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逃荒:异能大佬带基地物资成一方霸主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75章 新安村成了香饽饽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街头,酒馆,茶棚里,都是议论。 此时,一个平价饭馆里,食客也在热议这件事。 “那个什么村,这也太……哎!”一时之间想不到形容词。 反正被震惊的外焦里嫩。 “哪有把相看这种事,广而告之的。 还不是一家,是全体村民,都要相看。 我还从未曾见过整个村相看的。 哎,礼义廉耻呢,不妥啊,果然村民就是村民,都是一群粗鲁之人。” 有人听到这话,不满意了,当即反驳道。 “这位小哥,看你长得人模狗样的,是读书的学子吧,你又何必这么说人家呢?” “新安村,是刚建立没多久的村子,那个村子的人,全部都是从北方地区逃难过来的。” “逃难路上,他们的亲人,说不定大多都……” “家里拢共就没剩下几口人,说不定都是光棍汉了。” “那么多光棍汉,可能全村9层男人都是光棍。” “就这种情况,他们村长还帮他们娶妻,搞出了这个相看告知书的玩意。” “这样的村长,着实是负责任,真心为村民考虑的,是个好村长。” “你把人家的心意,说成了礼义廉耻,真是小人之心。” 那学子闻言,表情讪讪,脸上写满了尴尬。 旁边还有一些人看不惯,又开始数落这位学子。 “相看之事,是顶顶重要的人生大事,你爹娘当初没有相看,又怎么会有你呢,所以你别看不起别人。” 一个胡子大汉笑了笑,直言道:“你们别看那个村的一群村民,人家可比你们富裕多了。” “应州唯一的一个水泥厂就在他们村。” “水泥知道吧,一种可以铺路修墙的东西,应州府城现在街上已经铺了水泥路,车走上去更是没有一点颠簸。” “还有,应州府城四个城门现在全是水泥加固的城墙,那玩意,刀砍不断,斧劈不裂。” “那样的好东西,就是传到京城,被皇上知道了,也是一大功绩,造福的是千秋万代。” “有了它,我大越的城墙够坚固,外敌打不进来,我们才能过安稳日子。” “也只有新安村产水泥那个东西,所以,你明白了吗?” “九殿下都重视的很,没看修水泥路还没轮到咱杏花县吗,还得排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轮上。” “可人家新安村,村里的路老早就全是水泥路了,村里还围了一圈城墙,也是水泥的。” “人家生产的是那样的好东西,每月赚的工钱能少吗?” “论公,人家那里造的是利国利民的好东西,论私,人家赚的银子多,日子过得好,说不定比你还要富裕。” “所以,谁要是把女儿嫁过去,绝对是享福的。” “年轻人,你还瞧不起人家,你是没见新安村的房子,一点也不比县里那些富户的房子差,还都是水泥造的。” “还礼义廉耻,婚嫁娶妻有什么羞耻的,你一辈子不成亲吗?” 那学子被众人你一言,我一语,激得说不出话来。 连皇上和九皇子都会重视的东西,他又怎么敢小瞧人家,妄议人家呢。 他尴尬不已,起身弯腰作了个揖。 “抱歉,是小生说错话了,村长的利民之举,倒让我解读成了不知羞耻,是我狭隘了。” 道完歉后,就匆匆离开了。 周围人听了全程对话的,心思开始活泛起来。 有人双眼冒着精光。 有人似想通了什么,连忙收拾东西,结账走人。 也有人在盘算,然后选择告辞。 “我先回了,我得把消息告诉我妹妹去,她家闺女,正好到了年纪,我得赶紧通知她们,去新安村看看。” “我也走了,我外甥女也到年纪了。” “不行,我得赶紧回去,把消息告诉我爹娘,我妹子也该相看了,去晚了,新安村的小伙子就都被抢光了。” 身边人不屑道:“你是隔壁县的,来凑什么热闹,新安村是我们杏花县的。” 那人不服气:“隔壁县怎么了,那份告知书上可没有限制户籍,说外县的不能来相看。” 他拿起身边的包袱,喝了最后一口茶,走了出去。 忽然又回头,走回原位,留下一句:“还有,那个村什么时候成了你们杏花县的了?它不是不归任何地方管辖,直接归那个村长管吗?” 身旁人:……怎么把这茬给忘记了。 经过这一番唇枪舌战,人们似乎更加看到了新安村的价值。 之前没想法的,都起身离开回去张罗了。 自己家没姑娘的,但是亲戚家有啊。 自家在城里,没打算去村里生活,可是谁家没有个村里的亲戚啊。 关系好的亲戚,嫁入新安村那个富裕的村也不错啊,还能帮衬自家。 何况,他们都相信,那个村子,将来还有大造化。 不知道谁又嘟囔了一句。 “人家那个村,上学堂读书都是免费的,哎,我当年没银子读书,浪费了一辈子啊。” “我要是生在那个村,读书免费,考个秀才什么的,说不定以后还能中举当官哩。” 他陷入了回忆,一杯酒全部倒进了嘴里。 他说完的一瞬间,饭馆里还在吃饭的众人顿了顿,然后全部放下了碗筷。 只留下一些铜钱在桌子上。 之后,全都一溜烟地跑没影了。 饭馆里变得空无一人。 “人呢?” 他望着空空如也的饭馆,不解道。 他的问题,自是无人回应。 “小二,再来一壶酒。” 他只能借酒消愁。 杏花县,县衙。 朱县令正坐在桌案旁,手中拿着一张纸。 正是那份新安村村民相看告知书。 因为县衙门口的布告栏上也被贴了一个。 不用猜,肯定是顾雪贴的。 谢师爷看见了,没敢撕下来,而是誊抄了一份。 此刻,朱县令手中拿着的,就是师爷抄的那份。 “有意思,顾姑娘这个村长,倒是挺尽责的,村民的婚嫁都操心上了。” 两人又说了一盏茶的时间。 谢师爷突然躬身道:“大人,下官今天下午和明天,告个假。” “哦?你有事要忙?”朱县令问。 “是,下官回一趟老家。”谢师爷直言不讳。 朱县令想到谢师爷的老家也在村里,虽然谢师爷本家搬到了县里。 但是村里还有许多同姓的族人生活。 瞬间,他就猜到了谢师爷的用意。 “回村里啊,你那个本家,族里有适龄的未婚女子吧?”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