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反清:从大明秽土转生开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98章 谋反?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第398章谋反? 当年为了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反清,大明对西南各省的土司势力都做出了极大的让步。 最重要的一点便是全面废除了清廷所施行过的改土归流政策,让那些土司们继续自治。 无疑这是一个逆大势而行的行为。 短时间来看,大明在地方土司的配合之下,确实很快便肃清了清廷的反抗力量,确定了大明在西南方向的统治。 这是有利的一方面。 但随着时间流逝,大明朝廷这样做的隐患也是开始逐渐显露了出来。 那就是土司势力的过度膨胀所引发的地方分裂势力开始展露端倪。 地方上开始逐渐有动荡发生! 这便是弊端了。 李赫作为云贵总督,对此自然是心知肚明的。 很快,丁毅便被带到了养心殿。 怎么说呢,自大明起兵以来,如今不过是第八个年头。 只能是暂且继续坐视地方势力把持地方,对朝廷阳奉阴违。 “等朝廷结束北方的战事,抽出精力,再去着手整顿西南局势也不迟。” 不过,这样的事情不会持续太久。 然后才安排李赫告退,让他尽快返回云贵,主持云贵大局。 同样的道理,国家想要发展,就必须得先把内忧外患都给捋平了才行。 短短八年时间,大明便完成了对汉地的统一,并开始向汉地以外用兵,这个效率是非常高的。 “启禀陛下,当前朝廷的铁路修建进程进行的非常顺利,最多再有十余日,连接北京和天津的铁路线就能成功通车了。” “大不了可以先向各土司进行适当的让步!” 丁毅闻言,依言在朱简灼对面坐了下来,然后开口说道。 就比如说西南的土司,各省的地主士绅势力…… 地方势力更是堪称根深蒂固! 语罢,他便将自己手中的一份报告通过在一旁伺候的小太监呈递给了朱简灼,让朱简灼过目。 朱简灼闻言,面露凝重之色,但还是开口说道。 “云贵方向的局势朕已经明了。” “来人啊,给丁卿赐座!” 只是可惜,现在的大明依旧要将主要尽力放在向外的战争上,暂且无力对内部进行整顿和改革。 大明内部有隐患,这点朱简灼心中有数。 “卿家现在所要做的,便是要以大局为重,暂且将西南局势稳住。” 朱简灼开口道。 差不多四个月的时间,大明便修通了连接京城和天津的铁路线。 而铁路肯定是要尽可能的走直线的! 如果能一直按照这个速度进行施工的话,那这条连通大明的经济中心与重工业中心的南北大动脉,或许只需要两年就可以修通了。 铁路修建工程是在今年年后才正式开始的,现在已经是宣武六年的四月了。 “但现如今朝廷的主力都被用在北方战场,分别向东北,草原,以及西北方向用兵,暂且无力顾及西南局势。” 但在有外患的前提下,要团结内部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这点是绝对不会有错。 此次回京,他便将此事汇报给了朱简灼。 朱简灼留李赫一起吃了个午饭,算是赐宴。 虽然从表面上来看,地盘是大明的了,但地方上却依旧是老样子。 是有可能会危及大明的统治秩序的隐患。 等朱靖垵解决完北边的隐患,大明朝廷也就差不多该着手整顿内政了。 这些全部都是隐患! 朱简灼接过报告翻看了起来,满意的颔首。 在李赫告退之后,朱简灼并没有立即去休息,而是命人又将丁毅给传了进来。 这个一统天下的速度,放在历朝历代都是最快的那一批。 这个速度其实并不慢! 怎么说呢,从京城到天津之间相隔差不多一百四十公里左右。 而从北京到南京之间的直线距离,差不多也就是八九百公里。 甚至连两年都用不了! 因为,随着施工进度的不断推进,工地上的熟练工人会越来越多。 四个月时间修了一百四十公里,那一年十二个月就是四百多公里。 “这是施工报告,还请陛下过目。” 但是,也正是因为这個效率,导致大明对很多地方都只是传檄而定,并没有能够完成实际控制。 熟练工人越多,那施工的速度自然也就会越快。 翻看完报告,朱简灼点头说道。 “如此甚好。” “等连接北京和天津的铁路修通,朕便亲自坐火车去天津视察一趟……” 在大明收复京师之后,天津很快便恢复开关了。 去年和今年的这两年时间,天津海关发展的如火如荼,尤其是随着山西的那些晋商入场,天津港的发展速度相当的惊人。 朱简灼自然会想着要去视察一圈。 丁毅闻言,只是开口说道。 “陛下圣明!” 朱简灼又和丁毅说了会儿话,问了他几个问题,便打发他退下了。 朱简灼刚准备继续接见其他官员,杨和快步从外边走了进来,开口说道。 “启奏陛下,内阁首辅王大人求见!” 朱简灼闻言,微微颔首道。 “快传!” 杨和闻言,应了一声喏,旋即快步跑了出去,不多时便将王顺给带了进来。 王顺快步走到了朱简灼面前,一脸急切的说道。 “启奏陛下,淮安方向急报,运河漕工似有异动,漕运官员恐生反意!” 朱简灼闻言,忍不住面露错愕与不敢置信之色,蹙眉询问道。 “此言当真?” “狼子野心之徒,安敢如此?” 至于说事情的原因,朱简灼心中却大概有数。 大明要修铁路,这无疑是在断漕运的根。 一但铁路修通,漕运即便不废除,其重要性也将大大降低。 漕运也终将会被铁路所取代。 而这对于在漕运中有着巨大利益的相关人员来说,是一件绝对无法接受的事情。 那些人若是不想坐视大明修完铁路之后,拿他们开刀,那么现在趁着明军主力不在中原,而是在北边战场上同蒙古作战的时机举旗造反,或许就是他们当前唯一的选择了。 否则的话,一但等朱靖垵所率的明军主力兵团从草原上返回,他们可就是连造反都没机会了。 王顺闻言,用力点头道。 <divcss="ntentadv"> “陛下,这是淮安一带的锦衣卫送回来的消息,应该不会有假。” “朝廷这边应当早做准备才是!” 朱简灼略微沉吟一阵,转头说道。 “传令下去,召五军都督府的各位将军前来议事。” “再派快马去一趟绥远城,向太子通报此消息,让太子在接到消息之后,尽快率军回师,不得有误。” 杨和闻言,转身而去。 一旁的王顺见此,开口询问道。 “陛下是准备召回太子殿下,让太子殿下领兵平叛吗?” 朱简灼闻言,只是脸色沉着的说道。 “现在朝廷在京城只有三个师的兵力,京城防务空虚,若漕运上的那些蛀虫趁此机会,鼓动百万漕工造反,只怕京师危矣。” “还是先将太子给召回来吧!” “若太子率部回京,则局势必将大定。” 其实大明在刚动工修铁路的时候,朝中便有人提出了反对意见。 反对的主要便是那些漕运官员们! 因为,这些漕运官员也都意识到了,一但铁路修成,那漕运就真的要完了。 为了保住自己的荣华富贵,身家性命,他们只能是在朝堂上拼命反对。 所用的借口无非也就是修建铁路乃劳民伤财之举,如今大明新立,绝不可好大喜功之类的。 只是,在朱靖垵和朱简灼父子的意志贯彻之下,修建铁路的事情,最终还是被推行了下去。 朱简灼还以为那些漕运官员会继续在朝堂上打嘴仗,不成想,他们竟然选择了造反这条路。 现如今,大明朝廷这边所能做的,便是急召朱靖垵率军回师来稳定关内局势了。 …… 淮安。 淮安作为漕运最重要的节点,正是漕运总督府的所在地。 大明现任的漕运总督名为高淮屿,曾经是满清所任命的淮安知府。 在明军发起北伐之后,他十分识相选择斩了清廷派来的监军,然后向明军投降。 朱靖垵在接受了高淮屿的投降之后,先是让他继续留任淮安知府,由于其在大明赈灾之事上表现得力,事后又被提拔为了漕运总督。 高淮屿坐在漕运总督府的大堂上,而在他的面前,则是坐着一名名总督府下辖的漕运官员。 这些人全部都是和漕运利益息息相关的既得利益者! 这次漕工的谋反,正式他们所组织起来的。 目光环视一圈,高淮屿开口询问道。 “诸位,大家事情准备的都怎么样了?” 高淮屿的话音落下,一名穿着绿袍的官员站出来开口说道。 “总督大人放心,下官等人都已经将事情给安排好了。” “很快,那些漕工便能在运河沿岸闹起来。” “相信只要那些漕工能闹起事来,朝廷最终一定能够认识到漕运乃是百万漕工衣食所系,是不可替代的,最终朝廷肯定会选择叫停铁路修建工程的。” 其实漕运上的这些官员们并没有准备造反。 自己究竟有几斤几两,这些官员们大多心中都还是有数的。 造反的事情,他们可干不来。 退一万步讲,即便他们能够举旗成功,全天下怕也没有人会认同。 要知道,老朱家现在之所以能做皇帝,靠的可是两次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功绩。 而这,就是大明正统性的由来,也正是大义所在,人心所向。 可他们一群漕运官员有什么呢? 一无大义,二无实力,如果真的敢造反,那么等待他们的结局,唯有被朝廷大军剿灭,夷灭九族这一途。 是故,他们其实压根没想造反。 他们现在所要做的,也只是组织漕工暴动,借此来逼迫大明朝廷让步,终止修建铁路的计划。 没人想真的把事情给闹大! 举个例子,当年前明时期,江南的士绅商贾抗税便都是这么玩的。 通过裹挟民意,制造暴动,来逼迫朝廷向他们让步。 只要朝廷让步了,暴动自然而然也就平息了,不至于真的举旗造反。 只是,朱简灼和王顺在政治上都没什么经验。 他们并没有想到这一点。 在接到消息的第一时间,便下意识的认为漕运上可能有人想要造反。 以至于急急忙忙的便准备召朱靖垵返京主持大局! 当然了,淮安这边还不知道朝廷那边的决定,否则的话,他们怕是连暴动都不敢组织,就要原地散伙了。 他们这群乌合之众,可不敢直面朱靖垵。 高淮屿闻言,微微颔首道。 “很好,让各部漕工这便闹起来吧。” “封锁运河,截断漕运,然后派人告诉朝廷,除非朝廷下令终于铁路修建工程,否则,漕工义愤之下的暴动,我等也没办法平定。” 众人闻言,纷纷抱拳应是。 见此,高淮屿继续满怀壮志的说道。 “想必大家都应该清楚,一但让朝廷把铁路修通,那么漕运就要完了。” “诸位,漕运的生死存亡,百万漕工的衣食所系,便全在此一搏了!” “诸位还当共勉之!” 众人闻言,再次抱拳道。 “大人放心,我等明白!” 很快,在这些官员们的放纵以及暗中组织之下,漕工的暴动爆发了。 最先是在淮垵,漕工们来到运河两岸,在运河上筑堤,将运河截断。 一条条漕船被堵在了运河中,无法通行。 一些底层官吏不知道上官的谋划,见漕工闹事便前来阻止,但却是被那些愤怒的漕工们活活打死。 “打死他,打死他!打死那狗官。” “朝廷要修铁路断漕运,那就是断我等的活路,今日我等便截断运河,断了漕运,让那些官老爷们知道知道没了漕运的后果。” “就是就是,我等漕工也不是好欺负的。” “除非朝廷下令停止修建铁路,否则这漕运绝对不再开,谁来说也没用。” “……” 人群中,无数人都在一起吵吵嚷嚷。 激愤异常! 在某些人的有心引导之下,这些漕工们如同火药桶般,几乎要被点炸。 并且,这股暴乱的浪潮正在沿着运河沿岸,迅速的扩散。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