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戏说西域36国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三十七章 鼠神叛逆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先别急着下,扔点什么下去试试!” 广广在外面指导着,不让阿肯贸然就下去。 “好……不过,其实也不用,下面,有一棵树?” 阿肯把头探了进去,大致瞅了一个“开头”,就伸出来给广广他们汇报着。 “树?……这底下,怎么可能有树?又没有阳光?” 犟犟感觉到奇怪,问道。 “是像“树”,不过,是倒着长的:根在上,枝条在下面,没有叶子,只有枝条……” 阿肯补充道。 “哎,那就是“树根”。在我们这里,沙漠底下有高大如倒长的树的树根,证明这下面很深的地方,有水源,这些根,都是去找水去了!” 有一个当地人,就站在广广、犟犟身后,插话道。 “噢!原来是这样!” 阿肯弄明白了以后,还想继续往下探,这个当地人又赶紧接话说道: “不要破坏这些树根,这里的每一根细根,都能为我们找到一条鲜活的地下河,在我们精绝国,水是最金贵的;树也同样。只要是活树,我们必须阻止任何人将树连根砍断,否则要罚一匹马;要是砍断树枝,要罚一头母牛。” “那,好吧!听他们的。把门关上,出来吧,那就!” 广广认为“入乡随俗”很重要,赶紧对阿肯说道。 “好吧。” 阿肯虽然对下面还有着一定的憧憬,但还是乖乖听话,关好了“基座门”,又倒着爬行,退了出来。 “善行啊!善行啊!天神保祐你们!” 这些民众对阿肯也表示了祝福,让他顿时有怒刷了“存在感”后的自尊和欣喜。 “那个女巫,咱们不管了吗?” 犟犟还是放不下这个“对手”。 “当然要管,不过,不急一时。现在,请这些人都各自回家去,才是重点。” 广广大哥凑近犟犟耳边,耳语道。 “好吧,听大哥您的!” 犟犟暂时按下了自己胸中的“意不平”,乖乖听话。 “这里的人好奇怪啊!这么白的地方,却要用牛奶供一只黑乎乎的死耗子,还为它修这么漂亮的房子!” 阿肯对刚才的发现,还是诸多疑问,不由地感叹了一番。 虽然这些村民不明白阿肯在说什么,但看到他盯着犟犟脚下的那一堆碎老鼠木雕的渣渣,也猜得差不多,就有人捡起其中的一块碎片,说道: “我们这里供奉着“鼠神”,是因为有一年在我们精绝国,发生了一次大旱灾,粮食欠收,百姓没有吃的,都要饿死了。后来,就跟着一只大大的黑老鼠,钻到了地下的一个地方,那里有很多被它们偷过去、收藏起来的陈年旧粮,这样我们才度过了那年的饥荒。 为了表示对这只大黑老鼠的感谢,我们就建了这个庙,专门供养它。 对我们来说,有老鼠的保佑,还能避免很多其他灾害,像地震、洪水之类的,它们都能最先给我们提醒。 所以,我们每家都有专门的神位,就是供养“鼠神”;也都有着各家的老鼠,我们吃什么,就给它们吃什么。” “啊,原来是这样!那,那个女巫又是怎么回事呢?” 神驴大哥广广问道。 “那个女巫,就是从那只黑老鼠藏粮食的洞口,被人给捡回来的。都说,她就是“鼠神”托生人身,大家就把她奉为神明了!” 有人回答道。 “那也就是说,她并非一生下来就是“坏人”,其实,充其量,就是一个“孤儿”,想想,也挺可怜的!” 听犟犟给他翻译完,阿肯突然对“无父无母”的人,都会产生一丝“共鸣”式的怜悯,似乎把之前这个女巫所做的一切“坏事”,都给忽略不计了似的。 “并不是所有的“好人”都是天生的;“坏人”也同样。后来,在她成长的过程中,一定是发生了点什么吧!” 广广听到阿肯这么想,也发表了相对“中立”、“客观”点的意见。 “后来,当她长到13岁那年,不知道什么原因,一直教导她的师傅,却被她给杀死了!也就是从那一天起,为了躲避追责,她消失了整整三年。 等她再来时,却自称是“鼠后”,并且性情大变,并且一身法术,说她能“呼风唤雨”,都差不多。并且,她带回来的丹药,能治好多人的病。 那时候,她就在这里,修建了属于自己的“医馆”,专门免费收治病人,渐渐地,她就被我们精绝国人给接受了。 并且,就在这里,为她的房屋,大家共同出钱,替她重新装修、整饬,成了现在的样子。” 其他人,继续补充着这位女巫的“简历”。 “那,真就没有人追究她杀死师傅的事了吗?” 犟犟感觉不能用后面的“善事”抵销了前面的“恶事”,一码归一码,这才公平。 “没有人清楚,到底她为什么要杀自己的师傅;没有证据,也无从审判她。按照我们精绝国的规矩,“鼠神”可是不可神圣侵犯的!又有谁敢去揪着她的那些旧事,去一一探究呢?” 有人回答道。 “那,她只有十三岁,就能杀人,也真是不“简单”呢!” 阿肯又啧啧道,不知道是在“赞扬”她多,还是在“指责”她多些。 “哼!那叫啥?叛逆期!” 还是神驴大哥广广有经验,一针见血地指出了问题所在。 “普通人“叛逆叛逆”,也就顶多“吵吵嘴”、闹个“离家出走”什么的;这女巫不是“普通人”,要不然不“叛逆”,这一“叛逆”起来,还真是“要人命”啊!莫非她的基因里,还真有兽类的成分?” 犟犟分析道。 “谁说不是呢!后来,她的“转变”实在是太大了:从“杀人”变成“救人”,大家起初也都不敢相信,可是后来,被她救治好的人越来越多,大家也就“忘记”了她十三岁那年所做的事,并且,名声越来越好,远近的人,都专程过来找她,求她呢!” 有人继续回应,补充着“情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