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重生港岛,我,米饭班主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93章 393:蠢蠢欲动的条四,新界唯博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除了一小撮能够站在太平山顶俯瞰全港风景的人外,维多利亚港是绝大部分港人最好欣赏美景的所在。 站在这里,海天一线! 从珠江流下来的水,一路过汲水门,从大口进入维多利亚港,再经观塘蓄水口流入鲤鱼门,最后为东龙洲挡住。 急水入,缓水出,水便在中间两个转弯处很自然的就形成了两个“曲水聚宝盆”。 这便是风水学上有情水的至上格局——“九曲来水”! “还有迎送合局!” 说话的赫然是久未露面的利黄兰芳! 稍有不同的是,在港岛的时候,她看起来慈眉善目,俨然一代家长。 此刻看起来眼神阴鸷,面目阴沉。 古来讲,相由心生,成不虚言也。 利黄兰芳对面坐着个50来岁的老者,其人身穿黑色绸衣,面相慈眉善目,左手还盘着两个核桃。 此人名葛兆皇,是广府洪门忠义会的当家红棍兼会长。 “葛会长。” “维多利亚港北面的尖沙咀外凸,而中环则是内凹!” 葛兆皇哈哈一笑:“天生一对。” 自成立忠义会后,葛便将把总部搬到广府西关宝华正街十四号,因人强马壮,便得郑鹤影、何崇校等军统将校青睐。 有了背书的忠义会人马在广府行事可谓嚣张跋扈,不仅包嫖庇赌,还滋扰市面。 身为忠义会龙头的葛兆皇自然春风得意。 “葛会长说的是。” 利黄兰芳内心深处甚为不屑,这家伙真是粗鲁不堪。 若非利家的谋画还需要此人帮忙,她怎么可能对葛兆皇这等江湖草莽如此委曲求全? 若是还在港岛,社团中人于利家不过是门下走狗而已。 想起港岛之事,利黄兰芳心下不由大恨,目中便闪过阴狠之色。 葛兆皇看的非常清楚,他对利家所求心知肚明,只是一直在装糊涂罢了。 “葛会长,我已经跟梁先生搭好天地线。” 重新收拾好心情的利黄兰芳才又开口:“现在就看你的意思了。” “生意嘛,有的捞肯定捞的咯。” 若论富庶,当前的广府绝对远超港岛。 问题是,广府这个地方大水喉多、强人多,实在是深不可测啊。 比如说葛兆皇先前还因为做事太过嚣张被人告到粤省的高官罗卓英那里,险些就被就地枪毙。 那时候就差罗卓英签字啦。 幸亏军统的郑鹤影看葛兆皇有用,于是便出面向罗卓英说情,解释葛成立忠义会是经过军统同意的,是军统的外围组织。 又说得甘丽初帮忙求情。 如此,葛兆皇才侥幸留得一命。 自那之后,葛兆皇一方面积极靠拢军统,一方面则想办法广开财源。 也是因为这样,葛兆皇才跟利家有所牵扯。 毕竟利家手中的黄砒可是出了名的质量上品啊。 “其它方面,我不想谈。” 经历罗卓英一事,葛兆皇太清楚地头蛇的能量了,他早知利家跟高家仇深似海。 又因为糖水英的缘故,葛兆皇清楚那高博士于港岛简直就是土皇帝。 所谓强龙不压地头蛇,难道为了这么点钱,自己就为利家去冲锋陷阵? 利益不够嘛! “老妇也只是个生意人。” 利黄兰芳心中冷笑,鱼既然咬了饵,后面可是你想避就能避得了的? 葛兆皇大笑:“对,大家都是生意人。” “现在黄金生意如此走俏,乃是第一等的生意,完全不亚于走私汽车等美货。” “老夫人,你们利家真是不得了啊。” 当前广府官场中人第一等的生意便是走私。 其走私内容无所不包,不过大体上以美国货为主。 那利润,真是天上的财神看了都要流口水。 葛兆皇翘个大拇指:“连梁先生的路子都能搭到,厉害。” 梁先生就是梁昌,又名梁润昌。 1942年,其被马迺光招纳加入英军服务团,其后以杂货店为掩饰,借助军统于港岛的干员秘密收集日军情报及协助盟军人员逃离沦陷区。 此人因英军服务团情报员关系,是以有接触到大英的机密文件,得知大英将于战后将予承认港岛旧钞票,因此到处收购因日军以军票代替而沦为废纸的港钞,一夜暴富。 濠江的黄金走私买卖便有其一份。 同时,梁昌跟濠江的老罗保私人关系极佳。 葛兆皇并不清楚这些内容,不过他知道梁昌跟军统关系极好,而且于濠江能量极大。 他跟着心中颇有几分侥幸。 有如此深厚关系网的利家都被高家赶出港岛,可想而知人家到底有多犀利。 “生意嘛,最要紧是各方关照。” 利黄兰芳自嘲一笑:“老太婆是没机会去港岛了。” “倒是葛会长你。” 她一脸向往之色:“从金钟到铜锣湾,那一带之繁华可是盖过西关的。” “好,好。” 葛兆皇大笑:“得闲定要过去看看。” …… “从金钟到中环到尖沙咀再到铜锣湾。” 无独有偶,带着陆大潮以及高晋漫步尖沙咀的高要也在大发感慨:“港岛有钱的地方就这么点大。” “一眼就看的透。” 无论是现在还是未来,高要说的这几个地方一直都是港九最有钱的所在。 可谓港九膏腴之地! “以后,这里都是高家的。” 陆大潮大受震撼,老爷胃口真是史无前例的大。 “要团结。” 高要看着海面。 其实当前华人是非常团结的,尤其是在海外的,不仅团结,对外还非常具备攻击性。 无论是伦敦黑帮,还是美利坚黑手党,他们都信奉一个教条,不要去惹华人。 尤其不要去抢唐人街的生意。 问题是,唐人街的团结具备片面性。 其是以乡音、地域为纽带而团结在一起的,除此以外的,可不会被当做自己人。 也是因为这个,才会被鬼佬看到左右逢源的机会。 否则在港岛这里,无论是政治还是经济,都没道理让西人一家独大! 高要对此间情况非常了然,若是在此之前,想把大家拧成一股绳的话可不是容易的事。 幸好明年东方崛起,国人从此就站起来了。 “一定要团结。” 陆大潮跟高晋齐齐欠身:“明白,一定要团结。” 高要微微一笑,他而后才对陆大潮讲道:“董事们不能无人陪伴。” “你也是地头蛇,代我去陪陪大家。” 乐善堂这一帮人绝对是新界、九龙当地最强力的有力人士,老一辈的先不讲,只说年轻一辈的,比如说张人龙、陈日新等。 他们看起来是后生仔,但是在当地绝对一呼百应,而且能叫出来的都是身强力壮的乡下仔。 <divcss=&ot;ntentadv&ot;>不像老一辈的,其也能叫到人,不过叫出来的话,恐怕十有八九是中年以上… 因为年轻人跟他们有代沟啊… 所以当时陈日新讲险些被外乡仔打的话是有点夸张了,就屯门那个地方,陈日新横着走都没问题。 无非是这后生仔犀利,在配合高要的节奏而已。 人家如此懂事又醒目,高要自然不会真的摆什么总理的威风。 算算时间,高要对陆大潮讲道:“他们应该商量的差不多了。” 陆大潮一怔,他目光略有几分疑惑,而后才渐渐清晰。 “想从人家手中拿权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高要含笑说道:“不过我相信他们会想通。” 一帮乡绅确实商量好了。 “适逢百年未见之大变。” “听说北面杀土豪分田地,又有还乡团。” 新界这帮乡绅看起来足不出户,实则并非如此,最起码,他们跟广府的交流就很频繁。 而且也会主动送家中有出息的儿女去外面留洋。 所以他们的消息是非常灵通的,尤其是对于北面的消息,每天都在关注啊。 “流民过境的越来越多。” 上水廖氏代表说道:“只靠各村的保安团,确实难以保护乡梓。” 说是保安团,实则是各村的保安队。 至于保护乡梓… 那不如说是保护各大姓的家财。 粉岭彭氏也讲道:“这里就我们5个人。” 新界五大氏族不能说是同气连枝,其彼此之间也时常有龌龊,不过于大局上,五大氏族向来是一致对外。 这是几百年来他们能够于新界生存下来的主要原因。 “我们的意见便可代表整个新界。” 哪怕五大氏族再衰落,他们仍然是新界的扛霸子。 所以粉岭彭氏这句话还真没讲错。 “这样吧,辈分最小的是我,不好开口的话我先说。” 粉岭彭氏派过来的代表是三房,也就是30来岁,对比另外4家,他确实小了一辈。 不过另外三房倒不会小看了他,粉岭彭氏因为高尔夫球场的缘故,没少从鬼佬那边捞好处。 有钱、有势力,讲话就大声的嘛。 粉岭彭氏讲道:“博士明显是要把手伸进新界。” “老实讲,我是很不高兴的,这是把我们当死人。” 其他四人都默不作声。 “但是没办法。” 粉岭彭氏讲道:“博士的势力太大了,我粉岭那边去九龙开工的,十有八九是在博士这一系。” 这是很自然的事情。 九龙的黑白两道几乎为高要所有,这两支势力尽握民间的生计。 只要是在他们旗下开工,便等于是帮高博士开工。 其他4人也苦笑不已:“都差不多。” 在日占前,乡人也有去九龙开工的,不过总体上是少数。 因为日占的缘故,新界乡下没少被小鬼子搞什么三光政策,乡人们实在是苦啊,真的没办法只靠田地维持生活了,而这些五大氏族在日占的时候也没少被搜刮,他们难以支援乡人。 所以只能放任乡人外出务工。 这出去务工的必然是壮劳力,也是五大氏族的绝对根基。 人一旦出去,其想法便截然不同,哪怕回来以后,其也不太会听氏族的招呼。 “要我说,博士确实有野心。” “但是!” 粉岭彭氏说道:“博士这一套如果搞好的话,乡人便会在家。” “只要在家,那就得听我们的啊,是不是?” 其他四人略略点头,这话没讲错,只要人在本乡,那一定会受各氏族管辖。 “无非就是做博士的供奉人嘛。” 粉岭彭氏讲道:“港督都搞不赢博士,现在他正在势头上,我觉得不如就先跟着。” “差不离。” 上水廖氏首肯:“历来我们都是在后面。” “本次新界历逢大变,博士愿意出头也是好事。” “总归…” 他意味深长说道:“我们才是本地人。” 另外4人纷纷含笑点头:“是这个理。” “正好让年轻人闯一闯,若是撞了南墙,也能显得我们本事。” “若是闯出了条光明大道,我等也不负列祖列宗以及乡亲。” 这便是高要笃定各氏族定然愿意参与的原因。 他既非打土豪,也非分田地,而是以商业的方式整合新界的资源,希望带乡人走一条新路。 “至于那巡逻队…” 5人纷纷微笑:“到时候自然可安排族人进去兼职,也能帮的上博士大忙。” 一群人主意已定,便纷纷要做那探花郎,准备跨马游街啊。 这其中有好几个已年过5旬,不过身子骨却仍然硬朗,纵马驰骋不在话下。 等陆大潮赶到,一群收获慢慢的乡绅们正在各美娇娘的伺候下,或吃葡萄,或吃海鲜,个个精神抖擞。 期间,粉岭彭氏不由大发感慨:“虽然乡下的小寡妇、大媳妇也很水灵,嫩的能掐出水来。” “只不过,还得是城里的这些青衣啊。” 既然正事已经谈妥,大家自然放浪形骸,有多荒唐便有多荒唐。 等小厮走进通报陆大潮来了的消息后,这些人才纷纷重新着衣。 “潮哥。” 众人走出对喝茶的陆大潮纷纷拱手:“承蒙招待。” 陆大潮看这些人红光满面,便笑道:“可曾满意?” “满意,满意。” 众人大笑不已:“听说调教这里小娘子的是出身石塘咀的金牌大姑?” “技术硬是要得。” 石塘咀早年是港岛出了名的烟花圣地,那里的金牌大姑名闻遐迩,连广府、濠江的豪商都慕名上门寻芳啊。 由于石塘咀海风甚大,咸味极重,当时便有人将这些寻芳客称之为咸湿佬。 “第一场也就是松松筋骨。” 陆大潮既入江湖,便少不得声色犬马,他非常精通其中门路,便对众人笑道:“九龙新开了家舞厅。” “我们去尝尝鲜。” (看完记得收藏书签方便下次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