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通植物心声,她靠种地成七国首富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045章、严家良田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回去的路上,元小之一直偷偷打量着桃子。 她发现桃子自从得知宋令回来的时间后,心情好了很多,脸上还有一层薄薄的红晕。 顾忌洛聿也在,她便没有多问。 晚上,元小之把藕带切成小块,然后放在加了一点儿盐的水里浸泡一刻钟,最后冲洗几遍以后,直接清炒。 这种细白鲜嫩的藕带只需要简单的烹饪,连配菜都不需要,口感清脆爽口,还带有自然的清甜。 更绝的是,它的切面上有十几个孔,中间四个比较大,其余都是小孔,一眼看去十分漂亮,这真正是自然的鬼斧神工。 洛长安这十年走过大泽的府城、县城、乡村,找元又青是首要,其次便是品尝各地美食。 他还偏爱自然山珍,新奇食材,就好比这藕带,只一口就完全俘获了他的味蕾。 “好吃。”他赞道,“小之,这东西是什么?” 洛聿是知道的,可是他没告诉洛长安,还故作神秘,“师父,您猜猜看,这是什么?” 洛长安蹙眉,“这...” 他没见过啊,怎么知道是什么呢? 洛聿还给他提示,“师父,你就看这上面的孔...” 洛长安早就看这些孔觉得眼熟了,但是他又觉得他想到的那个答案是不可能的。 “藕?” “对,小之说这就是没长大的藕。” “叫藕带。”洛聿比划着藕带没切开的长度,“有这么长的,也有短的。” “藕带...”洛长安琢磨着,“依我之见,这藕带和那金玉白菜一样,晶莹剔透,口感脆甜...” “不若叫银苗,才更贴切。” 元小之眼光一闪,凑到他面前,“二爷,那您觉得,我若是种这银苗,可能卖得出去?” 藕带确实有一别称为银苗菜,没想到黄二爷竟这么巧的给它取了这个名字。 “旁的不敢说。”洛长安夹起一截藕带,“京城那些财大气粗的家伙肯定会蜂拥而至。” 元小之大喜,“那我明天就去县里牙行问问,看有没有谁家卖地或者卖庄子的。” “专门种这些...银苗。” “明天就去?”元又青问,“要不要等宋令回来?” 距离割稻子还有一个多月,元小之哪里有耐心等上这么久啊。 “不用等他回来...”元小之看向洛聿,“让阿聿跟我去。” “对,对。”洛长安点头称是,“让阿聿陪小之去。” “阿聿他有手脚功夫,不比宋令靠谱?” 洛聿挤出一个笑,“是啊,婶子,我陪着小之去就行了。” 元又青含笑,“也好。” “就是一直麻烦阿聿,多不好意思。” 洛长安想也不想的接茬儿,“有什么不好意思的,都是一家人。” 元又青睖睁,呆呆的看向洛长安,顿感口干舌焦,“黄二哥,你,你胡说什么呢?” “我,我没说错啊。”洛长安心忙意急的解释,“你,你把我当兄长,阿聿是我徒弟,也算是小之的兄长,这,这不就是一家人吗?” 元又青呆呆的点头,也是...有些道理啊。 元小之看看元又青,又看看洛长安,这两人... 洛长安和洛聿现在都住在村子里,所以不用再起早赶来双河村了。 元小之惦记着买地的事,兴奋得睡不着,刚到卯时就迫不及待的起来等洛聿。 这一等便是一个时辰,到了辰时,洛聿才打着哈欠过来。 元小之不等洛聿吃早饭就拉着他上了马车,到了县里,第一时间给他买了个饼子。 “这次没亏待了你吧。”元小之挑眉,带着他往牙行走去。 牙行里有一种牙人叫‘庄宅牙人",相当于是专门从事田和宅屋交易的中介。 一个体型丰腴的妇人迎了上来,她的腰间别着一个牌子,这应该就是证明她身份的‘牙牌"。 牙牌上应该有牙人的名字,户籍地,主要负责的内容。 但是这位妇人的牌子是反面朝外,上面写着几行小字,大概的意思就是牙牌不能外借、伪造,没有牌子在身上不得进行牙人的生意,违者治罪。 “小姑娘,小公子,最近卖地的人家挺多的,你们坐下来慢慢看。”牙人张罗着他们来到牙行里面的一个小房间。 等元小之和洛聿一坐下,牙人便将腰间的牌子摘下,递到元小之手上。 元小之接过来一看,‘牙人石婵娟,籍贯钦州府长乐县,主揽田宅交易。" “石婵娟..”倒是个好名字,元小之把牙牌交还给石婵娟,“小女姓元,有劳石婶子了。”. “应该的。”石婵娟接过牙牌,“两位稍等。” 她离开后,有个伙计送来两杯茶水,还有一叠糕点。 洛聿迫不及待的灌了一杯茶,他刚干吞了一个饼子,正咽得慌呢,这杯茶可真是救了他的命了。 不一会儿,石婵娟便拿了厚厚的一本册子过来了。 “这里都是最近在售卖的田地,元姑娘,你有什么要求?我可以给你推荐一些合适的。” 元小之想买个庄子,“最好是庄子。” “若是没有,那最好是成片连在一起的。”也可以退而求其次,最要是为了好管理。 “不满元姑娘,庄子还真是没有,不过成片的地是有的。” 石婵娟麻溜的翻到其中一页,“这里...城西严举子家有一片良田,足有百亩呢。” 百亩...元小之不明白,一个举子能有这么大家业? 一百亩地,听着可不少啊,一亩地是六百六十七平米,百亩就是六万六千七百平米。 “这片地特别方正...哎,要不是严举子家里不善耕种,今年这麦子又受了灾,他也不会忍痛卖了的。” 若是方正的地,大约长宽是两百六十米左右,这么一想...还能接受。 毕竟这个时代人口少,田地多。 但是难得的是...这百亩竟都是良田。 这个时代,土地是生存之基,也是衡量贫富的直观标准。 十亩良田以上就能算是小地主,严举子家这么多地,可算得上是大地主了。 元小之的视线落在册子上登基的信息上。 上面很干脆的写着每亩地的价格,每亩八两,还有百分之三的牙金。 这么一算的话,需要八百二十四两。 仔细算算家里的钱,差不多也就这么多,若是全用来买地,家里可就剩不了多少了。 “石婶子,你能不能带我们去这片地里看看?”元小之决定先去看看这片地。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