”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第600章“自有大儒为我辩经。” 文案修改的速度很快,工作效率极高。 当再次送到李景霖手上的时候,这才过去了不到两个小时。 看着手中的文案。 李景霖突然有一种世界颠倒的感觉。 自己这样的行为. 以往好像都是鹰酱干的。 此时的自己,仿佛正在亲手制造机会,让鹰酱的回旋镖折回去? 简直是一模一样的手法。 当初的那些公知看了,那都得直呼眼熟。 将文艺作品做成夹心饼干,中间多少掺点奇怪的馅料。 “【和某些国家不同,自古以来的华夏,便一直坚持着互利互惠,合作共赢,彼此取长补短的相处方式,亚欧大陆的通商,给华夏带来了多种多样的水果蔬菜,也给另一個世界的人民带去了丝绸茶叶】。” “嗯,确实get到我的点了,内容的方向不错,不过,这暗讽的力度稍微有点大了。” “这话过了,把第一局开头的话给删了,不要带上【和某些国家不同】这句话。” “现在两级反转了,不加入第一句,反而更会引发讨论。” 霖哥这边却全都是真材实料巧克力,用心捶打红豆沙。 李景霖仔细查阅了片刻,微微皱着眉,开口道。 李景霖的笑容变得更加灿烂。 另一个却是实事求是的稳重。 这样的降维打击,堪称爆杀,在扭转态势的过程中,那简直是上了一个名为“坚毅不倒”的buff。 “我们不踩一捧一,我们实事求是。” 说到这里。 李景霖轻笑,微微摇头。 “那这样的话,烈度上来说会不会有点太小了?” 鹰酱掺的馅料是纯纯的屎。 “比方说这里。” 在导演有些疑惑的目光里,轻轻开口。 只不过,不同的是。 仔细想了想,开口问道。 “不小了,事实摆出来,就已经是大大的耳光了,过犹不及。” 导演也皱皱眉。 毕竟,一个是张口就来的虚假。 “自有大儒为我辩经。” 导演点点头。 勉强可以理解。 但.多少还是有点木。 李景霖笑笑,没说话。 人,总是会有攀比的。 小到个人,大到集体。 比较,可以带来彼此的竞争。 比方说.当面西方优秀,华夏刚刚起家的时候,简直遍地都是公知,他们就会开始吹“油纸包”“下水道”“马桶水”“北海道螺丝钉”,拿出来比较,证明自己的不足,以此来让国人反省。 拿公知的话术来说,那便是 “抛开一切不谈,不如人家你是不是得追赶啊?” 这句话本身还真没错。 但真正有竞争价值的比较,是建立在双方现实信息的真实可靠基础之上。 营造了信息差,那自然不可信,整个事件逻辑也便成了虚构。 之所以当初能让人深信不疑,完全是因为信息的不对等。 可现在的情况完全不一样了。 国内的民众能更广泛的,更全面的接收外面的信息,不再是大儒说啥我信啥了。 反而是外面在进行自我封锁,生怕他们的人知道华夏真实的样貌。 此时此刻,恰如彼时彼刻。 可现如今,随着踢套等APP的发力,越来越多的人见识到了真正的华夏后。 对比。 自然而然的更会产生。 <divclass="ntentadv">这些人自然会细致到任何一个角落,去证明事实真相如何。 这也是李景霖让导演删去看起来有些暗讽的话语的真实原因。 整个片子都在拿事实阴阳怪气你。 那语言上自然就不需要了。 我提,那也只是中立客观的提。 表现出这样的态度,反而更能收获那些知识分子们的喜爱,而这么一喜爱。 坏了。 他们就全部成为发声筒了。 至于这片子在国外是否能被看到,看到的人是否又会咬文嚼字的抠细节。 李景霖是一点都不担心的。 见微知著。 愿意将小细节放大到社会问题的人,全世界到处都是,甚至绝大部分人就是这样。 反而是懂得分辨个例的人才是少数。 “其他的呢?” “其他的地方都很不错哦对了,我再说,加强小人物的存在感。” 李景霖微微一笑。 这一段剧情中。 是以现代人去敦煌莫高窟考古的视角,去探索当年发生的事。 而古代视角,则是放在了一位最不起眼的小人物的身上。 李工。 甚至没有名。 以一位小人物的视角,来参与到浩浩荡荡的历史之中,会更有宏伟感。 而如果如李景霖所说,加强小人物的存在感,进一步肯定小人物的贡献。 那既能符合华夏独特的集体主义思想,更能在文章中,体现出人民力量的重要性。 这对西方的那些“中吹”来说。 更是一记绝杀。 或许,一个纪录片,看似不起眼,总感觉很难引起议论。 但实际上的情况却会完全相反。 反而是这种更为倾向于学术,严肃的内容,更会引起一些高知分子的关注。 通俗易懂,只是指明面的通俗易懂。 李景霖可从不指望凭借一个纪录片就能让谁一下子豁然开朗。 只需要点到知识分子能够get的地方那就足够。 纪录片就是传递一个文化与思想的。 这玩意自然会有一大群人来解读。 在差异化的碰撞中,动静想消停一点都难。 这样,便正如李景霖所言。 “自有大儒为我辩经!” 时间过去的很快。 又是两周度过。 经过这段时间的工作推进,《河西走廊》纪录片的工作进度已经来到了百分之90的这个样子。 即内容完全决定完毕,并且实际拍摄,剪辑,配音,配乐工作全部完成。 接下来,基本就是申请审批,发行等一系列的工作,以及安排其后续的一些统筹任务。 而在审批之前。 整个剧组的演职人员,文案编辑人员,以及其他单位的顾问团,包括总导工作监制的李景霖,汇聚一堂,开始观看纪录片放映。 进行审批前最后一轮“集体观看”的环节。 在场的众人,几乎全部都是专家级别的存在。 涵盖了历史,民俗文化,美术设计,音乐制作等多个领域。 而这个环节,正是需要所有人对纪录片开始进行挑刺。 这也是一部纪录片想要精益求精,所必须要经历的环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