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远古那些事:别样的史记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1章 华父督复仇—郑昭公出走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话分两头,上三章说的是楚国在南方崛起,回过头来我们再看看中原地区期间又发生了何事。这中原地区此时郑国称雄,我们自然还是要从郑国说起。 前面说到郑国公子忽援齐因为齐侯分发礼物一事愤愤回国。公子忽回到国内见到他父亲郑侯把援齐经过向郑侯交待了一遍,顺便又把鲁侯主持分发礼物一事加油添醋说了一通,一个意思就是鲁侯看不起咱郑国,该伐。听完公子忽说罢,郑侯苦笑了一下,说道:宋国向来为仁义之邦,这宋侯年轻不懂事就算了了,但我听说齐侯再次求婚于你,你又加以拒绝,不知何故?公子忽把拒婚理由如前所述给郑侯重复了一遍。听罢公子忽解释,郑侯长叹一声,不置可否,挥挥手支走了他,然后令人把祭足叫来。祭足进来,问叫他来何事。郑侯沉默不语,待了半天,问祭足可明白派公子忽援齐深意。祭足沉默片刻,言道:臣冒昧揣测,君上的意思想必是为了给公子立威,有意传位给公子了。 忽为长子,理应继承君位,可他几个弟弟均非泛泛碌碌无能之辈,尤其是忽大弟突才干尤其突出。上次北戎来犯,突立有大功,故这次援齐我故意让忽前去,不外乎是威压他几个弟弟,也好堵众人之口,以免忽上位为君,他们说三道四。 郑侯说及此,祭足早双膝跪地,泪流满面,言道:君上正当壮年,何出此言,臣愿永远服侍君上。 人有生就有死,算来我已五十有余,也可谓算是长寿了。数月前,我偶感风寒,自以为不是什么大病,也没当回事。不想这风寒迟迟不好,近些日子更感浑身乏力,头重脚轻,两眼直冒金星,估计在世时日不多矣。故今日把大位之事明告于你,也好让你有个心理准备。 谢谢君上一片苦心,君上还是注意调养身体为好,想这风寒不是什么大病,过段日子肯定会好的。 病在我身上,能好不能好我自己知道。你以为公子他才干如何?如果你觉得他确实不行,可另立他人。 公子忽身为长子,又才智过人,仁慈仗义,传位公子忽众望所归,君上不必忧虑。 这些年我也看好他,可近日闻听他再次拒婚齐侯,感觉这孩子有点迂腐。可事已至此,也只能这样了。近年来,我东征西讨,固然为郑国争来不少荣誉,但也得罪了不少邻国。在我百年之后,这些国家难免会生事报复,郑国后事就托付于君了。望念在你我几十年相知颇深的份上,卿家须用心尽力才是。拜托了,拜托了。 郑侯说完,起身就要给祭足作揖,吓得祭足连忙按住,信誓旦旦说道:君上放心,臣定为郑国尽心尽力,粉身碎骨在所不惜。 郑侯给祭足交待完后事,择日立公子忽为太子,同时考虑到郑国有恩于宋侯,把公子突送往宋国安身。 正如俗语所说,病在谁身上谁知道。处理完后事,当年夏天,郑侯便去世了,一代枭雄也就此谢幕。 且说郑庄公去世,公子忽上位为君,是为郑昭公。此消息传到宋国,宋侯感恩郑庄公,伤心不已,却开心坏了宋国太宰华父督。华父督兴奋之余,默想多日,终想出一条计策要讨还几年来郑国加到宋国头上的屈辱。等华父督把这条计策在密室告于宋侯,宋侯大惊,言道:郑侯侍我不薄,如此做怎对得起郑侯父子。 郑侯待君私也,今日之议公也。象那郑国屡屡欺压我国,报仇雪恨正在今日。机不可失,失不再来。趁郑新君刚刚即位,一切未稳,一旦等郑新君位子坐稳,恐怕就沒有这机会了。 那就按华大人的意思去办吧,不过一定要周全,否则事败宋、郑恐怕又要兵连祸结了。 这个君上放心。郑国寤生在世,我忌怕他郑国几分,如今寤生已死,我怕他郑国何来。祭足号称郑国的智囊,臣料他也识不破臣这条计策,只要那祭足肯来,我们的计划也就意味着成功了一半。 我意已决,就这么办,大不了和郑国再大干一场。宋侯受华父督夸口感染,两眼放光,恨不能把谋划的方案立即实施。 宋国君臣商量妥当,随即给郑国发去书函,邀请祭足对宋国进行国事访问。想这郑国新君初立,急于交好各国,得到各国认可,又这郑国有大恩于宋侯,故得到邀请,郑国君臣都没细想,祭足拾掇了拾掇,便向宋国进发。等一到宋国,祭足便被扣押了起来。 遭到扣押,祭足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询问何故扣押他。 何故,你们郑国屡屡欺压我国,今宋国欲报仇于阁下,今天你答应我们条件便罢,否则明年的今日就是你的祭日。华父督咬牙切齿说道。 华父督一席话说得祭足两腿打颤,忙问什么条件。华父督便把让他废掉郑昭公扶持公子突上位的意图说了出来。 今日我国君侯乃先君所立,我废掉岂不成了千古罪人。此事万万不可。 怎么我听说你们先君本意想让公子突继位,是你在旁边蛊惑才传位给了公子忽。何况公子忽公子突都为郑国先君血脉,谁继承君位不是一样吗? 事关重大,容我考虑考虑再回答你。 立公子突为君,你属于首功,公子突会亏待你吗?一条路是人头落地,命归黄泉;一条路是位极人臣,享不尽的荣华富贵。你自己选择吧。说罢,华父督扬长而去。 华父督离开,祭足思虑了一天一夜,出于保命终妥协下来,同意与宋国合作。祭足几十年积攒起来的人品和名声也就此付之东流,这正是知人知面不知心,生死关头显忠臣。而自此,郑国君位频繁出现更迭,几位公子你出我进,郑庄公奋斗一生创立的霸业也从此一去不返了。 且说华父督得知祭足妥协,立即派人前去把被放逐在宋国的公子突抓来相见。公子突见到华父督问为何抓他,华父督说郑侯许诺给宋国三城要他的项上人头。这公子突反应还算机敏,言道:我也为郑国公子,哪日为君也未可知,如果宋国今天肯放我一马,一旦我为郑君,给宋国的何止三城。而华父督等的也正是他这句话。 现今祭足到我国正为公子之事而来,君上念公子和我国姻亲,可怜公子,已经把祭足扣押了起来。如果公子能信守承诺,我们可令祭足回国扶持公子上位。不知公子意下如何?华父督挑明了意图。 若此,贵国对我有再造之恩,我定全力报答,若违誓言,我必乱箭传身,不得好死。看到一丝生机,公子突赶紧发誓。 华父督看公子突如此表态,立即安排祭足和他相见,随后又招来宋国雍氏之子雍纠。列位看官看至此,不免疑惑招这雍纠来此作甚。原来公子突母乃宋国雍氏之女,这雍氏宗族多人在宋朝堂为官。当初郑庄公把公子突发送到宋国安身,除了感到对宋侯有恩外,这也是一个因素。不过令郑庄公没想到的是这一因素倒于郑国起了负作用。 祭足、公子突、雍纠会齐,该到的人都到了,华父督即提出公子突上位条件,那就是郑国除送给宋国三城外,另加白璧百双,黄金千两,每年输谷千石。至于那雍纠,华父督听闻祭足有女,华父督是让他给祭足做女婿来了。刀把在人家手上握着,自己随时有性命之忧,对华父督提出的条件,祭足、公子突自然是满口答应。随后双方立了文书,祭足、公子突分别鉴名画押。一切谈妥,公子突、雍纠微服,扮做客商,一路跟随祭足,到达郑国,潜伏在了祭足家里。 回到郑国,祭足伪称有疾,连日没有上朝。看祭足连日没有上朝,朝堂中列位大夫约定这一日前来探视祭足。等见到祭足,看祭足红光满面,衣冠齐整,一点不像有病的样子,众大夫大惊,不知这祭足玩的是什么把戏。 祭大人既然没病,为什么不上朝?一大夫忍不住问道。 我沒有身病,得的是国病。 何谓国病?众大夫更迷惑了。 前些日子我出访宋国,和宋侯谈及我国事务,宋侯说我们现在的国君懦弱无能,不堪为君,他想让公子突回来为君。并说如果我们不答应,他们将加兵于我国。对宋侯要求,我以国之大事不能独断为由拒绝了他。现在大家既然来了,不妨议议,看是否答应宋国要求。 众大夫听完祭足一番言浯,面面相觑,两股发颤,不敢应答一词。 正在僵持间,高渠弥站出来说道:新君初立,民众未安,一旦战事骤起,我国十有八九要败北。为今之计,唯有迎回公子突为君,方能摆脱此次兵祸,救民于水火。况且公子突才能不在新君之下,甚至还要略高于他,公子突回国为君,定能带领大家振兴郑国,完成先君未完成之霸业。我同意公子突回来为君。 群羊不走就差一个领头的,看高渠弥出来这样一说,众大夫纷纷附和高渠弥。看大家意见趋于一致,高渠弥询问祭足,什么时候接公子突回国。祭足说不用接了,他就在这里。随即招呼公子突出来和诸大夫相见。公子突进来,祭足、高渠弥率先跪拜,山呼万岁,其他诸大夫随之跪倒了一大片。 这边搞定,祭足急派人送给郑侯书信一封,信曰:今事出紧急,臣等不能侍君矣,君可到他国暂避,待有了机会,我再迎君回来。 接到祭足书信,郑昭公知道事情已无法挽回,于是带上夫人出奔卫国去了。满打满算,郑昭公上位也就几个月。 至此,各位看官肯定会有疑问,这高渠弥为什么会和郑昭公过不去。原来,昭公向来看不好高渠弥,当昭公还为公子时,一次郑庄公欲任命高渠弥为卿士,征求昭公意见,昭公没长好话,高渠弥卿士之位才泡了汤。从此,高渠弥与昭公之间就有了罅隙,正所谓自古有果必有因,没错说也。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