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天然走出老者的院子之后,走到山上一处四下无人,黑漆漆,平整的大石头上,将猎枪,绣春刀、帆布包、弹药包等东西从身上取下来,放在了石头上。
然后,他坐在石头上,将清弄琴放在双腿上,长出一口气,平静了一下自己的内心,嘴里哼唱。
“恰似那故人抱琴来,藏不住山青迎雪白,听不得人说燕几双,云几排!”
山峰浩荡,吹得人身心舒畅。
郭天然坐在大青石上,觉得山中静谧,自由、要比人群中呆着舒服,脑海中不由想起了比尔波特在《空谷幽兰》里写到:
“我能够理解为什么有的人什么都不想要,而只想过一种简单的生活:在云中,在松下,在尘廛外,靠着月光、芋头过活。除了山之外,他们所需不多:一些泥土,几把茅草,一块瓜田,数株茶树,一篱菊花,风雨晦冥之时的片刻小憩!”
郭天然心想小隐隐于林,大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
小隐的人,无非就是嫌周围环境喧闹,图一个清净,过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生活而已。
这些人的特点,就是人格独立,譬如古代的竹林七贤。
他们在竹林中喝酒,纵歌、肆意酣畅,活得很是潇洒、痛快!
郭天然以前在网吧上网,喜欢看《天道》,很喜欢丁元英这人。
他觉得,丁元英就属于中隐的人。
丁元英的资金被全部冻结,隐居古城过着落魄的生活,每天除了下楼吃早餐,倒垃圾,几乎不出门,在家就是看书,喝茶,听音乐,专心钻研传统文化!
过的日子很有情调,很有追求。
郭天然更欣赏他的不争,不为一些小事斤斤计较的性格。
他印象最深的,便是以下三件事。
第一件事,丁元英在小馄饨摊吃早饭,本来早已付过钱了,可是又被老板收一次钱,他一声不吭,付了钱,就离开了。
第二件事,丁元英在面馆吃面,面馆老板坐在旁边,把头靠近丁元英,然后,问他做什么工作。
丁元英说没工作。
面馆老板又问,做大买卖的吧?干什么买卖?
丁元英说如果你不嫌弃,我上你这儿打工来。
这时,面馆老板就很不爽了,一脸鄙视,自言自语说,这么大个人光吃不干活,也不嫌丢人。
丁元英面对面馆老板的讥讽,沉默不语。
第三件事,丁元英在公园的长椅上看晓丹表演舞蹈被一個妇女挤走,根本没搭理对方。
丁元英永远也不会和你吵架,他的每一个毛孔里,都渗透着对世俗文化的宽容,宽容到不屑于跟你讲道理。
他的眼界,格局、认知,都已经超过了普通人。
这样的人,活得随性洒脱,不会被外界影响到自身。
郭天然的印象当中,大隐的人,则是却被世人尊崇为和孔子齐肩的圣人,称作南季北孔的季札。
季札曾经多次推辞吴国君位,诸樊就发动吴国民众拥戴季礼当王,面对群众的呼声,季礼是不能当面反对的,只好选择逃避,找了一块避静的山区种田劳作自给自足。
他不贪慕权位,与世无争,所以能在朝堂,诸国之间从政游刃有余。
郭天然觉得大隐之人内心的力量是强大,且洒脱的,他们积极的入世,在复杂的环境中锻炼自己,并且以此为乐,能做到坚守本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大隐的人,胸怀比前两者更加宽广,更为难得。
郭天然觉得无论是小隐,中隐,还是大隐,他们都是在追求自己内心向往的生活。
他小时候向往的生活,就是夜晚,篱笆院落,院中种着一棵高大粗壮的梧桐树。
天空挂着一轮皎白的月亮,自己手捧一卷泛黄的书,在院中读书。
别人,喜欢一群人热闹、喧嚣。
他喜欢安静,喜欢独处。
郭天然觉得,一个人真正所需要的东西,是很少的。
一处遮风挡雨的地方,吃饱穿暖,还有一些小爱好,就很幸福。
人之所以不幸福,就是心里想要的太多。
车子,房子、票子、名利、美色等东西将人的脑子塞的满满的,人怎么可能幸福。
人只有减少内心的欲望,才能感到最为纯粹的幸福。
郭天然曾经看过一群苦行僧,它们的眼睛明净澄澈,他心想,对方的世界,应该是很干净的。
一念常清静,莲花处处开。
郭天然看了一眼周围的景色,拨弄琴弦,弹奏古琴曲《山居吟》。
顿时,清越,平和的琴声传了出来。
郭天然从这一首山居吟中,感受到了一种超尘脱俗,淡然无争,不牵扰尘网,将泰山作为自己的屏障,与流水相依为带,以天地为庐,以草木为衣,并以流水漱石、徜徉山间,追求清净,与世无忧,纯净自在的情怀,感到心里很是宁静。
不一会。
一只狐狸身躯肥胖,毛色鲜亮柔顺,白红黄相间,体长约60厘米,高约30厘米,眼睛狭长,脑袋很大,长着一张四四方方的大脸,给人一种憨厚,厌世表情的藏狐慢悠悠的走到郭天然面前,趴了下来,听他弹琴。
郭天然察觉到面前的藏狐,没搭理它,继续弹琴。
没过多久。
郭天然按住了琴弦,琴声戛然而止。
他的内心豁然开朗,觉得一个人,若是向往山野生活,没必要非得跑到山中隐居,在内心留一块净土给自己就行了。
只要用心经营,自己内心的净土早晚会盛开出最为美丽的花!
郭天然看向眼前趴着,长得憨憨的,有些呆萌,一张厌事脸的藏狐,心想这玩意竟趴在自己面前听弹琴,也算是自己的良琴知己,自己就饶它一条小命。
他将清弄琴小心翼翼的放在身旁石头上,起身,将猎枪,绣春刀背在身后,帆布包斜挎在身上,弹药包系在腰间,俯身,抱起清弄琴,朝山下走去。
藏狐见郭天然走了,歪着脑袋,瞪着一双大眼睛看着他,直到对方渐行渐远,看不到其身影,它这才起身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