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败家小县令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91章 火速捉拿朱敬文!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按说,这种细小的事情,都是由底下的官员们在核实催办的。 一名下属官员无奈地报告:“丰州府同知,朱敬文送来了一份折子。” “但丰州确实没有任何服徭役的人。” 那官员正要说下去。 却见陈永脸色阴沉地快滴下水来,额头上更是凸起了条条的青筋,眼神不善。 陈永一听到朱敬文,就气不打一处来。 他还记着,在丰州被朱敬文当众地轰出去的羞耻经历。 不止是朱敬文,整个丰州的所有官员,都没把他这个宰相放眼里。 “宰相大人……您没事儿吧?” 下属都感觉到凌厉的寒意,变得惶恐,生怕被暴怒的陈永迁怒了。 陈永只瞅了那人一眼,铁青着脸问:“朱敬文除了上一份折子,就没有任何的解释?” “宰相大人,折子也是刚送过来的,下官要呈给大人,由您来定夺。” 听到这话,陈永脸上变得狰狞。 陈永挥挥手,并没有接过那份折子:“此事从来没有发生过,你当不知道就行了。” 下属有些不安,忍不住地问:“折子里如果有重要的事情,那该如何是好?” 陈永冷笑不已:“本相日理万机,为了水患没日没夜地操劳,偶尔漏个折子,谁能说什么?” “就算皇上知道了,也不会为这个定本相的罪。” 陈永眼中射出厉色。 这是个绝好的报复机会。 如果这次负责徭役的不是他陈永,许墨和朱敬文估计有可能逃出生天。 但,落到他的手里,那不痛痛快快地打击报复,他就不叫陈永了。 折子里说了些什么,陈永根本不关心。 他只需要上报,让皇帝知道,丰州府公然地抗旨,无人来服徭役就行。 后果绝对是极其的严重。 下属也看出了陈永的意思,躬身地点头:“卑职明白!” 陈永心情忽然变得很好,挥挥手叫下属退下,眼中只盯着空白的丰州名册上,不住地冷笑。 “事关朝廷的安危,丰州府居然集体逃役,我看你们是在劫难逃了。” …… 几天后。 陈永一面处理着徭役的大小事宜。 一面又特意地,把丰州无人服役之事,写成了奏折,准备找机会上奏秦霄。 此时,徭役已经轰轰烈烈地展开。 将近百万民众服役,百人一小队,万人一大队,分赴往黄河两岸的各处堤坝,进行加固改造的工程。 无数的人们顶着炎炎的烈日,运送几十斤的泥土石块,蚂蚁般辛勤地来往于各处,干的热火朝天。 不到半天的时间,人们无不是汗流浃背,累的直喘气。 这种的徭役,不但辛苦,耗费巨大,而且因为环境卫生的恶劣,往往随时有可能发生意外,不时有人死去。 这天。 京城,金銮殿外。 朝臣们正等待着上朝。 陈永也在队列中,他今天很兴奋,嘴角忍不住地翘起,差点笑出声来。 他已经等不及了。 好像看到了丰州府上下,官员们人头滚滚落地的情景。 忽然,一声太监尖细高亢的声音:“上朝。” 朝臣们分成文武两列,依次地入殿。 秦霄身披龙袍,缓步走到龙椅上坐下。 “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秦霄扫视一眼四周,才淡淡开口:“平身。” 官员们谢恩,然后起身站好。 当秦霄看到站在前面的陈永,不由得纳闷。 “陈永,你不是在治理水患吗?怎么今天回京上朝来了?” 陈永表面上无比的恭敬,出列禀道:“回陛下,臣有一事,必须来报。” 听到这话。 秦霄面子上没有变化,心里却有些好奇。 能让宰相陈永半途跑回来上报的事情,恐怕不是小事。 只是,皇城司最近并没有什么大事上奏啊。 秦霄问到:“何事?” 陈永故意地大着嗓门:“臣要弹劾丰州府的所有官员。” “陛下,臣负责检查黄河徭役人员,竟然发现,丰州府没有一人前来服役!” 这话一出,朝堂喧哗声顿起。 又是丰州府? 陈永是跟丰州府八字不合,杠上了吗? 秦霄皱起了眉头,沉声问:“你说说,到底怎么回事?” 逃避徭役,是重罪,必须严惩。 往往本人是死罪,还要牵连家人。 这等的重罪,丰州府所有百姓,怎么还敢逃役? 事情有些古怪。 秦霄越想脸色越是凝重。 陈永故意地长叹一口气:“臣专门地查过丰州府花名册,不但无人前来,甚至丰州府也没有人解释过原因。” “微臣惶恐,微臣奉命治理水患,却对此查不清原因,只能回京禀报陛下处置。” “恳请陛下,严查此事,以儆效尤。” 砰! 秦霄勃然地大怒,大手重重拍在御案上。 殿上的群臣无不失色。 这不是小事。 服徭役,是国家的大事,更关系着大周的江山稳固。 这都敢不放在眼里,丰州府还把朝廷和皇帝放心上吗? 此罪,罪无可赦! 秦霄怒喝道:“丰州府官员,按律当统统处死。” 霎时间,文武百官们都低下头,大气不敢出。 哪怕如此,众人仍然感觉得到一股寒意,叫他们胆战心惊。 “捉拿丰州同知。朕要亲自审问!” 秦霄铁青着脸道。 不管是不是陈永借机地报复,丰州府既然逃徭役,那就是杀头的大罪。 无论什么原因。 负责徭役的丰州同知,第一个跑不掉。 立刻有刑部官员出列领命:“臣领旨。” 秦霄余怒未消,腾的站起甩了下袖袍,留给群臣们一个杀气腾腾的背影。 “退朝!” 秦霄怀着怒火,快步地离殿。 直到此刻,一众的群臣,才感觉自己活过来。 大口地呼吸着空气,然后四散地离开。 陈永又是兴奋,又是冷笑。 过了数日。 丰州负责徭役的同知朱敬文,被带到京城。 朱敬文历经了两朝,名声并不算很高,但他认识的同僚却真不少。 许多相熟的官员都为他不住叹息。 这天清晨。 早朝。 金銮殿上。 秦霄大踏步走进来。 在龙椅上坐下后,太监高喊:“上朝。”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