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农家团宠胖医妇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96章 第一块头巾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吕英杰、李四北夸赞道:“这比戴钗子好看多了,还实用。” 方月在一旁道:“还能护着脖颈,很多妇人生完小孩后,因为时常要哺乳,所以导致脖颈疼,出门遇到风戴上头巾,能护住头,还能护住脖颈。” 李玉雪的针线活很一般,但是见多识广,拿着红布道:“头巾可以双面都用布,也可以只用单面,形状是正方形,这块布有三尺宽,那就做长宽都是三尺的头巾,剪开布,把布的四边用线缝一下,缝齐整了,就是锁边,把布边锁好。” 李四北兴冲冲的去取了剪刀、尺子、针、线,把剪刀交给方月,道:“娘,你针线活好,你就按着妹妹说的剪布做头巾,你剪布吧。” 方月上次做针线活是给李玉雪做月经带…… 李玉雪大眼睛亮晶晶,想到大周国的第一块头巾马上要诞生了,能让女同胞们变美、护肤、挡风的头巾就要出现了,兴奋的道:“娘,你这样,再这样,这是第一块头巾,就不用绣花,你做好了,我和你都试戴让他们瞧瞧,好不好看?” 方月在儿女的期盼下,沉稳的操起剪刀按照李玉雪说的尺寸剪好布。 李四北已经就着油灯的光把红线从针眼里穿了过去,把穿好红的针递给亲娘。 方月一边认真仔细的缝红布的四边,一边听儿女们说话。 她生了四儿一女,一晃眼间,连最小的小胖丫头都成亲了。 时间过的真快,方月把布缝好了。 李玉雪见红布上面有折印,道:“得用一个汤婆子把折印熨平了。” 汤婆子就是古代的家庭取暖用具。用铜、锡、陶瓷制成,形状像扁形的南瓜。(摘自网络) 方月摇头道:“家里有炕不冷,还真没有汤婆子。” 吕英杰道:“酒楼有,我拿一个回来。” 曲大福是南方人,冬天特别怕冷,哪怕有热炕,还得用汤婆子。 酒楼有好几个汤婆子。 李玉雪把新出炉的红头巾对角一折,成为三角形,红头巾正面朝外,戴在头上,然后把红头巾垂于脖子下的两个角系好,问道:“好不好看?” 李四北夸赞道:“好看。比刚才的花布好看的多!” 方月道:“真美!喜庆!”还特意跑到隔壁把老伴拉来瞧看小胖丫头。 李安还没看到李玉雪,就在门口嚷道:“我闺女生得好,戴什么都好看!”等看到后,笑道:“瞧,我闺女就是好看!” 吕英杰目光惊艳,这让他想起了成亲那日的小胖媳妇蒙着红盖头! 李玉雪把红头巾取下来给方月戴上,笑道:“娘,你戴上红头巾也好看。” 方月道:“我都当奶奶的人了,不好意思戴红色,我得戴素点的颜色。” 李玉雪坚持把红头巾给方月戴上了,“不,你戴红色才好看。对吧,爹?” “我瞧瞧。”李安把脸有些红的老伴拉过来上下瞅瞅,笑道:“不愧是我媳妇,戴什么都好看。美滴很!” 方月眉开眼笑道:“真的吗,我照镜子瞧瞧。” 李四北拿过铜镜给方月照,激动的道:“娘,我妹妹真聪明,你戴上这个头巾真好看。头巾买的人肯定多!” 吕英杰夸赞道:“娘戴上红头巾遮住了白发,年青了十岁。”心道:小胖媳妇、岳母戴上头巾好看,我娘、我姐姐戴上头巾应该也好看。小胖媳妇真是聪明! 方月在镜子里看到了自己戴红头巾的模样,还真是比不戴显得年轻了几岁,没想到一块普通的红布这么一裁,再这么一缝,制作成为头巾,就能让一个当奶奶的老妇人变得好看、显得年轻! 她现在对红头巾真是爱不释手! 可是她习惯性的把红头巾解开放在小胖丫头的手里,“你戴上吧。” 李玉雪自是知道亲娘的一片爱心,道:“娘,这可是大周国的第一块头巾,必须归你。你可以再制作一块头巾给我。” 李四北道:“娘,你再给妹妹做一块头巾。” 李玉雪搂着亲娘胳膊,撒娇道:“红布是四哥拿过来的,娘,你给我做一块,再做一块头巾四嫂吧。” 方月自是点头答应道:“好。这头巾制作起来真简单,比缝被子、制作衣服、做鞋子都简单多了。头巾戴在头上还好看、提人。” 李玉雪点头道:“对。头巾就是提人,就是亮点!娘真是一语中的。”. 吕英杰道:“头巾即能防晒防风,还能让人变美。我要是女人,只要头巾的价钱合适,肯定掏钱买。” 李四北在看到红头巾的成品后就确定买卖好,现在已经想能够独家销售几天的事,问道:“妹夫,布铺里的布能便宜卖吗?” 吕英杰点头道:“要是买的多,价钱可以便宜。” 布铺有买卖肯定要做。 李四北激动的道:“我觉得清明之后我们可以大干一场,到布铺买几十匹红色、绿色、粉色、紫色、蓝色的布,把家里针线活好的女眷集中起来,用几天时间全部制作成头巾,然后我和夏风哥拿到金城那边售卖,卖光了,再返回成县、刘镇、平镇售卖。 这样等我们把头巾第一波的钱赚到手,外面的人才开始效仿制作头巾卖。” 头巾制作的方法太简单,只要会针线活的女人把头巾拆开就会效仿制作出来。 李四北是要赶在头巾被别人效仿之前把能赚的钱都赚到手。 吕英杰问道:“后天就是清明。明天你去布铺选布料?” 李玉雪嘱咐道:“布料要选那种缩水不多不褪色的棉布。” 李四北道:“明天妹妹跟我一起去选布吧。” 李玉雪点头道:“行。我先去布铺选布,再去药铺。”然后拿起放在一旁的花布,道:“这样的花布配上红布的边角料,可以给小孩子做头巾戴。小孩子生得可爱,戴上花头巾不显俗气。” 方月搭了一句话,“行。” 李安道:“英杰,后天你们回村,替我问候亲家好。” 吕英杰笑道:“谢谢爹。” 李四北道:“听说你们买了一头驴,后天你们要骑驴回河东村?” “是这样打算。到时玉雪骑驴,我一旁跟着。”吕英杰已经得了李玉雪的嘱咐,不告诉四个大舅子这黑驴子是李安夫妻买的。 半个时辰,方月就缝好了两块红色头巾、一块双色小头巾。 “娃娃都睡了,明早让她们试一下双色小头巾。” “娘缝的真好,针脚真匀称。” “那我们明天就到布铺选布,清明几天定下做绣活的人手,清明过后就往金城售卖头巾。” “行。那就说好了。” 月色深沉。 这时,一直守着饺子铺的李大北夫妻回来了。 他们满脸疲惫,但是在见到家人时,露出兴奋欢喜的笑容。 李大北激动的道:“今天买卖特别好。有一波食客是边境 的商贩,要去金城,一行二十几个人,人人都骑马,出手阔绰。 他们刚进包间就给了三钱银子的赏钱,吃完后夸我们铺子 的饺子、卤肉都太好吃了,是他们从边境到这里,这一路上吃的最可口最舒服的一顿,又给了五钱银子的赏钱! 这光是赏钱就是8钱银子,还有吃喝、喂马是二两二钱银子,总共3两银子!” 贺盼弟总算有机会插话,“商贩不愿意坐在大堂,不愿意跟别的食客坐在一起,他们就喜欢坐在包间。他们看到有包间,才肯在我们家铺子吃,不然就去县城了。这包间、马厩砌的好!” 李玉雪问道:“大哥、大嫂真是辛苦。这么多的食客,我看再雇些人吧?” 李记饺子铺从买地契到现在还不到两个月,买卖蒸蒸日上,就在前天已经把成本赚回来了,从昨天起赚的利润就可以平分。 李大北夫妻见这么赚钱,都恨不得住在饺子铺。 李安也道:“天气渐渐暖和,来往的商贩会越来越多,西北军也知道我们家的饺子铺有了包间,到时买卖会更红火。你们别把身体累垮了,赶紧再雇人。” 李四北问道:“大嫂,你针线活好,清明后有个头巾的买卖,你要不要参与?” 戴红头巾的女子(本图片摘自网络)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