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俗人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53章 叶相来信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片刻后。 李自成与陈乐瑶带着兵马回到兵营。 历经三日,兵营的修建已经完成,沈炼每天除了去大牢之中逛几圈,剩下的时间全都是在兵营内呆着。 自从那天招兵找了三百人之后,后来的这段时间来参军的人很少,外面有人传言,说是有些土司为了防止自己的奴隶跑去参军,威胁他们,只要有一人去参军,剩下的人全都要跟着一起受罪。 而这些已经参军了的,基本上是没办法处罚的,因为他们已经算是大明的将士,作为他们的族人,是受到大明的保护的,何况他们还已经将自己族人的名字交给了沈炼。 这可是正儿八经的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听说那天因为安奈不住性子,以为沈炼冷落他们而离开奴隶,每天晚上都懊悔的睡不着觉,甚至还有些人天天在外面散播着沈炼比土司更可怕的对待士兵们。 可实际上这些吃饱喝足的士兵天天在城内训练路过,谁都看的出来他们的精气神比以前强硬了很多。 “老大呢?” 李自成见沈炼没有训练士兵,这些士兵正在自己训练,四下张望。 陈乐瑶抬手指了指新修建的那座木屋:“在房间里面等着你呢!他说让你去 就行了,我们不能过去。” 李自成闻言点头,翻身下马,冲着那边跑去,边跑还不忘回头命令那几百新兵:“你们所有人,跟着他们一起训练!” 木屋内。 沈炼与一名青衣男子对坐在茶几前,品着浓茶,聊着往事。 青衣男子对沈炼好像充满了好奇,一直在聊着沈炼过往的厉害之处,沈炼则是笑着回应,来来回回说了十几次,青衣男子愣是没有从沈炼嘴里捞到一点儿有用的信息,得到的都是烂大街的一些情况。 “看来大人对您寄予厚望,是可以理解的。” 青衣男子又一次尝试着询问之后,叹了口气:“若是我,断然不能做到这些。” “赵公子言重了。” 沈炼拿起茶壶,亲自给青衣男子添茶。 这名青衣男子就是京城中十分有名的纨绔子弟,也是京师富豪之一赵友峰的儿子,赵匡义。 他说是纨绔子弟,是加上也就是爱游山玩水,爱金屋藏娇,爱玩弄权势,所以才会被所有人厌恶,不过那也是少年的时候了,脑子灵光的他坑了不少的官员,曾经有一段时间,京城中的人提到他的名字就会摇头叹气,表示晦气。 好在长大之后,这小子并不喜欢京城中的一 切,每年都在四处游玩,这里跑一跑,哪里看一看,但是每年不变的事情是,他每年年头走,年尾回,就算是隔一年不回来,那也一样是控制在年尾回京城。 回去之后也不待几天,从家里取走钱银之后便再次出门,赵家也不差这千把万把的黄金,也不当回事,只要他不惹祸,就全由着他。 再加上赵友峰想得开,又重新娶了一房,生了个儿子,算是解一解在这个儿子身上看不到期望的恨意。 当初在京城的时候,沈炼在处理程裕的案子时就听说过这小子,不过当时这小子已经开始了游山玩水的日常,因此没有见过面。 没想到,头一次见面竟然是对方来找了沈炼。 沈炼见到他时很诧异,可当他知道为什么而来的时候,就变成了震惊。 谁都想不到,这小子竟然是叶向高的人,这一次来找沈炼是给他送信的。 若非如此,沈炼也不会跟他聊这么久。 “我现在还是不能看吗?” 沈炼手指轻叩桌面上的信封。 赵匡义摇了摇头,无奈的说道:“叶相只说是你身边的这位武将在场的时候可以看的,凡事严谨一些总不会错的。” “老大!” 话刚说完,门外传来李自 成的呼喊声。 紧跟着,李自成推门进入木屋。 他见屋中还有另一名陌生的男子,眉头一皱,问道:“你是谁?” “在下赵匡义,来送信的。” 赵匡义打量着李自成,半晌,他笑了笑,说道:“果然是个练武的材料,沈大人可以看了。” 沈炼拧着眉,动作缓慢的打开信封。 ‘剿匪一事宜急不宜缓;招兵一事已引起众怒,无法遏制;京师有变,信王将亲征西南;阉贼已备兵马,欲浑水摸鱼,积蓄实力;西南将乱。" 短短的几句话,沈炼脸上的表情凝固了。 叶相竟然知道自己在这里的所有事情!? 那不是说阉贼也知道这些事情? 西南将乱,信王亲征,魏忠贤暗中招兵买马。 这是西南要乱? 这是天下要乱的大事啊! 可是……为什么要李自成在场? 沈炼看完信封,抬头看看一脸微笑的赵匡义,问道:“信……你看过了?是不是还有口信?” “果然瞒不住沈大人!” 一听这话,赵匡义哈哈大笑,拍了拍桌子,指着李自成说道:“叶相想要让他进入朝堂,所以请你在西南为他造势留名。” “他?” 沈炼皱眉转头看着李自成。 两人的目光都停 留在李自成的身上。 李自成人都快傻了。 叶相怎么知道自己的? 老大跟这个男人看着自己干啥? 进入朝堂是什么意思? 我不就是在朝堂之中吗? 一瞬间,无数的念头钻入李自成的脑子里,他只觉得脑瓜子一阵一阵的疼痛,下意识的拍着自己的额头。 半晌,他皱眉问道:“老大,你们在说什么?我没明白啊!” “没事,就是想要把成字营再扩大一些。” 沈炼笑了笑,话锋一转,改口问道:“对了,你的成字营现在有多少兵马?现在营地中还有多少人?” “成字营现在的士兵我定额在一千人,多余的人我都挑选出来当做我的亲兵或是招募的人,除去成字营,营地内现在还剩下一千二百余人,他们在修建这里的同时,也自愿留在这里充当劳工,不过军饷还是在给的。” 李自成细细的算着人数,脸上忽然有些落寞,随后小声的嘟囔道:“当年在辽东,报人数都要报很久,哪儿像现在,还没张嘴就说完了。” “听到了吗?” 这句话最后还是被沈炼听到了,不过沈炼没挑他的刺,而是看向赵匡义:“你说我这点儿兵马,能在西南翻出什么浪花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