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夷王妄杀齐哀公,立威不成,反在各路诸侯那儿碰了一鼻子灰,大大降低了自己在诸侯中的威信,郁郁而终。周夷王死后,其子周厉王继位。周厉王自小生长在王宫,生活奢靡自不必说,等其继承大统,君临天下,自然还想把以前的奢靡生活保持下去甚至再发展一步,怎奈周朝势衰,全国上税纳赋的诸侯比以前大为减少。面对财政紧迫,周历王想的不是节衣缩食,修德养民,重新获得各路诸侯的信任,而是把目光转向周王室的辖地,也就是镐京及其周围的那一块地方,在这块辖地上,自己那可是绝对说了算。
如果问世界上最不缺的是什么,那无疑就是见风使船的奸佞小人。看到周历王为财政发愁,荣夷公主动站出来为他出谋划策敛财聚富。遗憾的是这荣夷公没有后世齐桓公手下治世能臣管仲那种聚财手段,他充其量也就是与民争利,变着花样从人民手里掠夺些财物。结果弄得怨声载道,民怨沸腾。大夫芮良进谏周历王,荣夷公不可用,用之周必败。周历王不听,最终任命荣夷公为卿士,统领国家财政事务并负责首都镐京的治安。
看到下面议论纷纷国家局势不稳,这天上朝正卿召公进谏说人民不堪暴征暴敛之苦,忍耐已到了极限,再这样下去国家就要出事了。召公话音刚落,荣夷公马上站出来反对,说国家目前形势一片大好,召公完全是杞人忧天。
好个屁,你到大街上走走看看去,听听民众都在议论些什么。看荣夷公罔顾事实,信口雌黄,老臣召公忍不住爆了粗口。
召公爆粗口,霎时引起了周天子的兴趣,不等荣夷公反驳,问道,爱卿在大街上听到些什么,寡人倒想听听。
听天子问话,召公扑通一声跪倒在地,言道,贱民无君无父,口中秽言乱语,圣上不听也罢。
召公越这样,厉王越想听。
恕你无罪,那些贱民都说了些什么,如实讲来,否则,你这个左丞相就不要当了。
昨天我穿便衣在街上溜达,碰见一群人站在墙根窃窃私语。察民是臣的职责所在,我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从他们身边路过,听他们说圣上才颁布的专利法纯粹是要他们的命,不想让他们活了。他们其中一个还骂圣上是昏君,是混蛋王八蛋。
召公说完,叩头如捣蒜,连声说,臣大不敬,罪该万死。
周历王听完召公陈述,气得浑身发抖,咆哮道,那些贱民知道些什么,专利法是荣夷公经过调查研究,征询了各方面意见制定出来的一条法律草案,其目的在于让臣民与寡人有福同享,怎么就成了不让他们活了。荣夷公,你下去想想法子,看如何惩治这些刁民。
荣夷公听完天子吩咐,连声应承,本想在天子面前为专利法再美言几句。周历王身子一扭手一挥,怒气冲冲下朝回后宫去了。
荣夷公下朝不等回到家里在路上便想好了应对刁民的万全之策。于是,第二天镐京大街小巷多了一些游手好闲的陌生人,而且这些陌生人有个特点喜欢往人多的地方凑。自此以后,镐京的成年男子三天两头地失踪,失踪人的家属报案上去,上面哼着哈着一宗失踪案也没告破。无奈之下,失踪人家属不甘心开始着手自己调查亲人去向。而这一查不要紧,原来失踪的亲人都和议论朝廷事物有关,进一步调查更发现街上那些游手好闲的陌生人是上头安排下来的便衣,专门监视窃听民众动向的。
男人失踪的秘密被揭开,一传十,十传百,没多长时间,整个镐京城几乎所有人都知道了。自此,再也没有人在大街上议论朝廷事务。熟人在街上碰了面,用眼睛交流一下,点个头也不搭话就过去了,生怕飞来横祸降临到自己头上。
这样过了大约三年时间,荣夷公看到街上再也没有交头接耳三三两两的人群,便向厉王报告,说镐京的治安大为好转,街上已经看不见诽谤朝廷事务的人了。听到荣夷公报告,周历王很高兴,当天便换上便衣到大街上巡视察看一番。果然,大街上以往三三两两交头接耳的人群不见了,偶尔路过的也胸怀心事似的,谁和谁也不搭腔,匆匆而过。看到如此治安,周历王很高兴,重重奖赏了荣夷公,然后得意地召见召公,向召公夸耀说现在大街上已经没有诽谤朝廷事务的人了。召公听罢长叹一声说道,不让老百姓说话就象堵塞河流,堵塞河流到一定程度,河水四溢伤人无数祸害无穷,而不让人说话不让人发表见解,其祸害程度比堵塞河流还要严重。周天子听罢不以为然,让那些便衣继续留在大街上,监视民众的一举一动。
民众不语,周厉王心满意足,自以为天下都成了顺民,孰料在一风高月黑之夜,周厉王正沉浸在梦乡之中,突然被一阵喧哗惊醒,没等他明白怎么回事,几个太监把他从床上拽起来簇拥着就往跑。
怎么回事?周历王急切问道。
圣上,了不得了,外面暴民造反,听说已迫近南门,再不跑就没命了。其中一个太监忙不迭答道,
混蛋,本王就那么怕死吗?周历王欲挣脱太监,御史大夫周公带着几个侍卫从南面急急赶来也不说话,把周历王硬塞上了一辆马车。等周历王在马车上坐定,周公对周历王说道,暴民势大,陛下暂且到髭国避避风头,等局势平稳了再接你回来。
京城的守卫部队呢?王宫的那些御前侍卫呢?外地的诸侯们呢?几个区区刁民都对付不了,难道他们都死了不成?周历王听周公要他逃跑,大声斥问周公。
事发突然,外地诸侯来不及进京。京城守卫部队太少,已经被暴民打散,圣上赶紧走吧,再不走,恐怕就来不及了。
厉王还想深究,周公抬起一脚,向马屁股蛋子踢去。马骤然受惊,尥了一蹶子,奋起四蹄,向北疾驰而去。厉王刚离开,暴民黑压压一片冲到了近前,抢宝贝的抢宝贝,拽女人的拽女人,霎时整个王宫被洗劫一空。
列位看官,看到这里或许要问,怎么这里又出了个周公,难道那个当初辅佐周成王的周公旦还没死不成。非也。在周朝,帝位世袭,下面的官吏也也世袭,这个周公便是当初周公旦的后裔,后人也称周公。
搜遍整个王宫,找不到周历王,暴民熙熙攘攘混乱之中不知谁打了个呼哨,这老儿没了,还有他儿子,走,咱们到东宫找太子去,父债子还,天经地义,我们不能白白就让他祸害了咱们这么久。于是,黑压压一片暴民你拥我挤,向东宫呼啸而来。
暴民来到东宫门前,召公早已等候在那里。
周历王无道,但召公还是在民众中有一定威信的。于是,暴民想先礼后兵,要召公主动交出太子顶他父亲的罪,否则就冲要进东宫杀个鸡犬不留。召公说厉王虽然无道,但太子仁义善良,要大家放太子一马。几个暴民头子窃窃私议了一阵,给了召公面子,但也提出了三个交换条件,一,废除正在试行的专利法,二,以后不准周历王父子上台执政,三,事后不追究暴动民众的责任。形势所迫,剑柄在人家手里,召公自然满口答应。于是,在以后的十四年里,中国历史出现了极其罕见的国无帝王,而由两个大臣周公、召公联合执掌国家最高行政权力的局面,这一时期被后世称为周召“共和”。
周召“共和”是华夏民族发展过程中的一件大事,理应对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可惜的是它象流星一样一闪而过,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没有激起丝毫涟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