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败家小县令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95章 叫刁民们拿钱出来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当年,在闽越遇上的,只是一群海岛上的跳梁小丑罢了。 但金人,是曾经入主中原的劲敌,跟大周前前后后斗了好几十年,就算退入草原,也仍然结结实实地威胁了大周十几年。 说金人是大周的宿敌,那绝对不为错。 这样的严峻危机下,程琼想不出许墨会有什么好办法! “许大人,人都到齐了,我们要怎么办?” 李金水心神不宁的上前询问,所有官员都紧张地看向许墨,等待他做战前的布置。 见状,许墨没好气的翻个白眼:“瞧瞧你们这孬种的样子,怎么怕成这样呢?” “好歹你们在幽州呆了多少年了,这里碰到打仗那不是很正常的吗?” “怕个屁啊!” 许墨劈头就是一顿破口大骂。 他很瞧这些官员不爽。 自从大周立国,金人就没少威胁过幽州,不是一次二次了。 不然的话,幽州也不会变得这么萧条。 只是许墨还是没料到,仗都还没开始打呢,这群官员就吓成这样了。 这真是自己带过的,最不行的一班子官员了。 “许大人,可,可如今的情况跟以前不一样了啊,幽州变得繁华了很多,一旦打起仗来,幽州好不容易的建设成果被毁,那我们的辛苦都白费了。” 李金水急忙解释,今时不同往日了。 以前的幽州反正一穷二白,死猪不怕开水烫,多来几波战争也就那样子了。 可现在呢,百姓,商人,官员们上下一心,费了老大的劲儿将幽州建设得欣欣向荣,没有人愿意看到,好好的幽州眼睁睁地被摧毁。 那当然就会患得患失了。 听李金水的解释,许墨毫不犹豫地再次开骂。 “你们都是猪脑袋吗?” “本官在此,你们慌什么啊?!” “少给自己的无能找接口。” 许墨言辞激烈,对着众多的官员就是狠狠地训斥。 骂得底下的人个个脸色一阵青一阵白,但却没人敢反驳。 见到这场面,程琼觉得很尴尬。 他干咳了两声,开口道:“那个,许老弟,咱们还是说正事儿吧,你要是没骂痛快……等会儿你继续骂。” 程琼怎么能这么说话呢,众多官员都吃惊地看向了程琼。 话说,从前严肃的程大将军,怎么变得也这么没正形了?! “程老哥说的有理!” “都给我打起精神来,本官要紧急地宣布一件事情,那就是,必须让那些刁民们都交出银子。” 听到这话,大厅瞬间变得安静,所有人震惊得目瞪口呆。 别说是幽州的官员们,就连程琼,也唰地扭过头,惊讶地望住了许墨。 都什么时候了,这家伙还在惦记百姓的银子? 难道,他之前的让幽州变得繁荣,让百姓慢慢地富起来,就为了某天的割韭菜? 只是眼看大难临头,日程提前了?! 见众人惊诧的样子,许墨根本不搭理,自顾自地道: “金军即将发起大规模的进攻,战争即将来临,这些也要跟百姓们告知。” “三十五万的敌人攻打幽州,我们就只能守,但没有银子,能怎么守?” “另外,要马上储备物资,苏力部落的人也必须全部搬进来,特别是物资,半点马虎不得,通知那些商人,抓紧时间来运送物资。” “咱们的物资储备,必须足够一年的使用才行,做好长期战斗的准备,有备无患!” 听到许墨的安排,官员们才回过神来。 是这样啊,许墨让他们囤积物资。 这确实是个办法。 榆关长城已经修成,虽说耗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但这么建成的长城,也是无比的非常牢固。 只要依托着长城的防御,就这么地死守下去! 幽州才有点起色,宁安府也在榆关内,更是幽州的经济中心。 绝对不能让金人的兵马进入宁安府,任由金人抢走大家的财物。 官员不会答应,就算是商人和百姓也都不会答应。 死守! 必须死死地守住! 为了新娶过来的小妾,那也得死死地顶住! 官员们瞬间明白了许墨的用心。 “征集物资,做好充分的长期作战准备,这个好!” “但还有个问题,那就是不清楚金军的主攻方向会是哪里?如果他们不攻击榆关,而是找到其他的州府,那就不好办了。” 程琼提问,问出了关键的所在。 金军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出现,而且,也不知道他们将要对何处发起攻击,这简直让幽州的守军没法做重点的防御。 边境线那么长,总不可能把军力平均地分开吧,那样只会被优势兵力的敌人个个击破。 “有什么好担心的?!” “全幽州的征集物资!” “再说了,榆关的长城为什么是重点的修建对象,就是因为对于金人来说,榆关是金人最乐意侵扰的地方。” “总而言之,马上安排下去,全幽州都的这么做,物资有多少征集多少。” “打起仗来,只要能多支持一点时间,就多一分胜利的机会。” 许墨连不断地开口,官员们都小鸡啄米似的连连点头。 “许大人说的是,就这么做。” “我等这就去办,绝不会让许大人失望的。” 见许墨丝毫没有当回事儿,官员们反而又了信心。 官员们匆匆地离开,赶回布置下去,看到这些,许墨无奈地摇头。 “这群蠢货啊,还要本官费劲了口舌的解释。” “可把我累坏了。” 许墨一个瘫倒在椅子上,说了半天的话,早就口干舌燥了。 随着官员们的行动,整个幽州也动了起来,开始热火朝天的物资征集。 幽州的危机,也加急地上报给朝廷。 京城,金銮殿。 上朝的大臣们还在像往常一样,轻松愉快地进殿。 最近,大周的形势大好,全国各地都在慢慢地走向安定繁荣,算得上建国十几年来,大周最为蓬勃向上的一年。 至少,这段时间只有报喜,还没有报忧的。 朝臣们自然就感到了轻松。 等秦霄在龙椅上坐下,百官们高呼万岁地跪拜。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