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俗人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41章 吊唁团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孙承宗看完皇太极亲笔写的书信,道:“这分明是假意求和,趁机提出苛刻条件,虚与委蛇的面子功夫都不肯做。” 除了扯淡的‘七大恨",皇太极受降求和还要钱粮,战马和牛羊。 就差将‘趁火打劫"四个字写在明面上。 袁崇焕和熊廷弼也扫了眼书信,面色不虞。 熊延弼瞠目道:“岁币一百万两?” “粮食一百万担?!” “战马五千,牛羊三万!” “这皇太极好大的口气,也不怕大风闪了舌头。” 当今局势,大肆征战,财力本就枯竭。 大明率举国兵力对抗,努尔哈赤屡次发兵却未能长驱直入,这皇太极倒是有城府,借着求和,麻痹明朝。 袁崇焕思忖片刻,道:“皇太极这是诡道十二法,卑骄利诱之术,想要拖延战机,秣兵历马,待兵强马壮,一战扬名。” 孙承宗点了点头:“没错,皇太极有野心也有城府。” 正所谓,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周天易深以为然:“单看他登基后处置范文程一事便知他深藏不露,如今他借求和,要息兵练兵,为后续御敌反击做准备。” 话音未落,门外传来敲门声, 侍卫通传大凌河城县令沈炼到访。 “他来做什么?”袁崇焕蹙眉。 熊延弼连忙回答:“沈大人之前带着城镇村民们一起挖工事备战,估计是地道战的布防图完成了。” “这事我知道,快让他进来吧,”孙承宗吩咐了声。 沈炼被人带入书房时,完全没想到袁崇焕等人也在。 他的目光扫过周天易染满风霜的白发时,顿时知晓这是派去沈阳的使臣回来了。 “孙大人,看来我来的不是时候,不如等大人这边忙完了,我再来一趟吧。” “不必,你落座吧。”孙承宗抬手示意:“正好皇太极那边也传来消息了,你也一起听听。” 沈炼大.大方方的落座,无视了袁崇焕绷着的那张脸。 熊延弼倒是积极,三言两语给沈炼概述了皇太极那封书信的要求。 没等孙承宗开口询问沈炼的见解,袁崇焕倒是一反常态的开口了:“老师,学生有些想法。” 孙承宗道:“且说来听听。” 袁崇焕将他的想法托盘而出:“这皇太极登基大统委实仓促,且阿巴亥殉葬后,其子多尔衮、多铎、阿济格心生怨恨,碍于局势隐忍不发,此乃皇太极第一隐患;” “其二,代善、阿敏、莽古 尔泰三大贝勒兵权在握,皇太极势必忌惮几分,表面拉拢,兄友弟恭,实则不然,他们兄弟的关系也可大做文章。” “其三,学生愿意前往沈阳吊唁努尔哈赤,朝廷安排吊唁使团,既表示诚意,也趁机探听虚实,摸清楚敌军的底细,为后续做足准备。” 沈炼听完,在心里翻了个白眼。 什么狗屁吊唁。 袁崇焕就是聪明反被聪明误。 历史上他带着三十多个使臣给努尔哈赤吊唁时,反被皇太极给拉拢,尤其是吊唁团的李喇嘛也掺合其中。 皇太极一招离间计,外加野史里记载的美人计,让袁崇焕和大明有了罅隙。 作为穿越人士,沈炼很清楚,正史里大明朝的宁远重镇是危机四伏,皇太极坐稳后金皇帝之位后,率领八旗精锐围歼宁远。 他要为一年前兵败的亲爹努尔哈赤报仇雪恨。 可这一战却成了袁崇焕的手下败将,那时起就萌生了要挖墙脚,笼络袁崇焕为他所用的心思。 论带兵打仗,袁崇焕是孙承宗的嫡传弟子。 但玩弄政治权术,倍受历史学者争议的袁崇焕,别说皇太极了,连叶向高之流都难以匹敌。 金庸都评价皇太极:“为人宽厚又极富谋略和心机, 是一名深谙驭人之术的权术高手。” 从皇太极登基一事就能看出他的谋略野心了。 袁崇焕想试探皇太极,纯粹是偷鸡不成蚀把米。 “虽然分析的有理有据,但吊唁团一事还有待商议,远忧近患,鞭长莫及啊。”熊延弼表达看法。 他知晓袁崇焕的心思,但为大局着想,未免有些冒险和激进了。 “哦,你有何意见,但说无妨。”袁崇焕看向熊延弼。 熊延弼道:“我们与皇太极交兵多次,虽有外交礼仪为由,但此举太过冒险。” “无妨。” 袁崇焕不以为意:“努尔哈赤临死也只是建州卫,是我大明朝的臣子,于情于理也该吊唁,若是皇太极之流有意刁难,恰好授之以柄。” “非也。”沈炼摇头。 孙承宗下意识看了过来,他如今对沈炼是刮目相看,除了叶向高的评价之外,也纯粹是因为在辽东亲眼见识了沈炼的谋略和才干。 他示意沈炼继续说下去。 沈炼放下手里的茶杯,缓缓开口:“皇太极刚即位,他所面临的局面其实非常的困顿,内忧外患。” “对外,和我们大明彻底撕破脸,这张求和书分明就是故意挑衅。” “其次,后金女真和朝鲜、蒙古诸 部也是摩擦不断。” “对内,因为他的即位导致很多人不服,以至后金内部也是暗流涌动。” 袁崇焕觉得沈炼说的都是废话,闷哼道:“这分明和我方才的见解不谋而合嘛。何来的‘非也"呢?” “别急啊,听我说完。” 沈炼手肘撑在桌案上,面带泠然之色。 “皇太极的手足兄弟阿敏就多次联合其他部落以图另立为主,而且还有多尔衮,多铎,阿济格三兄弟与其心生罅隙。” “现在皇太极假意求和,是为了转移重心,以战养战,朝鲜那边才是皇太极要拿下的首要战场。” 沈炼指节轻点:“若是袁大人真的带吊唁团前往沈阳,此举正好给了皇太极示好的机会。” “新官上任三把火,何况皇太极是登基大统的后金皇帝,他借此反向操作的话会将阿敏分裂的势力为已所用,而且还名正言顺的以迎接‘吊唁团"与其斡旋而为之。” “我赞同这个观点。”熊延弼立刻支持沈炼。 熊延弼和袁崇焕在这个观点上不对付,瞬间倒戈沈炼。 袁崇焕却坚持:“这也只是你主观臆断罢了,此番吊唁团前往沈阳,且看皇太极如何应对,在借此寻求攻敌之策,总要知己知彼吧。”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