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反清:从大明秽土转生开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78章 效仿旧例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只是,事已至此,格西莫夫即便再怎么后悔也是来不及了。 混身上下传来的剧痛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格西莫夫,自己要死了! 很快,在格西莫夫被以牙还牙,用苦主用战马撞死之后,使团一行人也是被驱逐出了大明的京城。 使团在离开京城之后,便带着格西莫夫的尸体,一路往北而去。 出于人道主义精神,朱京垵下令给使团装了一车石灰。 当然了,这不是所谓的御赐贡品。 而只是让他们拿石灰把尸体给腌制起来,以免大夏天的格西莫夫的尸体还没出关就臭了。 …… 陕西,商州府! 商州府衙上空,一面佛光白莲的大旗迎风飘扬。 向所有人表示着商州府的归属! 府衙内外,一名名白莲教的军士扛着刀枪,负手站立,看起来颇有精神。 白莲教义军的首领,天王宋之清端坐在府衙大堂上,愁眉不展。 而在他的面前,一名文人打扮的中年人,正在向他汇报着最新的天下局势。 “……八里桥之战后,明军已经成功歼灭了清军主力,攻取了京师,天下归明的大势已经彻底明了。” “我等义军接下来该何去何从,还请天王早做决断!” 宋之清闻言,忍不住皱眉说道。 “哎,实在是想不到,这天下局势竟然变幻的如此之快。” “本来还以为明清之间的胡汉之争,还有的好打,最起码也得来回拉锯好几年才能出结果,不成想,那满清竟然崩盘的如此之快。” “我等白莲教当真没有机会了吗?” 一切的拐点都来自于乾隆驾崩,乾隆驾崩之前,清廷虽然是在节节败退,但其统治却不至于立马崩盘。 但在乾隆驾崩之后,清廷崩溃的速度快的出乎了所有人的预料。 宋之清仍然没有忘记自己想要建立地上天国的理念,仍然不甘心向明军屈服。 一旁的中年文士闻言,语气有些落寞的开口说道。 “还请天王早做决断,明军的主力现已经兵进山西与河南,很快就会杀至陕西,到时候天王再想要做决断,只怕是就要来不及了。” 宋之清深吸一口气,仍有不甘的开口说道。 “还请先生教我!” 中年文士闻言,沉吟许久,终于开口说道。 “就目前来看,摆在我等面前的选择只有两个。” “要么继续向西,去甘肃,新疆,乃至于更西边的大明鞭长莫及的地方建立地上天国。” “要么就干脆向明军投降,以换取一个荣华富贵。” “如今之天下归明的大势已成定局,我等若继续留在陕西,恐怕会被大明那边视为眼中钉肉中刺。” “到时候,我等必然会直面明军的攻势,说句不好听的,那就是在找死,我等绝非对手……” 语罢,中年文士将目光看向了宋之清,期待着宋之清的答案。 在他看来,宋之清大概率会选择后者,向大明投降以换取荣华富贵。 建立地上天国或许是宋之清的信仰,但信仰又哪里有实打实的荣华富贵来的重要? 再说了,即便宋之清的信仰坚定,宁愿去西域吃沙子,也不愿放弃建立地上天国的事情。 可底下人呢? 底下的白莲教教众难道也会是同样的想法吗? 难道他们会为了那虚无缥缈的信仰,就踏上背井离乡的道路吗? 只是,令中年文士没想到的是,宋之清在沉默一阵之后,却是开口说道。 “传令下去,召集诸将议事……” 宋之清说话的时候,中年文士将满是期许的目光看向了他,期待着他说出准备向明军投降的决策。 但是,令他没想到的是,宋之清竟然开口说道。 “准备商议继续西进的事宜!” 中年文士闻言,忍不住震惊的瞪大了眼睛。 他没有想到,宋之清竟然是一个这么犟的犟种,事情都到了眼前这一步了,他竟然还没有放弃要建立地上天国的想法!!! 宋之清吩咐完,见中年文书还愣神站在原地,十分不满的说道。 “还在等什么?还不快去?” 中年文士闻言,忍不住面色发苦,但还是下拜道。 “下官领命!” 语罢,他便转身而去,准备去向诸将传达宋之清的命令。 但是在转身之后,他的脸色却是明显变得阴晴不定了起来。 心中思虑着自己接下来究竟该如何是好! 打死中年文士,他也不想跟着宋之清这一伙儿人去鸟不拉屎的西域。 俗话说的好,落叶还要归根,他可不想自己死了都要客死异乡。 只是,宋之清对此却是浑然不知。 …… 京师,圆明园! 朱靖垵终于接到了朱简灼派人用快马送来的信件。 看着信件上的内容,朱靖垵也是蹙眉沉思了起来。 定都之争! 这是自从大明复国以来,便一直存在于朝堂上的一个议题。 广州,南京,北京,这三个选项,各自都有自己的理由。 但也正因为如此,现在朝堂上正在为此而争议不断。 只是,随着大明收复北京,这个议题也就真正到了要做出决断的时候了。 是故,朱简灼刻意修书一封,询问朱靖垵的意见。 但朱靖垵也是实在拿不定主意。 片刻之后,朱靖垵终于做出了决断,提笔写道。 “定都之地,当以南京为先,但朝廷或可效仿当年旧例,设北京为陪都,行南北两京之制。” 朱靖垵之所以偏向于在南京定都,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是因为,接下来大明的施政重点将是推动工业革命与商贸发展,进而推动社会变革的发生。 如此的话,则经济发达,富庶繁荣,思想进步的江南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二则是因为朱靖垵觉得,接下来大明若是将都城定在南京,则是可 以以南京为基准,尽可能的控制江南地区。 并推动工业革命和商贸发展。 当然了,除此之外还有一点那就是朱靖垵知道当年前明是怎么亡的。 什么流寇,鞑子,天灾,宗室,其实都是表象。 当年大明所面对的最大的问题,其实是从江南收不上税以导致的财政崩溃。 也就是说,大明当年其实是穷死的。(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