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败家小县令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29章 江南大建设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商人们的投资也打了水漂,成为权贵们的囊中物。 大周建工一来到江南,许墨就把他们安排到江南的各州府,在各地官员的尽力配合下,大周建工快速进入建设状态。 甚至,外地州府的工人们,听说许墨到了江南,也都涌向了江南。 一时间,江南各州府的重建工作,声势浩大的开展起来。 江南的百姓们,看到那些只是搬砖抬木头的工人,都穿着整齐统一的制服,都是惊叹不已。 那制服上,统一印着大周建工四个字。 而且,工人们忙的脚不沾地,明明累的不行,浑身都被汗水湿透了,表情却是那么的高兴。 工人们在工地上就没有歇息过。 因为他们采取了两班倒,二十四小时轮流地开工。 很多人都愿意上夜班,因为夜班有额外补助。 只两个月,江南各州府的建设改造,就有了效果。 看到了平地起高楼,原本还对朝廷有抱怨的江南百姓们,立刻地闭嘴。 都被震撼住了。 大周建工改造的速度惊人,直接把梁山河甩的连车尾灯都看不到。 才两个月,百姓就对官府恢复了信心。 大周建工的工地一刻不歇息,晚上工地上也灯火通明,这么大规模的建设,也间接地拉动了当地的经济流通。 这般神奇的效果,让朝廷内外都感受到了震惊。 大批的商人还专门赶往江南,亲自观摩学习大周建工的做法。 这才不到半年的时间,江南就完成了改造,这是数千年来,建设史上的奇迹。 大周建工,也获得了朝廷雪片般的称赞和荣誉。 所有人都忍不住地想,以后全大周的工程项目,如果都能这么严格合规的进行,而且还有如此神速的进程,也就意味着很多的大工程,可以迅速投入使用,那作用效益难以估计。 最终,大周建工只用了五个月,就完成了江南二省的房屋建设。 新房盖好了后,各地官员按之前统计来的人员名单,将新房如数地交到了百姓的手中。 就连投资打了水漂的商人们,也获得了应有的补偿。 平息民怨后,接下来就是把江南的经济搞起来。 大周建工建设的,不仅仅是给百姓的安置房,还留了大批的新房,商铺,这些都是能够进行售卖的。 许墨开始招商引资。 江南要招商的消息一经发出,商人们闻风而动。 特别是那些没能加入大周建工的商人们,更是摩拳擦掌,准备大展身手。 江南瞬间聚集了来自天南地北的商人。 丰州府首富金贵昌,还有何豪等人,都在其中。 特别是何豪,他让儿子加入了大周建工,自己继续在外围寻找商机。 “没想到啊,谁能想的到呢!许大人实在太厉害了,大周建工第一次出手,就惊爆了所有人的眼球。” “才半年不到,就完成了规模大且复杂的工程。” “可不是,而且还建好了那么多新房和商铺,这都是巨大的商机啊!” “这次谁再犹豫就是蠢了。跟谁不对付也别跟钱过不去!” 随着金贵昌的感慨,众人纷纷点头。 特别是金贵昌,非常的懊恼,上次就因为他的犹豫,白白错失加入大周建工的机会。 他为此患得患失,担心从此以后,失去了跟着许墨发财的机会。 但眼下许墨表示,江南二省的建设,商人们都可以参加。 当然,只要是跟许墨合作过的人都明白,前提是,必须守许墨的规矩。 大家只需要安分守己经商,就能够赚钱。 江南本来就很富裕,哪怕经历了这场浩劫,但底蕴根基摆在那里。 这样得天独厚的条件,是闽越,幽州当初都没有的。 地理位置优越的江南,将来的前景只会更好。 “看看你们,整天说自己有的是银子,我都一下拿了六个中心路段的铺子了,你们都还在傻傻的没动静。” 当那些首富们还在议论的时候,何豪得意地开口。 当消息一出来,何豪就毫不犹豫出手。 商人听到何豪买了六个商铺,都呆住了。 等他们回过神后,人人都骂何豪够狡猾的,然后,发疯般跑向各地的售楼处,争着购买他们想要的商铺房子。 甚至,到了最后,已经顾不上路段是否够好,只要买得到就很高兴了。 而何豪之所以果断地快速出手,就是因为自己儿子在大周建工。 既有官职,还能经商。 这样,加入大周建工后的好处,此时完全地显示出来。 以后大周要在何处进行改造,有什么工程项目,建工集团的人总会比外面的商人要先一步得到消息,自然抢占先机。 并且,这些事是由许墨负责,没人根本担心风险的问题。 只要是跟许墨合作,就没有后顾之忧,都不用多想的,只管大胆地投钱,拼命地投钱就对了。 投的越多,赚的越多。 至于赔钱?那不可能。 在商人们的眼里,许墨就是下凡的财神啊! 在大周建工如有神助的工程进度下,江南不到半年,就完成改造,局面焕然一新。 跟梁山河对江南的治理一对比,那简直没法比。 那时的江南,到处都是乱七八糟的烂尾房,建了一点儿就没有下文的工程让人看了都糟心。 反映在人们的眼里,那就是江南遍地的萧条,最终失去了民众的信心,人心惶惶下去,导致官逼民反。 但现在,局面却是积极向上的。 高楼大厦争相地耸立,规划的整整齐齐,更别说那些高档的住宅小区了。 商铺,酒楼林立,各种设施一应俱全。 不过,房子虽然建好,这还没完。 梁山河留下的烂摊子并没全部地收拾干净。 让经济发展起来,这可不是口头上说的那么容易。 许墨大力地招商引资,以此促进经济的繁荣。 等到经济开始良性的循环,节节的提升后,江南才算是富饶繁荣之地。 总算江南二省的底蕴深厚,靠着种种天生的优势,江南各州府的产业链很快就齐备。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